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南木香3兩,川芎3兩,檳榔3兩,大黃3兩,大麻仁(去皮,研如泥)3兩,牛膝(酒浸)3兩,枳殼(麩炒)3兩,官桂2兩,黑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萆薢2兩,續斷2兩,杜仲(薑汁制)2兩,五加皮2兩,防風2兩,山茱萸2兩,生薑(屑)1兩半,羚羊角(屑)1兩半,訶子皮(炮,去皮)1兩半。
除檳榔、附子不見火,同為細末,次將大麻仁研如泥,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加至5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忌魚、面、生果,熱物。如常服無忌。
方劑組成解釋
補瀉丸由木香、川芎、檳榔、大黃、火麻仁、川牛膝、枳殼、肉桂、附子、萆薢、續斷、杜仲、五加皮、防風、山茱萸、生薑、羚羊角、訶子等中藥組成。其中,木香、川芎、檳榔、大黃、火麻仁、川牛膝、枳殼、肉桂、附子、萆薢、續斷、杜仲、五加皮、防風、山茱萸、生薑、羚羊角、訶子等中藥均具有補益脾腎、活血通絡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補瀉丸具有補益脾腎、活血通絡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脾胃虛弱、便溏腹瀉、陰虛火旺等症狀,不宜服用補瀉丸。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瀉丸, 出處:《瘍科選粹》卷四。 組成:黃耆1兩,木通5錢,甘草5錢,黑醜5錢,斑蝥7個(去翅,炒黑,去斑蝥)。 主治:腎臟風,指縫白者。
補瀉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二引《餘居士選奇方》。 組成:南木香3兩,川芎3兩,槟榔3兩,大黃3兩,大麻仁(去皮,研如泥)3兩,牛膝(酒浸)3兩,枳殼(麸炒)3兩,官桂2兩,黑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萆薢2兩,續斷2兩,杜仲(薑汁制)2兩,五加皮2兩,防風2兩,山茱萸2兩,生薑(屑)1兩半,羚羊角(屑)1兩半,訶子皮(炮,去皮)1兩半。 主治:乾腳氣及腿膝無力,行步艱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