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16%
心經 13%
肝經 12%
胃經 11%
膀胱經 8%
大腸經 6%
小腸經 4%
膽經 3%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平肝飲子

整體功效: 疏肝理氣,和胃降逆。

主治: 喜怒不節,肝氣不平,邪乘脾胃;心腹脹滿,連兩脅妨悶,頭暈嘔逆,脈來浮弦。

本方由防風、桂枝、枳殼、赤芍、桔梗、木香、人參、檳榔、當歸、川芎、橘紅、甘草等十味中藥組成,具有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功效。主治喜怒不節、肝氣不平、邪乘脾胃所致的心腹脹滿、連兩脅妨悶、頭暈嘔逆、脈來浮弦等症。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三:「平肝飲子,治肝氣不平,邪乘脾胃,心腹脹滿,連兩脅妨悶,頭暈嘔逆,脈來浮弦。方中防風、桂枝、枳殼、赤芍、桔梗、木香、人參、檳榔、當歸、川芎、橘紅、甘草,共十味。防風、桂枝、枳殼、赤芍、桔梗、木香、人參、檳榔、當歸、川芎、橘紅,皆能疏肝理氣;甘草能和胃降逆。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和胃降逆之功。」
  • 《中醫臨床治療學》:「平肝飲子,具有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喜怒不節、肝氣不平、邪乘脾胃所致的心腹脹滿、連兩脅妨悶、頭暈嘔逆、脈來浮弦等症。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脾胃。」

傳統服藥法

防風(去蘆)1兩,桂枝(不見火)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赤芍藥1兩,桔梗(去蘆,炒)1兩,木香(不見火)半兩,人參半兩,檳榔半兩,當歸(去蘆,酒浸)半兩,川芎半兩,橘紅半兩,甘草(炙)半兩。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防風、桂枝、枳殼、赤芍、桔梗、木香、人參、檳榔、當歸、川芎、橘紅、甘草等十味中藥組成,具有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功效。其中,防風、桂枝、枳殼、赤芍、桔梗、木香、人參、檳榔、當歸、川芎、橘紅等均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甘草具有和胃降逆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疏肝理氣、和胃降逆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喜怒不節、肝氣不平、邪乘脾胃所致的心腹脹滿、連兩脅妨悶、頭暈嘔逆、脈來浮弦等症。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脾胃。

相關疾病

容易生氣
梅尼爾氏病
嘔吐

相同名稱方劑

平肝飲子, 出處:《醫方大成》卷六引《濟生》。 組成:防風(去蘆)1兩,桂枝(不見火)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赤芍藥1兩,桔梗(去蘆,炒)1兩,木香(不見火)半兩,人參半兩,檳榔半兩,當歸(去蘆,酒浸)半兩,川芎半兩,橘紅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喜怒不節,肝氣不平,邪乘脾胃;心腹脹滿,連兩脅妨悶,頭暈嘔逆,脈來浮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十六味流氣飲

相似度 71%

靈功飲

相似度 66%

十味和解散

相似度 63%

玉露飲

相似度 63%

清涼飲子

相似度 63%

神健飲子

相似度 61%

內托定痛散

相似度 61%

護心托裏飲

相似度 61%

芎歸均氣飲

相似度 60%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