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肺經 23%
胃經 17%
心經 16%
大腸經 6%
腎經 6%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補胃丸

整體功效: 補氣健脾,止瀉。

主治: 氣虛下溜泄瀉

補胃丸由升麻、甘草、白朮、茯苓、人參等五味中藥組成,具有補氣健脾、止瀉的功效。本方適用於氣虛下溜所致的泄瀉,症見大便稀溏、腹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中藥功效分類:

  • 升麻:升提陽氣,止瀉。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止瀉。
  • 茯苓:健脾滲濕,利水止瀉。
  • 甘草:補脾益氣,緩急和中。
  • 人參:大補元氣,固表止瀉。

文獻參考:

傳統服藥法

桔梗(炒)1兩半,吳茱萸(炒)1兩半,白朮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人參1兩半,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乾薑(炮裂)1兩,甘草(炙,銼)1兩,麥糵(炒)1兩,陳曲(炒)1兩。
除冷下氣。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食前溫酒送下;米飲亦得,日2夜1。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升麻、白朮、茯苓、甘草健脾益氣,人參補氣固表,共奏補氣健脾、止瀉之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本方有補氣健脾、止瀉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出現上火、便秘等不良反應。
  • 本方不宜與其他補益藥物同時服用,以免出現藥物相互作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
低血壓
肺氣腫
慢性腎衰竭
營養不良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
骨質疏鬆症
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補胃丸, 出處:《脈因證治》卷上。 組成:四君子湯加芍(炒)、升麻。 主治:氣虛下溜泄瀉。

補胃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五。 組成:肉豆蔻(面裹,煨)1兩,梓朴(去皮,薑制,炙)1兩,縮砂仁(焙)1兩,白朮(炒)1兩,乳香(别研)1兩,人參(去蘆)1兩,丁香(不見火)1兩,乾薑(炮,洗)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胡椒1兩。 主治:補脾胃,進飲食,去宿寒。

補胃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組成:桔梗(炒)1兩半,吳茱萸(炒)1兩半,白朮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人參1兩半,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乾薑(炮裂)1兩,甘草(炙,銼)1兩,麥糵(炒)1兩,陳曲(炒)1兩。 主治:除冷下氣。主治:虛勞脾胃虛冷,氣滿不能食,雖食不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殊驗清中湯

相似度 100%

升麻含汁方

相似度 100%

胭脂塗法

相似度 66%

升麻六合湯

相似度 66%

麻前飲

相似度 66%

燕脂膏

相似度 66%

麥冬升麻湯

相似度 66%

黃連升麻散

相似度 66%

刷牙藥

相似度 66%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