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平肝湯

ZI YIN PING G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眼科臨症筆記》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心經 18%
肺經 17%
胃經 13%
腎經 10%
膽經 6%
膀胱經 4%
大腸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1%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滋陰平肝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效。肝主藏血,腎主藏精,熟地黃能補益肝腎陰血,從根本上改善肝陰不足,達到平肝熄風之效。
  2. 制約藥性: 方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芍等,性偏涼,易傷脾胃。熟地黃性溫,加入可溫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脾胃。

滋陰平肝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瀉火之效。肝火上炎、頭暈目眩、心煩失眠等症狀,皆可藉由生地黃的滋陰降火作用緩解。
  2. 養血柔肝: 生地黃能滋養肝血,使肝血充盈,肝氣得以舒暢。對於肝血不足、肝陰虧虛所致的肝陽上亢、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生地黃的養血柔肝作用能有效改善。

滋陰平肝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效。對於肝火上炎所導致的頭暈目眩、心煩失眠等症狀,麥門冬能滋陰降火,清熱解毒,緩解肝火對肺部的影響,達到平肝熄風之效。

二、養心安神:麥門冬同時還具有養心安神的作用。肝火上炎會擾亂心神,引起心悸、失眠等症狀。麥門冬能滋養心陰,安神定志,幫助緩解這些症狀,達到平肝息風的作用。

滋陰平肝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降火: 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能清肺熱、降腎火,滋陰潤燥。本方以滋陰平肝為目的,知母可有效緩解因肝火上炎引起的頭暈目眩、心煩易怒等症狀,同時亦能滋養肝腎陰液,促進陰陽平衡。
  2. 配伍相宜: 知母與其他藥物如生地黃、天花粉等,共同構成滋陰清熱的藥物組合,有助於更好地發揮滋陰降火、平肝熄風的作用。同時,知母與黃芩、丹皮等清熱燥濕藥物配合,更能有效清除肝火,達到平肝止眩的目的。

滋陰平肝湯是一張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肝腎陰虛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頭暈目眩、耳鳴、腰膝酸軟等。在這張處方中,木賊作為一味草藥被納入其中,有其獨特的臨床意義。木賊性味甘、苦,涼,歸肝經,具有疏風熱、明目退翳的功效。在滋陰平肝湯中,木賊可以幫助清肝火、平肝陽,尤其適用於因肝火上炎而引起的視力模糊或眼睛乾澀等症狀。此外,木賊還能與方中其他藥物相互協同,共同起到滋養肝腎陰液的作用,從而達到調節肝腎陰虛的目的。總體來說,木賊在滋陰平肝湯中的應用,既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也顯示出中藥複方配伍的智慧,能夠更全面地對症下藥,增強治療效果。

滋陰平肝湯中加入沙苑子,主要源於其滋腎益精、養血平肝的功效。

沙苑子性味甘平,入腎經,能補腎精,改善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腰膝痠軟等症狀。此外,沙苑子亦具養血作用,可緩解肝陰不足引起的肝陽上亢,進而達到平肝止眩的效果。

因此,滋陰平肝湯中加入沙苑子,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滋陰降火、平肝熄風的功效,達到治療肝陰虛、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耳鳴、腰膝痠軟等症狀的療效。

滋陰平肝湯中加入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潛陽: 石決明味甘鹹、性寒,入肝經,具有平肝潛陽、清熱明目的功效。對於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頭痛、目赤腫痛等症狀,石決明能起到鎮靜安神、降肝火的作用,與滋陰平肝湯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2. 滋陰降火: 石決明還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可以緩解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昏眼花、耳鳴、視力模糊等症狀。對於一些伴隨肝陰不足、虛火上炎的患者,石決明能起到滋陰清熱、養肝明目的作用。

滋陰平肝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肝、膽經,可清泄肝膽之火,降肝火而平肝陽,對於肝陽上亢、肝火熾盛所致的頭昏目眩、心煩易怒、口苦咽乾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梔子還能涼血解毒,對於因肝火上炎導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也有輔助療效。

滋陰平肝湯中包含黃芩,主要是因為黃芩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清熱瀉火: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能清熱瀉火,降肝火,對於肝陽上亢、肝火旺盛所致的頭暈目眩、煩躁易怒、口苦咽乾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清熱燥濕:黃芩同時也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可以去除體內濕熱,對於因肝火旺盛而引發的濕熱內蘊,如皮膚濕疹、瘡瘍等症狀也有療效。

因此,在滋陰平肝湯中加入黃芩,可以起到清熱瀉火、平肝熄風、清熱燥濕的作用,有效治療肝火旺盛引起的各種症狀。

滋陰平肝湯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平肝熄風:龍膽草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平肝熄風之效。滋陰平肝湯常用於肝火上炎、肝陽亢盛引起的目赤腫痛、頭暈目眩、口苦咽乾等症狀,龍膽草能有效清泄肝火,平抑肝陽,達到治療目的。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滋陰平肝湯中多含有滋陰養肝、清熱解毒的藥材,如生地黃、玄參等。龍膽草與這些藥材共同作用,能更好地滋陰降火、平肝熄風,達到協同增效的效果。

滋陰平肝湯中包含羚羊角,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功效。

羚羊角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清泄肝火,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口苦、失眠等症狀。同時,羚羊角亦有平肝熄風的作用,可鎮靜安神,緩解肝風內動引起的抽搐、痙攣、肢體麻木等。

因此,在滋陰平肝湯中加入羚羊角,可以有效地清熱平肝、熄風鎮驚,對於治療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等證狀有顯著療效。

滋陰平肝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滋陰平肝湯多以苦寒藥物為主,如生地、玄參等,容易寒涼傷胃。甘草味甘性平,入脾經,具有調和脾胃、緩解藥物寒性、保護胃氣的作用,使藥性更平和,減少對胃部的刺激。
  2. 增強藥效:甘草具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的作用。配合滋陰平肝湯的藥性,可使藥物更有效地滋陰降火、平肝熄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滋陰平肝湯中包含車前子,主要因其具備清熱利尿、滲濕止瀉的功效。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能清熱利濕,並透過利尿作用,降低體內濕熱,達到平肝降火的效果。此外,車前子對於肝陽上亢所導致的頭痛、眩暈等症狀也具有緩解作用。在滋陰平肝湯中,車前子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協調陰陽,達到滋陰平肝、清熱利濕的功效,對於肝火旺盛、肝陽上亢引起的各種症狀,如頭昏眼花、口苦咽乾、煩躁易怒等,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滋陰平肝湯

中藥方劑「滋陰平肝湯」,組成主要成分有: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木賊:散風熱、發汗解表、退翳、止血、透疹
  • 沙苑子:補氣固脫、澀精止遺、益精、補益肝腎
  • 石決明:平肝息風、清肝明目、利水消腫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
  • 龍膽草: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
  • 羚羊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車前子: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

效用與主治

  • 棗花障症(角膜點狀浸潤):風輪花翳四起,狀如棗花,兩眼痠澀,頭疼流淚。

藥方總結

中藥方劑「滋陰平肝湯」成分包括熟地黃、生地黃、麥門冬、知母、木賊、沙苑子、石決明、梔子、黃芩、龍膽草、羚羊角、甘草、車前子,具有滋陰平肝、清熱瀉火的功效,適用於治療因肝火上炎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眼目紅赤、腫痛、畏光流淚、頭痛眩暈等。

傳統服藥法


大熟地8錢,生地4錢,寸冬3錢,知母3錢,木賊3錢,蒺藜3錢(炒),石決明5錢,梔子3錢,黃芩3錢,雲芩3錢,膽草3錢,羚羊角5分,甘草1錢,車前子3錢(炒,外包)。
水煎服。
棗花障症:曹州許某某,男。於1937年秋,忽覺頭疼目赤,酸澀羞明,經他醫治療月余未效。按其脈,少陰沈細,厥陰虛數。乃腎水不足,肝木失養,虛火時常上衝,以致頭疼流淚風輪生翳,初起白膜如米,久則漸大,黑珠尚露。先將睛明、四白。瞳子髎輪刺,內服滋陰平肝湯,連服十餘劑,白膜略退,瞳孔始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滋陰平肝湯是一首中醫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服用滋陰平肝湯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平肝湯, 出處:《眼科臨症筆記》。 組成:大熟地8錢,生地4錢,寸冬3錢,知母3錢,木賊3錢,蒺藜3錢(炒),石決明5錢,梔子3錢,黃芩3錢,雲芩3錢,膽草3錢,羚羊角5分,甘草1錢,車前子3錢(炒,外包)。 主治:棗花障症(角膜點狀浸潤)。風輪花翳四起,狀如棗花,兩眼酸澀,頭疼流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