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涼血止衄湯」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龍膽草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衄血多由熱毒上炎,或陰虛火旺所致,龍膽草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從根本上緩解衄血癥狀。
- 引導藥力下行: 方中其他藥物如生地黃、玄參等清熱涼血藥性偏寒,龍膽草的加入可以引導藥力下行,避免藥性過寒而損傷脾胃。
涼血止衄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止血: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鼻衄多因肺熱或肝火上炎引起,黃芩能清熱涼血,抑制炎性反應,達到止血的效果。
- 清肺利氣止衄: 鼻衄亦可因肺氣虛弱、津液不足所致,黃芩能清熱利氣,並能增強肺氣,有助於改善肺部功能,從而達到止衄的目的。
因此,黃芩在涼血止衄湯中起到清熱涼血、清肺利氣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鼻衄。
涼血止衄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止血止衄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作用。其清熱力強,善於清泄心肺之熱,尤其對於熱盛血燥所致的鼻衄,具有很好的療效。
此外,梔子還能解毒消腫,對於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鼻衄,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因此,涼血止衄湯中加入梔子,可以起到清熱涼血、止血止衄的功效,達到治療鼻衄的目的。
涼血止衄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味苦寒,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衄血多因心肺熱盛、血熱妄行,或肝火上炎,或脾不統血,或氣血瘀滯所致。牡丹皮可清熱涼血,以降血熱,並活血化瘀,改善血瘀所致的鼻衄。
此外,牡丹皮還能滋陰潤燥,對於因陰虛血燥而導致的鼻衄,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涼血止衄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涼血止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涼血止血之功。衄血常因心火上炎、肝火犯肺或熱毒壅盛所致,生地黃能清熱涼血,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止血的效果。
- 滋陰潤燥: 生地黃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滋養心陰,降低心火,從而減少鼻腔出血的發生。
總之,生地黃在涼血止衄湯中發揮著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有效緩解衄血癥狀。
涼血止衄湯中加入蓮藕,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蓮藕性寒,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生肌之效。對於因熱毒上攻而導致的鼻衄,蓮藕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鼻腔充血、出血等症狀。
- 生津潤燥: 蓮藕富含水分,能生津潤燥,滋陰止渴。對於因燥熱導致的鼻衄,蓮藕可補充津液,滋養鼻腔黏膜,緩解乾燥,促進恢復。
因此,涼血止衄湯中加入蓮藕,既能清熱涼血,又能生津潤燥,可有效緩解鼻衄症狀,促進康復。
涼血止衄湯中加入白茅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止血: 白茅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生津的功效。衄血多因肺熱燥盛,血熱妄行所致,白茅根可清熱涼血,使血不妄行,達到止衄的效果。
- 利尿通淋: 白茅根亦可利尿通淋,對於因血熱蘊結於膀胱,導致血尿、尿血者,也有輔助療效。
涼血止衄湯中加入大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大黃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衄血多因熱毒上炎,血熱妄行所致,大黃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從根本上緩解鼻衄症狀。
- 瀉熱通便,引血下行:大黃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可將體內熱毒排出,引導血熱下行,避免熱毒上攻鼻竅,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綜上所述,大黃在涼血止衄湯中起着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瀉熱通便的作用,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涼血止衄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引血下行:川牛膝味苦性寒,入肝腎經,具有引血下行、活血通絡的作用。鼻衄多因血熱上衝,而川牛膝能引血下行,將上衝的熱血引導至下方,起到止衄的作用。
- 清熱解毒:川牛膝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清熱涼血,進一步緩解因熱毒引起的鼻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涼血止衄湯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肝熱上逆,血隨氣上」所致之衄血、倒經(經行吐衄)。中醫認為,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若情志鬱結化火或熱邪內擾,可致肝氣上逆,迫血妄行,而見鼻衄或經期血從口鼻出。婦人倒經尤與衝脈氣逆相關,因衝脈隸屬肝腎,肝熱上衝則血不循常道。本方通過清瀉肝火、涼血降逆,使血熱得平,氣降血止。
組成與治療原理解析
清肝瀉火為核心
- 龍膽草、黃芩、梔子:三藥苦寒,直折肝膽實火。龍膽草瀉肝膽濕熱,黃芩清上焦火,梔子清三焦鬱火並引熱下行,共解肝熱上逆之病源。
- 大黃(少量):取「釜底抽薪」之意,導熱從腸腑而出,兼活血止血,防瘀熱互結。
涼血散血以止血
- 生地、丹皮:生地甘寒滋陰涼血,丹皮清血分伏熱兼散瘀,二者合用防熱傷陰血,並避免止血留瘀。
- 藕節、白茅根:性涼味甘,涼血止血兼能生津。藕節收斂止血,白茅根清肺胃熱、利水導熱下行,助血從下而行。
引血下行調氣機
- 牛膝:苦降下行,引血熱下趨,兼活血通經,使逆亂之氣血復歸其道,契合「上病下取」之法。
全方邏輯
以「清肝熱、降氣火」為主軸,結合涼血、散瘀、導下等法,標本兼顧。肝火平則氣不逆,血熱清則衄自止,同時兼顧陰血耗傷(如生地、茅根),並以牛膝、大黃導熱下行,逆經之血得復常道。此方體現中醫「治血先治火,治火必降氣」的辨證思路,適用於肝火上炎、血熱上衝之實證衄血。
傳統服藥法
龍膽草3錢,黃芩3錢,梔子3錢,丹皮3錢,生地5錢,藕節1兩,白茅根1兩,大黃5分,牛膝4錢。
清熱平肝,涼血降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血的功效,但陰虛血少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涼血止衄湯, 出處:《劉奉五婦科經驗》。 組成:龍膽草3錢,黃芩3錢,梔子3錢,丹皮3錢,生地5錢,藕節1兩,白茅根1兩,大黃5分,牛膝4錢。 主治:清熱平肝,涼血降逆。主治:婦人肝熱上逆、血隨氣上所引起的衄血、倒經。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