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丸

DI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二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4%
肺經 18%
心經 17%
脾經 13%
大腸經 8%
膀胱經 7%
胃經 4%
肝經 4%
三焦經 1%
腎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胃經
肝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地黃丸」

組成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的功效。
  • 肉蓯蓉: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的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效。
  • 五味子: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蜂蜜:具有補氣、止咳化痰、清熱解毒、解毒、潤肺、潤燥、健脾胃等多種功效。

主治功效

腎虛有時會出現腳腫,同時伴有脾虛的症狀。

用法用量

每日1次,每次1丸,溫水送服。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人及虛弱者應慎用。
  • 服用本藥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 服用本藥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用本藥期間,應避免過度勞累。
  • 如服藥後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中藥方劑「地黃丸」具有補腎、滋陰、益精、補血、利水消腫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虛、脾虛等引起的腳腫。

傳統服藥法


熟地黃(酒灑,9蒸9曬,焙乾稱)2兩半,肉蓯蓉(酒浸,水洗,焙乾)3兩,白茯苓(去皮)3兩,澤瀉3兩,桂枝(不見火)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五味子3兩(揀),黃耆(獨莖者,蜜水塗炙)1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0至50丸,空心酒送下,食前再服。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八味地黃丸」。

方劑組成解釋


地黃丸由熟地黃、肉蓯蓉、茯苓、澤瀉、桂枝、附子、五味子、黃耆、蜂蜜等中藥組成。熟地黃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肉蓯蓉具有補腎益精、壯陽固精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利水的功效;澤瀉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桂枝具有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的功效;附子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的功效;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的功效;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功效;蜂蜜具有潤肺止咳、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地黃丸具有滋陰補腎、健脾利水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腎陰虛、脾虛水腫等症狀,可以遵醫囑服用地黃丸。

相關疾病


遠視口頰潰爛尿中混挾精液夜盲皮膚萎縮痔瘡幼兒鵝口夜間遺尿嘴中感到鹹鹹的赤白帶牙齦出血突然暈倒不省人事舌頻頻伸出口外,又立即內收胎弱女陰搔癢小便顏色偏黃肛周生癰牙齒浮動容易健忘幼兒木舌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丸,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組成:人參2錢,懷熟地黃4錢,鹿茸(酒炙)3錢,懷山藥3錢,茯苓3錢,丹皮3錢,山茱萸肉3錢。 主治:小兒腎元不充,顱解不合。

地黃丸, 出處:《本事》卷十。 組成:生乾地黃2兩,柴胡(去苗,淨洗)半兩,秦艽(淨洗,去蘆)半兩,黃芩半兩,赤芍藥1兩。 主治:尼師寡婦,獨陰無陽,欲男子而不可得.以致惡風體倦,乍寒乍熱,面赤心煩,或時自汗,厥陰脈弦長而上出魚際。

地黃丸, 出處:《本事》卷二。 組成:熟地黃(酒灑,9蒸9曬,焙乾稱)2兩半,肉蓯蓉(酒浸,水洗,焙乾)3兩,白茯苓(去皮)3兩,澤瀉3兩,桂枝(不見火)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五味子3兩(揀),黃耆(獨莖者,蜜水塗炙)1兩。 主治:腎虛或時腳腫,兼治脾虛。

地黃丸, 出處:《本事》卷十引龐老方。 組成:熟乾地黃1兩1分,山茱萸(連核用)1兩,白蕪荑1兩,白芍藥(銼,微炒)1兩,代赭石(醋淬,煅5-6次)1兩,乾薑(炮)3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3分,白僵蠶(去絲嘴,炒)3分。 主治:婦人月經不調,每行數日不止,兼有白帶,漸漸瘦悴,飲食少味,累年無子。

地黃丸, 出處:《本事》卷五。 組成:熟乾地黃(酒洗,9蒸9曬,焙乾稱)1兩半,黃連1兩(去須),決明子1兩,沒藥(别研)半兩,甘菊花半兩,防風(去叉股)半兩,羌活(去蘆)半兩,桂心(不見火)半兩,光明朱砂(水飛)半兩。 主治:益血鎮肝明目。主治:風熱上湊,目昏疼痛。肝虛血不足,肢節拘急,筋脈攣痛。及用力勞心.肝虛風熱攻眼。赤腫羞明,漸生翳膜,兼肝腎風毒熱氣上衝目痛。

地黃丸, 出處:《本事》卷四。 組成: 地黃丸(《本事》卷四。)出處:《本事》卷四。組成:熟乾地黃(酒灑,9蒸9曬,焙乾)1兩,牛膝(洗,銼,焙,酒浸1宿,再焙)3分,石斛(洗,去根)3分,肉蓯蓉(水洗,酒浸,切片,焙)半兩,茵芋(去梗,銼,炒)半兩,防風(去叉股)半兩,川芍(洗)半兩,五味子(揀)半兩,桂心(不見火)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薏苡仁(炒)半兩。主治:益氣血,補肝腎,祛風濕,壯腳膝。 。 主治:益氣血,補肝腎,祛風濕,壯腳膝。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