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解毒飲

BU PI JIE DU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胃經 20%
脾經 17%
心經 14%
肝經 11%
大腸經 5%
腎經 2%
膽經 2%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補脾解毒飲

組成: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扁豆: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 金銀花: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解毒和透疹。
  • 牛蒡子: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
  • 薏苡仁: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主治功效:

痘痘後,元氣虛弱,還有餘毒,全身浮腫,或者伴有腹脹和呼吸困難。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等功效。
  3.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4.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5.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6.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7.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8.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9. 金銀花:性甘寒,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解毒和透疹等功效。
  10. 牛蒡子:性涼、味辛、苦,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11.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總結:

補脾解毒飲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肺熱利咽、散結、清熱瀉火、散風熱、利水消腫、健脾滲濕、補肺益陰等多種功效。

傳統服藥法


苡仁、當歸、扁豆、僵蠶、黃芩、川貝母、陳皮、白芍(酒炒)、銀花、甘草、牛蒡子。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胃、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 白扁豆:味甘、平,歸脾、胃經。具有健脾化濕、利水消腫的功效。
  • 白僵蠶:味辛、甘,性平,歸肺、肝經。具有解毒散結、止痙的功效。
  • 黃芩:味苦、寒,歸肺、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歸肺、心經。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
  • 陳皮:味苦、辛,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的功效。
  • 金銀花:味甘、寒,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 甘草: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
  • 牛蒡子:味辛、甘,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脾益氣、解毒消腫的功效,適合於痘後元氣虛弱,而有餘毒,周身作腫,或兼腹脹而喘的患者使用。
  • 本方中含有薏苡仁、白扁豆、白僵蠶、黃芩、川貝母、陳皮、白芍、金銀花、甘草、牛蒡子等藥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加減。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氣血兩虧等不良症狀。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脾解毒飲, 出處:《幼科直言》卷一。 組成:苡仁、當歸、扁豆、僵蠶、黃芩、川貝母、陳皮、白芍(酒炒)、銀花、甘草、牛蒡子。 主治:痘後元氣虛弱,而有餘毒,周身作腫,或兼腹脹而喘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