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滯雙解散

XIE ZHI SHUANG JI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肝經 22%
心經 16%
胃經 14%
肺經 12%
心包經 4%
腎經 3%
膽經 1%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心包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方劑「邪滯雙解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行氣,通經止痛: 川芎性溫,入肝經,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頭痛、頭昏、肢體麻木等症狀。
  2. 升散風寒,清熱解表: 川芎亦有升散風寒之效,可使風寒邪氣從上而散,同時兼具清熱解表之功,有助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

因此,川芎在「邪滯雙解散」方劑中扮演著疏通經絡、散寒解表的重要角色,可有效治療因邪氣滯留而引發的頭痛、頭昏、肢體麻木等症狀。

「邪滯雙解散」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可能因病症涉及血瘀阻滯,或婦女經期不順,而加入當歸以改善血行,緩解疼痛。
  2. 補血養血,滋陰潤燥: 當歸亦有補血養血、滋陰潤燥的作用。方劑中若存在氣血不足、陰虛血燥等問題,則可藉由當歸的補益之效,調和氣血,改善病症。

「邪滯雙解散」方劑中含有「神麴」,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 消食化積: 神麴為麥芽的製成品,性溫味甘,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神麴,可針對因食滯積聚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起到消食化積、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2. 行氣止痛: 神麴亦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腹痛等症狀,可起到行氣止痛的輔助作用。

因此,神麴在「邪滯雙解散」方劑中發揮了消食化積、行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食積和氣滯所導致的各種不適。

蒼朮在「邪滯雙解散」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加入的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可有效祛除痰濕,解除邪氣阻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散寒解表、通陽化氣的效果。
  2. 健脾開胃:蒼朮還具有健脾開胃的功效,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運行,進一步增強機體抵抗力,利於驅邪外出。

方劑「邪滯雙解散」中包含「穀芽」,主要原因有二:

  1. 消食化積:穀芽性味甘平,入脾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效。方劑中使用穀芽,意在針對食積停滯,脾胃運化不利的病症,有助於消解積滯,恢復脾胃功能。
  2. 疏肝理氣:穀芽亦具疏肝理氣之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等症。方劑中加入穀芽,有助於疏肝理氣,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散寒解表、消食化積的功效。

「邪滯雙解散」方劑中包含藿香,主要原因在於其 芳香化濕解表 的功效。

藿香性辛溫,入脾、胃經,具有 祛暑解表化濕解暑 的功效,對於暑濕所致的 發熱、惡寒、頭痛、身重、脘悶、腹脹、嘔吐 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藿香還能 行氣寬中,對於因暑濕阻遏中焦而引起的 胸悶、腹脹 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因此,在「邪滯雙解散」方劑中加入藿香,能有效 驅除暑濕、解表散寒,達到治療暑濕邪氣的功效。

「邪滯雙解散」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方中邪滯阻肺,痰溼內蘊,茯苓可利水滲溼,使痰溼得以降解,從而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二、 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 茯苓性平和,能調和藥性,有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例如,方中若有辛溫燥烈的藥物,茯苓可起到緩和其燥烈之性,避免傷陰。同時,茯苓還能增強其他藥物滲透力,使藥物更易於到達病竈,提高療效。

邪滯雙解散方劑中加入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丹參味苦微寒,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之功效。方劑中以丹參配伍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狀態,達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2. 清熱解毒:丹參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其他清熱解毒藥物,清除體內毒素,改善炎症反應,進一步促進病症的消散。

「邪滯雙解散」方劑中使用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方中加入生地黃,可清解外感熱邪,並涼血止血,緩解因邪毒入侵導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2. 滋陰降火:生地黃亦可滋陰降火,緩解因熱邪傷陰所致的陰虛火旺症狀。如患者出現口乾舌燥、心煩失眠、小便赤黃等症狀,生地黃可起到滋陰降火,恢復陰陽平衡的作用。

「邪滯雙解散」方劑中使用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散風寒,解表散邪: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散邪之效。對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蔥白可幫助疏通經絡,驅散寒邪,達到解表散寒之效。
  2. 溫中散寒,解表止咳: 蔥白除了發散風寒,還能溫中散寒,解表止咳。對於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胃寒腹痛、嘔吐、咳嗽等症狀,蔥白可溫暖脾胃,驅散寒氣,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因此,蔥白在「邪滯雙解散」方劑中,發揮著解表散寒、溫中散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相關病症。

邪滯雙解散方中,加入白芍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 緩解寒邪凝滯,理氣止痛:白芍味苦酸甘,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緩急止痙的功效。寒邪凝滯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引發疼痛,白芍可緩解寒邪凝滯,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止痛的效果。

二、 調和脾胃,增強藥力:白芍入脾經,能健脾和胃,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力,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同時,白芍與方中其他藥物相配合,協同作用,更有利於祛邪止痛。

主治功效


邪滯雙解散 是一款中藥方劑,由川芎、當歸、神麴、蒼朮、穀芽、藿香、茯苓、丹參、生地黃、蔥白、白芍等十一味藥材組成,具有清熱涼血、補氣活血、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消食化積、健脾胃等功效,主治產後瘧疾。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穀芽健脾胃、消食化積、益氣寬中、消食和中等。

藿香芳香化濕、闢穢除臭、發表散寒、利氣止痛。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安神。

丹參活血化瘀、涼血消腫、養血安神、理氣活血。

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

蔥白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邪滯雙解散 具有清熱涼血、補氣活血、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消食化積、健脾胃等功效,主治產後瘧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解表散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產後瘧。但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邪滯雙解散, 出處:《古方匯精》卷三。 組成:川芎6分,當歸1錢5分,建曲1錢5分,夏曲1錢5分,炒蒼朮1錢5分,枯谷芽1錢,炒白芍1錢,藿香葉1錢,雲苓2錢,丹參2錢,大生地3錢(炙),蔥8分,煨黑薑1錢。 主治:産後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