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升麻湯

麥冬升麻湯

MAI DONG SHENG MA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0.2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胃經 29%
心經 17%
脾經 11%
大腸經 11%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麥冬升麻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潤肺: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養胃生津之效。升麻性微寒,味甘,入肺、胃經,能疏散風熱、升陽舉陷、止痛解毒。二者合用,可協同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適用於肺熱燥咳、咽喉乾燥、口渴乏力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麥門冬兼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升麻清熱解毒,尤其適用於熱毒蘊結、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麥冬升麻湯中包含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升麻性寒,善清熱解毒:升麻味甘苦,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透疹止痛之效。此方中加入升麻,可針對病邪入肺,引起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作用。
  2. 麥冬滋陰,升麻疏散,相輔相成:麥冬味甘,性寒,入心、肺、胃經,以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為主。而升麻則偏於疏散,二者相輔相成,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滋陰潤肺,達到治病求本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麥冬升麻湯主治難産,尤適用於「血虛膠滞,胎中無血,兒不易轉身」之證。此證核心在於產婦陰血虧虛,胞宮失潤,導致胎兒難以轉動下行。傳統中醫認為,產時需氣血充沛、胞宮滑潤,方能順利分娩;若血虛津枯,胞脈滯澀,則易使產程延滯。此方以麥冬補血養陰、升麻升提氣機,共奏潤燥滑胎、助產下行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麥冬(四兩)

    • 性味甘寒,主入肺、胃、心經,具滋陰潤燥、生津補血之功。
    • 重用以大補陰液,潤澤胞宮,解決「胎中無血」之虛。其甘潤之性可緩解「血虛膠滞」,使產道滑利,助胎兒轉動。
    • 《本草綱目》載麥冬能「生脈保神」,間接助產婦氣血運行。
  2. 升麻(二錢)

    • 性味辛涼微甘,歸肺、脾、胃經,具升舉陽氣、宣透鬱滯之效。
    • 此處用量輕於麥冬,取其「升清降濁」之力,一方面提舉氣機以助胎兒下行(如《醫學衷中參西錄》言升麻「能升提氣分,輔以滋陰藥則升降相濟」),另一方面其輕宣之性可解胶滞之氣血,與麥冬潤降相配,形成「潤而不滯」之勢。

【藥對協同作用】

  • 「麥冬+升麻」一潤一升,滋陰而不膩滯,升提而不耗血。麥冬補陰血以充胞脈,升麻調氣機以促降濁,共奏「血足則胎潤,氣順則產易」之效。此組合暗合「欲降先升」之理,通過輕宣升提,間接促進胎兒下降。

【中醫理論延伸】
此方體現「津血同源」思想,針對血虛津枯之難産,不直接補血(如當歸、熟地),反以麥冬滋陰生津,化生血脈;配伍升麻則避免純陰藥之凝滯,符合「產婦多虛多瘀」的病機特點。其原理與「增液行舟」異曲同工,以潤滑代替攻逐,適合虛性滯産。

傳統服藥法


麥冬4兩,升麻2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麥冬升麻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二。 組成:麥冬4兩,升麻2錢。 主治:難産。血虛膠滯,胎中無血,兒不易轉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