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固下湯

ZI YIN GU XIA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寒 (0.85)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8%
肺經 16%
脾經 16%
胃經 15%
肝經 13%
心經 8%
膽經 4%
膀胱經 3%
大腸經 3%
腎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滋陰固下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其滋陰補腎、健脾益氣的功效。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滋腎填精之效。方中加入山藥,可滋補脾腎之陰,固護腸胃,從而達到止瀉固下、緩解脾腎虛損的功效。

此外,山藥亦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有助於恢復腸胃功能,進一步提升療效。

滋陰固下湯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對於因陰虛血虧所致的腸燥便祕、大便乾結等症狀,熟地黃能滋養陰血,使腸道潤滑,促進排便。
  2. 固澀止瀉:熟地黃還具有固澀止瀉的作用,能收斂腸道,防止腸液過度分泌,減少大便稀薄。對於因脾虛氣弱、腸道功能失調所致的泄瀉,熟地黃能起到收斂固澀的作用,緩解腹瀉症狀。

滋陰固下湯中加入黨參,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補益脾胃,固護中氣:黨參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則容易導致氣虛下陷,引發下痢。黨參補益脾胃,固護中氣,可防止氣虛下陷,有助於止瀉。

二、滋陰生津,緩解燥熱:黨參同時具備滋陰生津的功效。下痢多因燥熱傷津,腸道津液不足所致。黨參滋陰生津,可以補充腸道津液,緩解燥熱,起到緩瀉止痢的作用。

滋陰固下湯中加入滑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滑石性寒,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之效。滋陰固下湯主治陰虛火旺、腸燥便祕,而滑石能清瀉腸胃濕熱,利濕通便,有助於改善便祕症狀。
  2. 止瀉止痢:滑石性滑,能潤腸通便,並可止瀉止痢,尤其適用於因腸胃濕熱引起的腹瀉、痢疾。滋陰固下湯中加入滑石,可起到緩解腹瀉、固澀止瀉的作用,平衡陰陽,促進腸道恢復正常功能。

滋陰固下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緩解腸燥便祕: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其能滋潤腸道,緩解腸燥津虧導致的便祕症狀,使大便通暢。
  2. 固攝腸氣:白芍的收斂作用,能固攝腸氣,防止腸道氣虛下陷,進一步加重便祕。與方中其他滋陰潤燥、補腎固澀的藥物共同作用,達到固本止瀉的效果。

白芍的加入,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緩解便祕,滋陰固下,平衡腸道功能。

滋陰固下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能緩解其他藥物的燥性或寒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刺激。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緩解因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瀉,同時其具有潤肺止咳之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滋陰固下的作用。

滋陰固下湯中加入石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收斂止瀉: 石榴性甘酸澀,入脾、腎經,具有收斂固澀之效,可有效改善因脾腎虛弱導致的腸胃不固、泄瀉等症狀。尤其對於脾虛濕盛、久瀉不止的患者,石榴能起到收斂固澀、止瀉止痢的作用。

二、 滋陰生津: 石榴甘酸,具有滋陰生津之效,可補益脾腎之陰,對於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口燥咽乾、大便幹結等症狀,石榴能起到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作用。

因此,滋陰固下湯中加入石榴,可以兼具收斂止瀉和滋陰生津之效,更能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滋陰固下湯中包含牡蠣,主要是因為其具有特殊的藥理特性。牡蠣性甘鹹,寒,歸肝、腎、胃經,主要用於滋陰潤燥,斂邪固腎。在中醫理論中,牡蠣能有效滋養肝腎,強調「陰」的補充,以協助身體抵擋外來的「邪氣」。

牡蠣含有豐富的鋅、硒等微量元素,具有增強免疫力及促進身體新陳代謝的作用,適合用於那些因陰虧而導致的各種臨牀症狀,例如口乾舌燥、失眠多夢等。此外,牡蠣的鎮靜效應也有助於平衡情緒,對於因情緒因素導致的身心症狀亦有良好輔助療效。

總的來說,牡蠣在滋陰固下湯中的作用,能夠有效改善陰虛的症狀,達到和諧身心的療效,因此成為組方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滋陰固下湯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滋陰固下湯出自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主要針對溫病外感之火已消退,但口渴與腹瀉仍未完全痊癒,或因服用開破類藥物損傷氣分,導致滑瀉不止的病症。患者可能伴有喘逆、咳嗽、自汗或心悸等症狀。

該方劑的核心治療原理在於滋陰補氣、固澀止瀉。具體而言:

  • 滋陰:使用熟地黃滋陰補腎、養血安神,以補充因病耗損的陰液。
  • 補氣:以黨參補氣生津、調和脾胃,恢復脾胃運化功能,同時輔以山藥健脾益胃、補腎強精,增強補氣之力。
  • 固澀:石榴皮酸澀收斂,能收斂止瀉、殺蟲止癢,直接針對滑瀉症狀。牡蠣也能平肝潛陽、澀腸止瀉,增強止瀉效果。
  • 調和:白芍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有助於緩解因滑瀉引起的腹痛等不適。甘草調節體液平衡、緩解咳嗽,並調和諸藥。
  • 利水:滑石利尿通淋、消腫止痛,有助於排出體內濕熱,減輕水腫等症狀。

主治功效

綜合古文內容,滋陰固下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1. 溫病後期,陰液虧虛,滑瀉不止:溫病外感之火雖已消退,但餘邪未盡,加之病程中耗傷陰液,或因誤用開破之藥進一步損傷氣陰,導致脾胃虛弱,運化失司,出現口渴、腹瀉不止等症狀。
  2. 氣虛不固,滑脫不禁:由於氣虛不能固攝,導致滑瀉、自汗等症狀。患者可能伴有喘逆、咳嗽、心悸等氣虛表現。
  3. 誤用破氣藥物導致的滑瀉:寒溫諸證誤用檳榔、青皮、鬱金、枳殼等破氣之藥,會損耗胸中大氣,使風寒乘虛內陷,可能導致結胸。即使沒有形成結胸,也容易因為破氣與寒涼藥物並用,導致大便滑瀉,變證百出。滋陰固下湯能針對此類誤治進行補救。

總結

滋陰固下湯通過滋陰補氣、固澀止瀉的配伍,有效治療溫病後期陰液虧虛、氣虛不固所致的滑瀉不止,以及誤用破氣藥物導致的滑瀉。該方劑體現了張錫純重視扶正祛邪、顧護脾胃的學術思想,對於臨床治療相關病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傳統服藥法


生山藥1兩半,懷熟地1兩半,野台參8錢,滑石5錢,生杭芍5錢,甘草2錢,酸石榴1個(連皮搗爛,若無,可用牡蠣煅研1兩代之)。
汗多者,加山萸肉(去淨核)6錢。
上藥用水五鐘,先煎酸石榴十餘沸,去滓再入諸藥,煎湯兩鐘,分二次溫飲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咳嗽氣喘心絞痛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心包炎心肌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妄想狀態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衰竭身體容易出汗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固下湯,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生山藥1兩半,懷熟地1兩半,野台參8錢,滑石5錢,生杭芍5錢,甘草2錢,酸石榴1個(連皮搗爛,若無,可用牡蠣煅研1兩代之)。 主治:溫病外感之火已消,渴與瀉仍未全癒,或因服開破之藥傷其氣分,致滑瀉不止,其人或兼喘逆,或兼咳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