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橘皮丸

生薑橘皮丸

SHENG JIANG JU P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2.4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33%
心經 13%
大腸經 6%
腎經 6%
胃經 6%
肺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生薑橘皮丸中包含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化痰:陳皮性溫,味辛苦,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與生薑配伍,可加強理氣化痰之效,對於寒痰、濕痰、氣滯所致的咳嗽、胸悶、腹脹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溫中止嘔:陳皮具有溫中止嘔的作用,可緩解脾胃虛寒、氣逆所致的嘔吐、反胃等症狀。與生薑相配,能溫中散寒,化痰止嘔,對於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效果更佳。

生薑橘皮丸中加入半夏曲,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燥濕化痰:半夏曲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能化解因濕濁停滯所致的痰飲,與生薑、橘皮相輔相成,共同起到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2. 降逆止嘔:半夏曲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能抑制胃氣上逆,對於因濕痰阻肺、氣機不暢所致的嘔吐,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半夏曲的加入,不僅能加強生薑橘皮丸化痰止咳的功效,更能有效緩解因痰阻所致的嘔吐,使藥效更加全面。

生薑橘皮丸中加入藿香,乃因其具有芳香化濕、理氣和中之功效,與方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脾胃濕阻、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的效果。

藿香辛溫芳香,可溫脾胃,化濕濁,並能理氣止痛。與生薑的溫中散寒、化痰止嘔,以及橘皮的理氣燥濕、和胃止嘔功效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脾胃,達到溫中散寒、化濕理氣、止嘔消脹之效。

生薑橘皮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生薑橘皮丸主治脾胃濕熱,茯苓可協助健脾利濕,促進水液代謝,緩解溼熱症狀。
  2. 和胃止嘔: 茯苓還能和胃止嘔,配合生薑、橘皮等,有效緩解因脾胃濕熱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

生薑橘皮丸的組成中一般不會包含人參。人參性溫,偏補氣益血,而生薑橘皮丸主要功效為溫中散寒、理氣化痰,以治療寒邪客肺、脾胃虛寒引起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若在生薑橘皮丸中加入人參,則可能導致藥性過於溫燥,容易引起上火、口乾、咽痛等副作用。因此,生薑橘皮丸的組成中一般不會包含人參,而是以生薑、橘皮等溫中散寒的藥物為主,以達到最佳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生薑橘皮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痰飲」,即水液代謝失常停聚而成的病理產物,常見症狀如胸悶脘痞、咯吐痰涎、嘔惡納呆等。《金匱要略》云:「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此方以溫化為主,兼顧行氣消滯,符合痰飲屬陰邪、需溫藥調治的傳統理論。其功效明確標註「升降滯氣,消飲去痰,溫中散寒,快膈美食」,顯示其針對中焦氣機不暢、寒濕痰飲內阻之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組成與配伍

  1. 陳橘皮(去白)一斤

    • 性辛、苦、溫,歸脾、肺經,傳統用於「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本草綱目》言其「治百病,總取其理氣燥濕之功」。去白(去除內層白色橘絡)可減其苦燥之性,專注行氣化痰。
    • 方中重用為君藥,主導行氣寬中,破除痰飲阻滯之氣機。
  2. 生薑(焙)一斤

    • 性辛溫,歸肺、脾、胃經,功能「溫中止嘔、散寒化痰」。生薑經焙製後,辛散之力稍緩,更偏溫中化飲。
    • 與陳皮配伍,構成「陳皮生薑」經典藥對(《金匱要略》橘皮湯即以此治嘔噦),協同增強溫化寒痰、降逆和胃之效。
  3. 神曲(微炒)二兩

    • 性甘、辛、溫,歸脾、胃經,能「消食化滯、健脾和中」。炒製後醒脾助運,輔助化解痰飲兼夾的食積。
    • 此藥用量較輕,為佐助之品,針對痰飲病中常見的脾胃運化無力、食積內停。

(二)配伍邏輯與原理

  1. 溫化與行氣並行

    • 痰飲成因多與「陽虛不運、氣滯濕停」相關。方中陳皮理氣、生薑溫中,兩者比重相同,體現「氣行則水行」「溫化則飲消」的治療思路。
    • 神曲助脾胃運化,從根源減少痰濕生成。
  2. 劑型與服法設計

    • 以麵糊為丸,取其緩釋藥力、護胃之功;梧桐子大之丸劑,適合痰飲病需長期調理的特性。
    • 食後米飲送服,借穀氣滋養脾胃,兼制藥物辛燥。

(三)推論可能功效延伸

除原文所述主治外,從組方推斷,此方或可適用於:

  • 寒濕中阻型胃脘痛(見胃冷脹滿、泛吐清涎)。
  • 氣逆嘔噦(因寒邪或痰濕導致的嘔吐、噯氣)。
  • 輕度食積停滯(伴隨痰濕症狀者)。

三、總結

此方以陳皮、生薑為核心,神曲為輔,體現「治痰先治氣,氣順痰自消」和「病痰飲者當溫藥和之」的傳統原則。針對寒痰濕飲停聚中焦、氣機升降失司之證,通過溫散、行氣、消導三法並用,恢復中焦運化功能,從而達到「快膈美食」之效。

傳統服藥法


陳橘皮(去白)1斤, 生薑(洗)1斤(薄切,焙), 神曲(微炒)2兩。
升降滯氣,消飲去痰,溫中散寒,快膈美食。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70丸,加至100丸,食後米飲、熟水任下。無問老幼皆可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二尖瓣狹窄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生薑橘皮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陳橘皮(去白)1斤,生薑(洗)1斤(薄切,焙),神曲(微炒)2兩。 主治:升降滯氣,消飲去痰,溫中散寒,快膈美食。主治:痰飲。

生薑橘皮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陳皮1斤(去白),半夏曲2兩,藿香葉2兩,白茯苓(去皮)1兩,人參(去蘆)1兩。 主治:升降津氣,消飲去痰,溫中散寒,快膈美食。主治:痰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