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補腎磁石丸方劑中包含磁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磁石性寒,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之效。腎主骨,與精氣密切相關,而腎虛則容易出現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磁石可以清熱降火,鎮定神經,改善腎虛所致的失眠、心慌等症狀。
- 磁石能吸附體內病邪,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磁石可以吸附體內積聚的毒素和有害物質,有助於清除病邪,改善腎臟功能。
因此,磁石在補腎磁石丸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改善腎虛導致的各種症狀。
補腎磁石丸中加入菟絲子,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補腎固精: 菟絲子性平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之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遺精早泄、尿頻不禁等症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與其他藥材協同: 菟絲子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磁石、熟地等,能夠協同發揮補腎填精、固澀止瀉、安神定志等功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補腎磁石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固腎精: 五味子味酸甘,入肺、腎經,有收斂固澀之效,能固腎精、止遺精,並可補益腎氣,增強腎臟功能,與磁石等藥物相輔相成,增強補腎效果。
- 調和藥性: 五味子性溫,與磁石等性寒藥物搭配使用,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減輕副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
補腎磁石丸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養腎: 石斛性寒,味甘,歸胃、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腎陰不足所導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口乾舌燥等症狀,進而達到補腎的目的。
- 增強藥效: 石斛與其他藥材搭配,能增強補腎磁石丸的整體功效。例如,石斛與磁石、熟地黃等藥材一同使用,可更好地滋陰補腎、固精止遺,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補腎磁石丸中包含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補肝腎: 枸杞子性甘平,歸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其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維生素、礦物質、多醣體等,能有效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視力下降等症狀,與磁石一同使用,可更好地起到滋補腎氣、固精止遺的作用。
- 協調藥性: 枸杞子甘平,可緩解磁石的寒性,避免過寒而損傷脾胃,同時更能促進藥效的發揮。
因此,枸杞子在補腎磁石丸中起到重要的協調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補腎固精、調和陰陽的效果。
補腎磁石丸方劑中加入人乳汁,主要源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腎: 人乳汁性味甘平,入脾、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氣養血的功效。對於腎陰不足、精血虧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人乳汁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調和藥性: 人乳汁性潤,可以調和藥性,減少藥物對人體的刺激和副作用。在補腎磁石丸中,加入人乳汁可以使藥效更加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補腎磁石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腎: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腎精不足會導致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狀,熟地黃能滋補腎精,改善這些症狀。
- 與磁石相輔相成: 磁石味甘鹹性涼,入肝、腎經,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降逆止嘔的功效。熟地黃的滋陰作用可緩解磁石的燥性,避免其過於寒涼,同時也能增強磁石的鎮靜安神功效,使藥效更為協調。
補腎磁石丸方劑中包含車前草,主要考量其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
車前草性寒,入肺、肝、腎經,具有清熱利濕之效,可有效改善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水腫等症狀。同時,車前草還能涼血止血,對於腎虛導致的出血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此外,車前草性味平和,與補腎磁石丸中其他藥材配伍,可起到協調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
補腎磁石丸中加入覆盆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固腎益精:覆盆子性溫,味甘酸,入肝、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的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遺精、滑精、早洩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滋陰養血:覆盆子還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可以改善腎陰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
覆盆子與補腎磁石丸中的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達到益腎固精、滋陰養血的效果,進而改善腎虛相關的症狀。
補腎磁石丸方劑中包含楮實,主要是因為楮實具有以下功效:
- 補腎固精: 楮實味甘性平,入腎經,能滋補腎氣,固攝精氣,對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遺精滑精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 利水消腫: 楮實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腎臟排泄代謝廢物,改善水腫等病症。
因此,在補腎磁石丸中加入楮實,可以更好地發揮補腎固精、利水消腫的作用,達到治療腎虛、水腫等病症的效果。
補腎磁石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益精: 肉蓯蓉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的功效。其富含多種氨基酸、多醣類等營養成分,能有效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泄、遺精滑精等症狀。
- 滋陰潤燥: 肉蓯蓉亦能滋陰潤燥,對於腎陰不足引起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其滋陰潤燥的功效,有助於平衡腎陽,促進腎氣的恢復。
補腎磁石丸中加入沉香,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溫腎助陽:沉香性溫,入腎經,可溫補腎陽,改善腎虛所致的陽痿、早洩、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與磁石等藥材配合,能更有效地溫補腎陽,促進腎氣充盈。
二、行氣止痛:沉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腎經氣血,緩解腎虛引起的腰痛、腿痛等症狀。與磁石的鎮痛作用相輔相成,能有效改善疼痛症狀,增強治療效果。
補腎磁石丸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大青鹽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腎虛常伴有陰虛火旺之症,大青鹽可清瀉腎火,改善因腎虛導致的熱症,如口乾舌燥、腰膝痠痛等。
- 引導藥力: 大青鹽能引導其他藥物入腎,並增強藥效。補腎磁石丸中含有磁石等補腎藥物,大青鹽可以引導這些藥物更好地作用於腎臟,達到更好的補腎效果。
總之,大青鹽在補腎磁石丸中發揮着清熱瀉火、引導藥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補腎益精之效。
補腎磁石丸方劑中加入槐角,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涼血: 槐角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腎虛火旺易導致血熱妄行,槐角可清熱涼血,降火止血,輔助磁石滋陰潛陽,達到治療腎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 瀉火通便: 槐角能瀉腎經之火,並能潤腸通便。腎虛火旺常伴有便祕,槐角可瀉火通便,改善便祕症狀,進一步輔助補腎磁石丸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補腎磁石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補腎磁石丸,一方多見於古代眼科醫籍,主治腎氣不足,瞳神昏暗,漸成內障等症。其組成為:磁石、菌蕬子、五味子、石斛、枸杞子、人乳汁、熟地黃、車前草、覆盆子、楮實子、肉蓯蓉、沈香、大青鹽、槐角。
根據多部古籍記載,補腎磁石丸的主治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補益肝腎,滋陰明目:**方中以磁石、熟地黃、枸杞子、菟絲子、肉蓯蓉為君藥,重在補益肝腎,滋養陰精。磁石入腎經,有益腎納氣、潛陽明目之功;熟地、枸杞子、菟絲子、肉蓯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此四味藥共奏補益肝腎之效。其中菟絲子, 肉蓯蓉在多部古籍中被提到與磁石同用以增強療效。例如《類證治裁》中“磁石(醋煅),甘菊,石決明(煅。各一兩),菟絲子(酒煮),蓯蓉(酒浸。各二兩)”;《張氏醫通》中“磁石(醋煅七次。水飛),甘菊花,石決明(煅。各一兩),菟絲子(酒煮。搗絲焙),肉蓯蓉(酒浸去腐。切焙。各二兩)”。臣以石斛、五味子、覆盆子、楮實子滋陰益精,養肝明目;佐以人乳汁滋補精血;使以車前草、大青鹽清熱利水,導熱下行。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肝腎、滋陰明目之功,適用於肝腎虧虛、精血不足所致的眼目昏暗、內障等症。
**潛陽納氣,聰耳明目:**方中重用磁石,其質重墜,有潛陽納氣之功。《惠直堂經驗方》指出本方“專治腎氣不足,瞳神昏暗,漸成內障”。《聖濟總錄》則提到本方可治“腎臟久虛……耳常聞鐘磬風雨聲”。磁石配伍五味子,一潛一斂,有助於納氣歸腎,改善耳鳴、耳聾等症狀。
**針對不同眼疾的應用:**多部醫書都提到本方可應用於多種眼科疾病,包括:
- 黑風內障:《類證治裁》、《張氏醫通》等指出本方可治“黑風腎虛”,表現為“時時黑花起”,乃“腎受風邪,熱攻於眼”。
- 遠視不明、時見黑花:《審視瑤函》、《聖濟總錄》等記載本方可治“遠視不明,時見黑花,漸成內障”。
- 仰月內障:《張氏醫通》認為“仰月內障”乃“水不足,木失培養,金反有餘”,可選用補腎磁石丸。
- 綠映瞳神:《張氏醫通》提到“綠映瞳神”證,可先服黃連羊肝丸,後與補腎磁石丸。
從古文記載分析,補腎磁石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腎主藏精,開竅於耳,其華在目”:**中醫認為腎藏精,精能生髓,上充於腦,開竅於耳,其華在目。腎精虧虛,則耳目失養,可出現耳鳴、耳聾、視物昏花等症狀。補腎磁石丸通過補益腎精,達到聰耳明目的效果。
**“肝腎同源,精血互化”:**肝藏血,腎藏精,精血可以相互轉化。肝血不足,可導致腎精虧虛;腎精不足,也可導致肝血虧虛。肝開竅於目,肝血不足,目失所養,則視物昏花。補腎磁石丸通過補益肝腎,滋養精血,達到明目的效果。
**“久病及腎”:**多部醫籍均提到了“漸成內障”、“久則變為黃風”等描述,說明本方所治之眼疾多為慢性病程,病程日久,容易傷及腎精。因此,治療上需要補益腎精,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病情。
總結:
補腎磁石丸是一個以補益肝腎、滋陰明目為主要功效的方劑,適用於治療肝腎虧虛、精血不足所致的眼目昏暗、內障等症。其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腎主藏精,開竅於耳,其華在目”、“肝腎同源,精血互化”以及“久病及腎”等理論,通過補益腎精、滋養肝血、潛陽納氣,達到聰耳明目、改善內障的效果。本方用藥針對性強,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磁石2兩(燒令赤,以醋淬7遍,搗碎研,水飛過),鹿茸2兩(去毛,塗酥炙微黃),附子1兩半(炮裂,去皮臍),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乾,別搗為末),牡蠣粉1兩半,楮實子2兩(水淘去赤汁,炒令乾浮者),肉蓯蓉1兩半(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五味子1兩,薯蕷1兩半,巴戟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磁石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補腎磁石丸是一味中藥方劑,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腎磁石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 組成:磁石(燒通赤,用醋淬7次)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菟絲子(酒浸1宿,慢火焙乾)1兩,甘菊花1兩,石決明1兩。 主治:肝腎氣虛上攻,眼目昏暗,遠視不明,時見黑花,漸成內障。
補腎磁石丸, 出處:《惠直堂方》卷二。 組成:磁石2兩(煅,醋淬7次,水飛淨),菟絲子2兩(酒制),北五味5錢,建石斛1兩,枸杞子1兩(米泔浸1日夜,去泔,人乳拌曬),熟地1兩5錢,車前1兩(酒炒),覆盆子1兩(酒炒),楮實子1兩,肉蓯蓉1兩(酒洗,去鱗腸),沉香5錢,青鹽5錢,槐子5錢。 主治:腎氣不足,瞳神昏暗,漸成內障。
補腎磁石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六。 組成:磁石2兩(燒令赤,以醋淬7遍,搗碎研,水飛過),鹿茸2兩(去毛,塗酥炙微黃),附子1兩半(炮裂,去皮臍),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乾,别搗爲末),牡蠣粉1兩半,楮實子2兩(水淘去赤汁,炒令乾浮者),肉蓯蓉1兩半(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五味子1兩,薯蕷1兩半,巴戟1兩。 主治:勞聾腎虛,或耳中常聞鍾磐風雨之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