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磁石2兩(燒令赤,以醋淬7遍,搗碎研,水飛過),鹿茸2兩(去毛,塗酥炙微黃),附子1兩半(炮裂,去皮臍),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乾,別搗為末),牡蠣粉1兩半,楮實子2兩(水淘去赤汁,炒令乾浮者),肉蓯蓉1兩半(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五味子1兩,薯蕷1兩半,巴戟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磁石丸」。
方劑組成解釋
補腎磁石丸由磁石、菟蕬子、五味子、石斛、枸杞子、人乳汁、熟地黃、車前草、覆盆子、楮實、肉蓯蓉、沉香、大青鹽、槐角等中藥組成。其中,磁石、菟蕬子、五味子、石斛、枸杞子、人乳汁、熟地黃、車前草、覆盆子、楮實、肉蓯蓉、沉香、大青鹽、槐角等中藥均具有補腎明目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補腎磁石丸是一味中藥方劑,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腎磁石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 組成:磁石(燒通赤,用醋淬7次)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菟絲子(酒浸1宿,慢火焙乾)1兩,甘菊花1兩,石決明1兩。 主治:肝腎氣虛上攻,眼目昏暗,遠視不明,時見黑花,漸成內障。
補腎磁石丸, 出處:《惠直堂方》卷二。 組成:磁石2兩(煅,醋淬7次,水飛淨),菟絲子2兩(酒制),北五味5錢,建石斛1兩,枸杞子1兩(米泔浸1日夜,去泔,人乳拌曬),熟地1兩5錢,車前1兩(酒炒),覆盆子1兩(酒炒),楮實子1兩,肉蓯蓉1兩(酒洗,去鱗腸),沉香5錢,青鹽5錢,槐子5錢。 主治:腎氣不足,瞳神昏暗,漸成內障。
補腎磁石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磁石2兩(燒令赤,以醋淬7遍,搗碎研,水飛過),鹿茸2兩(去毛,塗酥炙微黃),附子1兩半(炮裂,去皮臍),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乾,别搗爲末),牡蠣粉1兩半,楮實子2兩(水淘去赤汁,炒令乾浮者),肉蓯蓉1兩半(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五味子1兩,薯蕷1兩半,巴戟1兩。 主治:勞聾腎虛,或耳中常聞鍾磐風雨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