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金丸

DI JI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3%
肝經 21%
肺經 12%
心經 11%
脾經 10%
大腸經 6%
胃經 6%
三焦經 3%
膽經 2%
小腸經 0%
膀胱經 0%
腎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三焦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地金丸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地金丸方劑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為主要功效,而生地黃的清熱涼血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因熱毒上攻導致的發熱、咽痛、牙齦腫痛等症狀,同時也能抑制血熱妄行,達到止血的目的。
  2. 滋陰補腎: 生地黃同時具有滋陰補腎的作用,可以改善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口乾舌燥、心煩失眠、腰膝酸軟等症狀。地金丸方劑中往往加入其他滋陰補腎的藥材,例如熟地黃、龜板等,與生地黃相互配合,達到滋陰補腎、清熱解毒的雙重功效。

地金丸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木香味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解鬱、健脾消食之效。地金丸以治療肝鬱氣滯、脾胃不和之證為主,木香可以疏肝理氣,使肝氣疏暢,解除肝鬱,同時也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

2. 燥濕健脾:木香兼具燥濕健脾之功。地金丸中常包含濕熱之證,木香可以燥濕健脾,消除濕熱,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改善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木香在地金丸中既能疏肝理氣,又能燥濕健脾,與其他藥材配合,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地金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成分中包含菟蕬子。菟蕬子,又名菟蕬,主要具有補腎益精、潤肺止咳的功效。在地金丸的配方中,菟蕬子起到了調和全方的作用。

首先,菟蕬子的補腎功能有助於增強地金丸的整體療效。腎臟被視為人體的根本,對於維持生命活動至關重要,而地金丸主要用於治療因腎虧引起的各類症狀。因此,菟蕬子的加入可以強化方劑的補腎作用,提高其療效。

其次,菟蕬子的潤肺止咳特性也十分重要,特別是在一些伴隨呼吸道症狀的腎虧患者中,這一特性可以緩解咳嗽,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最終,菟蕬子的搭配還能增強方劑的整體和諧性,使得各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更加順暢,有助於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地金丸方劑中包含川牛膝,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通絡,引藥下行: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血下行的功效。地金丸主治血瘀經閉,痛經,癥瘕積聚等症,川牛膝可幫助活血化瘀,引導藥力下達胞宮,達到治療目的。
  2. 利水消腫,通利小便: 川牛膝同時具有利水消腫,通利小便的功效,對於伴有水腫或小便不利者,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地金丸方劑中含有神麴,其加入的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 神麴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可有效化解脾胃濕氣,促進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由濕痰阻滯所引起的胸悶、氣喘、咳嗽等症狀。
  2. 理氣消積: 神麴有理氣消積的作用,能緩解因飲食積滯或脾胃虛弱導致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提高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促進整體氣血運行。

總而言之,神麴在[地金丸]方劑中發揮著燥濕化痰、理氣消積的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脾胃濕痰、氣滯食積等症狀的效果。

地金丸方劑中包含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腎填精:何首烏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髮黑髮之功效。地金丸常用於治療腎虛精虧、腰膝酸軟、頭昏耳鳴等症,而何首烏的補腎填精作用恰好可對症治療。

二、活血化瘀:何首烏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治療因血瘀引起的各種症狀。地金丸中常配伍其他活血化瘀藥物,何首烏的加入可加強活血化瘀效果。

地金丸方劑中包含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地金丸主治肺熱咳嗽、痰多黏稠,杏仁能潤肺化痰,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加強止咳效果。
  2. 清熱解毒: 杏仁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能輔助其他藥物清除肺熱,達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效果。

總而言之,杏仁在[地金丸]中發揮著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肺熱咳嗽的目的。

地金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其組成中包含淡豆豉,這是因為淡豆豉具有良好的解表作用和清熱作用,可以協同增強地金丸的療效。淡豆豉是一種發酵的植物材料,其成分中富含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例如大豆異黃酮和蛋白質,這些成分能夠幫助排出體內的毒素,促進新陳代謝。此外,淡豆豉也具有一定的利尿功效,能夠加強地金丸在治療水腫和尿液不暢方面的效果。在臨牀應用中,淡豆豉不僅能改善患者的症狀,還能輔助提升整體的療效。因此,將淡豆豉納入地金丸的組成中,不僅符合中醫的辨證施治原則,也能達到增強方劑功效的目的,促進身心的全面健康。

地金丸中包含鹿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肝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功效。地金丸主治腎虛陽痿,精血不足等症,而鹿茸的補腎壯陽功效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2. 促進骨骼生長,改善骨質疏鬆: 鹿茸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能促進骨骼生長,改善骨質疏鬆。地金丸中加入鹿茸,有助於改善患者因腎虛所導致的骨質疏鬆,提高治療效果。

地金丸方劑中包含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腎止遺:五味子性酸收斂,入肺、腎經,具有固腎澀精、止遺止瀉的功效。地金丸主治腎虛滑精、遺尿、尿頻等症,五味子的加入有助於固腎止遺,改善腎氣虛弱導致的病症。
  2. 益氣生津:五味子同時具有益氣生津的功效,可補益肺氣,生津止渴。地金丸方劑中可能存在其他耗氣傷津的藥物,五味子的加入可以起到平衡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並有助於恢復體力,促進疾病康復。

地金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肉蓯蓉。肉蓯蓉性溫、味甘,具有補腎益精、滋陰潤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腎虛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如腰膝酸軟、陽痿、夢遺等。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主宰著生長、發育和生殖,而肉蓯蓉正是補養腎氣的重要藥材之一。

在地金丸中添加肉蓯蓉,可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使其更加全面。地金丸本身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利尿,但若僅依賴這些功效,對於因腎虛而引致的疾病可能無法完全改善。肉蓯蓉的加入,擴大了方劑的治療範圍,不僅能清熱,還能補充腎陰,恢復腎臟的功能。這樣的配伍使得地金丸在治療上更具針對性及有效性,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的辨證施治理念。

地金丸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利濕,滲濕止瀉: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的功效。地金丸旨在治療脾虛濕盛導致的腹瀉,茯苓可健脾益氣,利濕滲濕,幫助脾胃運化,減少濕邪對身體的影響,達到止瀉目的。
  2. 寧心安神,改善睡眠:茯苓同時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地金丸中往往也含有其他安神的中藥材,茯苓能協同作用,改善因脾虛濕盛導致的失眠、心神不寧等症狀,提升藥效。

地金丸中加入覆盆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固腎澀精:覆盆子味酸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固腎澀精、止遺止瀉的作用。對於腎虛所致的遺精、滑精、早洩等症狀,覆盆子能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2. 滋陰補腎:覆盆子還具有一定的滋陰補腎功效,能改善腎陰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盜汗等症狀。

因此,地金丸中加入覆盆子,可以協同其他藥材,更全面地達到固腎澀精、滋陰補腎的效果。

地金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山茱萸。山茱萸具備滋陰補腎的功效,對於調理人體的陰陽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在中醫理論中,腎藏精,主生長發育和生殖,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而地金丸主要用於治療腰痛、尿頻等症狀,這些往往與腎功能不足有關。山茱萸的加入能夠有效增強方劑的補腎效果,特別是在治療因腎陰虛引起的腰膝酸軟、失眠等症狀上,能夠達到更好的療效。

此外,山茱萸還具有助於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抗病能力,這對於病後恢復及預防疾病亦有積極意義。因此,地金丸中的山茱萸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效果,還豐富了其適應症及臨牀應用價值,使其成為一個多功能的中藥方劑,受到廣泛應用。

地金丸中包含巴戟天,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腎壯陽:巴戟天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固髓之效。地金丸主治腎虛陽痿、腰膝痠軟、精關不固等症,而巴戟天的補腎壯陽功效能有效改善這些病症。
  2. 通利水道:巴戟天亦能利水通淋,能改善因腎虛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地金丸中亦包含其他利水滲濕藥材,與巴戟天相互配合,可提升藥效。

因此,地金丸中加入巴戟天,是為了充分發揮其補腎壯陽、通利水道的功效,更好地治療腎虛陽痿等病症。

主治功效


地金丸:眾多成分,效用顯著的中醫方劑

地金丸是一種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風寒引起的各種疾病。其組成包括:

  • 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補血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
  • 菟蕬子:補腎、益肝、明目
  • 川牛膝:調經、祛風除濕
  •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
  • 何首烏:補血、補氣、祛風除濕
  •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 淡豆豉:散風熱、降氣、除煩
  • 鹿茸:補腎助陽、益精血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
  •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
  • 茯苓:利水消腫、健脾胃
  • 覆盆子:收斂、固澀、補益肝腎
  • 山茱萸:固澀收斂、澀精止遺
  • 巴戟天: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

生地黃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生津止渴的功效。主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血尿、月經過多、崩漏、盜汗、口乾舌燥、心悸失眠等症。

木香

木香性溫,味辛,入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胃的功效。主治脘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菟蕬子

菟蕬子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的功效。主治陽痿遺精、小便頻繁、腰膝酸軟、目昏耳鳴、久瀉不止、陰虛內熱、虛熱泄瀉等症狀。

川牛膝

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牛膝最突出的功效是強筋骨,尤其以懷牛膝為良品。牛膝活血化瘀,適用於瘀血閉阻引起的婦科疾病,如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後腹痛等。

神麴

神麴,又稱神曲、玉麴、麵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其成分含有酵母菌、維生素 B 羣和蛋白水解酵素,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腹脹、嘔吐、泄瀉等症狀,同時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緩解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等症狀。

何首烏

何首烏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血、補氣、祛風除濕、益精、解毒、活絡止痛、通便、強筋骨、補益肝腎等功效。何首烏補血養肝,益精固腎,烏鬚髮,強筋骨。

杏仁

杏仁,又名甜杏仁、苦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的種子,在中醫中常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淡豆豉

淡豆豉具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和消食化積的功效。它可以治療感冒、風熱表症、喉嚨腫痛、瘡瘍腫毒、水腫、腳氣等疾病,也可以治療胸悶、腹脹、逆氣、喘吸、便祕等消化不良問題。

鹿茸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的功效。主治腎陽虛衰,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虛勞贏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背痠痛,筋骨痿軟,小兒五遲,女子崩漏帶下,陰疽等症。

五味子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其中,固澀收斂可斂肺止咳、澀腸固精、益氣生津、補腎寧心;補氣可助脾益氣,增強抵抗力,緩解疲勞;補腎可改善腎虛諸症,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洩、陽痿不舉等;止咳化痰可稀釋呼吸道分泌物,促進痰液排出;降氣可治嘔吐、暈眩、口苦等症;生津止渴可刺激唾液和其他消化液的分泌,從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強筋骨可增強骨骼力量,強健筋骨;解酒毒可保護肝臟,促進酒精代謝,緩解酒後不適。

肉蓯蓉

肉蓯蓉是一種傳統中藥,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引起的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

覆盆子

覆盆子性溫味甘,具有收斂、固澀、補益肝腎的功效,是常用的中藥材之一。覆盆子主要用於治療遺尿、小便頻數、陽痿早洩、腹瀉、肺熱咳嗽等症狀。同時,覆盆子還具有滋陰補腎的作用,可以改善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耳鳴目眩。

山茱萸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山茱萸能治療腎虛精虧引起的遺精、早泄、腰膝痠軟、月經過多、崩漏等症狀,以及眩暈耳鳴、腰膝痠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等症狀,以及內熱消渴。

巴戟天

巴戟天,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腎虛陽痿、遺精早洩、腰膝酸軟、風寒濕痹、關節痠痛、痰多氣喘、胸悶氣短、降氣止痛等症狀。

總結

地金丸是一種中醫方劑,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溫裏溫中、行氣止痛、補腎壯陽、祛風除濕、止咳化痰等功效,可治療因風寒引起的各種疾病,如感冒、咳嗽、鼻塞、頭痛、發熱等。地金丸的組成包括多種中藥材,如生地黃、木香、菟蕬子、川牛膝、神麴、何首烏、杏仁、淡豆豉、鹿茸、五味子、肉蓯蓉、茯苓、覆盆子、山茱萸、巴戟天等,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如抗炎、抗菌、鎮咳、平喘、止瀉、補益肝腎等,可有效緩解因風寒引起的各種症狀,提高機體免疫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地金丸具有滋陰補腎,強筋健骨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體內水分瀦留,引起水腫。此外,地金丸不宜與溫補性中藥同用,以免引起藥物相互作用。

相同名稱方劑


地金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組成:生地黃17斤(竹刀子切,木臼搗爛),木香2兩,菟絲子(酒浸1日,蒸過,别搗末)2兩,牛膝(酒浸1宿,切,焙)2兩,陳曲1斤(搗末),何首烏(用黑豆蒸1復時,曬乾,木臼搗末)4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研,紙壓去油)4兩,以上7味和勻,入瓦罐內盛.令平,用新油單蓋,復縛定,以白鹽1兩和灰泥固濟,勿令透氣,掘坑深廣2尺,先用慢火燒熱,方安藥罐子在內,用糠火細細燒3晝夜,開驗,藥如豉汁色即住,如未,更燒1日。取出研細,入後藥:鹿茸(酥塗炙)2兩半,五味子(焙)2兩半,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2兩半,茯苓(去黑皮)2兩半,覆盆子(焙)2兩半,山茱萸2兩半,巴戟天(去心)2兩半(同用木臼搗爲末)。 主治:補益血脈,烏髭鬢,潤肌膚。主治:風冷諸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