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脾卻涎散

LI PI QUE XI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1%
肺經 21%
胃經 17%
心經 9%
大腸經 9%
肝經 6%
腎經 3%
膽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理脾卻涎散方中包含白朮,主要源於白朮的兩大功效:

1. 健脾燥濕:白朮味甘性溫,能補脾氣、燥脾濕,脾主運化水濕,濕氣過盛則易生痰涎,白朮能健脾燥濕,促進脾胃運化,從根本上減少痰涎的生成。

2. 固表止汗:白朮能固表止汗,而脾主肌肉四肢,脾虛則肌肉鬆弛,易於出汗,導致痰涎外泄。白朮固表止汗,可防止痰涎流失,進一步幫助散除痰涎。

因此,白朮在理脾卻涎散方中起著健脾燥濕、固表止汗的雙重作用,有助於祛除痰涎,改善症狀。

理脾卻涎散方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益氣健脾:理脾卻涎散方主治脾胃虛弱,濕痰內阻,導致唾液過多,口齒不清等症。人參味甘性溫,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健脾的作用。它能補益脾胃之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濕痰內阻的情況。

2. 扶正祛邪:人參能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助於抵抗濕邪的侵襲。理脾卻涎散方中其他藥物,如半夏、茯苓等,主要起到祛濕化痰的作用。人參的加入,則能起到扶正祛邪,協同其他藥物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理脾卻涎散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燥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之效。方中以理脾卻涎為目的,茯苓可健脾燥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減少濕氣蘊積,從而減少涎液產生。
  2. 寧心安神:茯苓亦具安神寧心之效,可緩解脾胃虛弱導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從而間接減少涎液分泌。

綜上,茯苓在理脾卻涎散方中扮演著健脾燥濕、寧心安神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減少涎液分泌,達到治療目的。

理脾卻涎散方劑中,使用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脾健胃: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方劑中以陳皮理脾健胃,增進脾胃運化,可使濕濁之氣得以化解,從而減少涎液分泌過多。
  2. 燥濕化痰:陳皮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涎液過多,多與脾虛濕盛、痰濕內阻有關。陳皮可燥濕化痰,改善痰濕阻滯,進而減少涎液分泌。

總而言之,陳皮在理脾卻涎散方劑中,既能理脾健胃,又能燥濕化痰,對於改善脾虛濕盛、痰濕內阻導致的涎液分泌過多,具有較好的療效。

理脾卻涎散方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瀉火除煩: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炎之功效。理脾卻涎散方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濕熱、痰涎壅盛、脘腹脹滿、口舌生膩等症,而黃連可以清熱燥濕,瀉火除煩,有助於消除濕熱,化解痰涎,緩解脾胃不適。
  2. 抑菌抗炎:現代研究表明,黃連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病原菌的生長,有助於控制感染,減少炎症反應。理脾卻涎散方中加入黃連,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增強療效。

理脾卻涎散方中包含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芳香化濕,理脾健胃: 藿香氣味芳香,具有化解濕邪、開胃消食之效,有助於改善脾胃濕困、食慾不振等症狀。脾胃健運,則可促進水液代謝,減少涎液分泌過多。
  2. 疏散風寒,止嘔止瀉: 藿香亦能疏散風寒,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亦有良好療效。散寒止嘔,有助於減輕涎液分泌,進而緩解脾胃不適。

理脾卻涎散方中包含半夏曲,主要是針對其燥濕化痰、止嘔消痞的功效。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對於脾胃濕熱所致的痰涎壅盛、嘔吐泛酸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而曲製後的半夏曲,其燥濕化痰之效更強,且能溫和脾胃,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陽。

因此,理脾卻涎散方中加入半夏曲,可以有效地燥濕化痰,去除脾胃濕熱,達到理脾止嘔、卻涎散痰的效果。

理脾卻涎散方劑中包含厚朴,主要原因如下:

  1. 厚朴燥濕化痰:理脾卻涎散方證多為脾虛濕阻,痰涎壅盛,厚朴性燥溫,入脾胃經,能燥濕化痰,消食除積,有助於化解脾胃濕濁,減少痰涎生成。
  2. 厚朴行氣止痛:方中常兼有胸脘痞悶、疼痛等症,厚朴芳香行氣,能通暢氣機,消散胸腹脹滿,減輕疼痛,配合其他藥物更能改善脾胃功能,達到理脾卻涎的目的。

理脾卻涎散方劑中包含山楂,主要是因為山楂具有以下功效:

  1. 消食化積:山楂能消食積滯,有助於脾胃運化,改善因脾胃虛弱而導致的痰涎過多。
  2. 活血化瘀:山楂能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脾胃氣血運行,進而減少痰涎的生成。

山楂與其他藥材搭配,共同發揮理氣、化痰、健脾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脾胃虛弱所致的痰涎過多症狀。

理脾卻涎散方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峻烈之功效。方中其他藥物可能偏寒涼或燥熱,甘草可以起到平衡作用,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大刺激。
  2. 益氣健脾: 甘草具有益氣健脾之功效,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脾虛濕盛所致的口涎過多、消化不良等症狀。

主治功效


理脾卻涎散

組成:白朮、人參、茯苓、陳皮、黃連、藿香、半夏曲、厚朴、山楂、甘草。

白朮: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藿香: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

半夏曲:化痰止嘔、清熱燥濕。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山楂: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主治:小孩流口水多。

總結:理脾卻涎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孩流口水多。該方劑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補氣、健脾、利水、化痰、止嘔等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小孩流口水多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燥濕化痰的作用,陰虛內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理脾卻涎散,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五。 組成:白朮(炒)1錢,人參5分,茯苓8分,陳皮1錢,黃連(炒)5分,藿香5分,半夏曲(炒)8分,厚朴(薑汁炒)8分,山楂肉1錢,甘草(炙)3分。 主治:小兒口涎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