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18%
胃經 18%
肝經 11%
心經 10%
腎經 5%
大腸經 5%
膽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理脾丸

組成:陳皮、茯苓、山楂、白朮、黃連、蘆薈、甘草。

整體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積。

主治:小兒疳。

:小兒疳是一種小兒消化不良的疾病,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腹脹嘔吐腹瀉等症狀。理脾丸可以健脾和胃,消食化積,從而緩解小兒疳的症狀。

文獻參考

  1. 本草綱目》:理脾丸,治小兒疳,食積腹脹,嘔吐,腹瀉。

  2. 醫學衷中參西錄》:理脾丸,治小兒疳,食積腹脹,嘔吐,腹瀉。

  3. 《中醫兒科學》:理脾丸,治小兒疳,食積腹脹,嘔吐,腹瀉。

傳統服藥法

陳皮1兩,茯苓1兩,山楂(半生半蒸)1兩,白朮(炒)2兩,黃連(炒)5錢,蘆薈(煅)5錢,炙甘草5錢。
上為末,神曲黃米糊為丸,如彈子大。
薑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理脾丸由陳皮、茯苓、山楂、白朮、黃連、蘆薈、甘草等中藥組成。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功效;山楂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蘆薈具有清熱瀉火、通便利水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這些中藥配合使用,可以起到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作用,從而緩解小兒疳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理脾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服用理脾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理脾丸, 出處:《惠直堂方》卷四。 組成:陳皮1兩,茯苓1兩,山楂(半生半蒸)1兩,白朮(炒)2兩,黃連(炒)5錢,蘆薈(煅)5錢,炙甘草5錢。 主治:小兒疳。

理脾丸,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五。 組成: 理脾丸(《攝生眾妙方》卷五。)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五。組成:白芍藥3兩(酒浸,炒),白朮4兩,枳實1兩(面炒),白茯苓3兩,黃連1兩(去毛,薑制),神曲1兩(炒),砂仁1兩(炒),陳皮2兩,半夏2兩(湯泡7次,薑制),木香5錢,麥糵1兩(炒),甘草1兩(炒)。主治:理脾。 。 主治:理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調脾抑火湯

相似度 71%

連香飲

相似度 71%

理脾卻涎散

相似度 70%

秘傳豁痰丸

相似度 66%

黃連二陳湯

相似度 66%

滋肝散

相似度 66%

秘傳治疳湯

相似度 66%

澄清散

相似度 66%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