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莢性辛,溫。主要功效滌痰除垢;解毒殺蟲。主咳嗽痰壅;風濕腫痛;痢疾;腸風;便毒;疥癬
密陀僧性鹹、辛、平、有毒。主要功效燥濕、殺蟲、收斂、防腐、解毒。主瘡瘍潰爛久不收收斂、口瘡、疥癬、狐臭、汗斑、(黑乾)黯、酒皶鼻、燒燙傷、濕疹
甘松性味辛,甘,溫。主要功效理氣止痛;醒脾健胃。主脘腹脹痛;食慾不振;牙痛;腳氣,胃痛,胸腹脹滿,頭痛,癔病。
蛇床子性味辛、苦、溫。主治溫腎壯陽、燥濕、祛風、殺蟲。用於陽痿、宮冷、寒濕帶下、濕痹腰痛、外治外陰濕疹、婦人陰癢、滴蟲性陰道炎。
杏仁性苦、溫、有毒。主治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喉痹、食滯脘痛、血崩、耳聾、疳腫脹。
白蒺藜性性微溫,味辛,苦。主要功效平肝解鬱,活血祛風,明目,止癢。
牽牛子性苦、寒有毒。主治利水通便、祛痰逐飲、消積殺蟲。主水腫、腹水、腳氣、痰壅喘咳、大便秘結、食滯蟲積、腰痛、陰囊腫脹、癰疽腫毒、痔漏便毒等。
白僵蠶性鹹、辛、平。主治祛風解痙、化痰散結解毒利咽。治中風失音、中風口歪眼斜、驚癇、頭風、偏正頭痛、喉風。喉痺、瘰癧結核。風瘡癮疹、丹毒、乳腺炎、咽喉腫痛、瘰癧、痄腮、風疹、瘡毒
銀杏性甘、苦、澀、平。主治斂肺定喘、止帶濁、縮小便。用於痰多喘咳、帶下白濁、遺尿尿頻。
白芷性味辛、溫。主治去風解表、散風、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解蛇毒、通鼻竅。用於外感風寒、頭痛、鼻塞、鼻淵、牙痛、白帶、瘡瘍腫痛。
澡豆, 出處:《千金》卷六。 組成:豬胰5具(細切),畢豆面1升,皂莢3挺,栝樓實3兩(一方不用),萎蕤5兩,白茯苓5兩,土瓜根5兩。 主治:面黑不淨。
澡豆, 出處:《千金》卷六。 組成:大豆黃5升,苜蓿2升,零陵香子2升,赤小豆2升(去皮),丁香5合,麝香1兩,冬瓜仁6合,茅香6合,豬胰5具(細切)。 主治:手乾燥,少潤膩。
澡豆, 出處:《千金》卷六。 組成:豬胰5具(乾之),白茯苓4兩,白芷4兩,藁本4兩,甘松香2兩,零陵香2兩,白商陸5兩,大豆末2升(絹下),蒴藋灰1兩。 主治:手乾燥,常少潤膩。
澡豆, 出處:《千金》卷六。 組成:白芷2兩,青木香2兩,甘松香2兩,藿香2兩,冬葵子(一本用冬瓜仁)4兩,栝樓仁4兩,零陵香2兩,畢豆面3升(大豆、黃面亦得)。 主治:手乾燥,少潤膩。
澡豆, 出處:《何氏濟生論》卷六。 組成:肥皂(去弦子,搗)、密陀僧(另研)1兩,甘松1兩,蓖麻仁49粒,蛇床子1兩,杏仁(生用)1兩,白蒺藜(去刺)3兩,白牽牛(酒浸)3兩,僵蠶2兩,白果肉4個,白芷1兩。 主治:雀印或面瘡色變赤黑。
澡豆, 出處:《千金》卷六。 組成:白鮮皮3兩,白僵蠶3兩,川芎3兩,白芷3兩,白附子3兩,鷹屎白3兩,甘松香3兩,木香3兩(一本用藁本),土瓜根1兩(一本用甜瓜子),白梅肉3-7枚,大棗30枚,麝香2兩,雞子白7枚,豬胰3具,杏仁30枚,白檀香3兩,白朮3兩,丁子香3兩(一本用細辛),冬瓜仁5合,面3升。 主治:面黑不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