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元清降湯

BAO YUAN QING JI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極寒 (0.1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胃經 19%
肺經 15%
肝經 15%
腎經 13%
心經 10%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保元清降湯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 黨參性味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之功效。保元清降湯多用於氣虛血瘀、濕熱內蘊所致的疾病,黨參可補益氣血,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為藥方提供氣血支持。
  2. 協調藥性: 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芩、黃連、梔子等清熱瀉火,容易傷及脾胃,而黨參則能補益脾胃,避免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正氣。

總而言之,黨參在保元清降湯中起到補氣健脾、協調藥性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藥效,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

保元清降湯中加入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潛陽,降逆止嘔: 代赭石性寒,入肝經,能平肝降逆,潛陽止嘔。適用於肝陽上亢,頭暈目眩,噁心嘔吐等症狀。保元清降湯主要用於治療肝火上炎、胃氣上逆引起的眩暈、嘔吐等,代赭石的加入有助於平息肝陽,降逆止嘔,緩解症狀。
  2. 清熱解毒,止血安神: 代赭石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清熱涼血,止血安神。保元清降湯中常加入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與代赭石配合,能加強清熱解毒,並有助於止血安神,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保元清降湯中加入芡實,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固腎止瀉:芡實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補脾止瀉、固腎澀精的功效。方中以保元湯為基礎,用以補脾益氣、健脾固腎,而芡實則進一步加強補腎止瀉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2. 收斂止血:芡實亦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與其他止血藥物相輔相成,進一步控制病情的發展,減少出血的可能性。

保元清降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氣,益腎健脾: 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三經,具有滋陰補氣、益腎健脾的功效。它能補益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並能滋陰養腎,緩解腎虛所致的氣虛乏力。
  2. 固本培元,清熱降火: 保元清降湯的功效主要是清熱解毒、利濕化痰,但同時也需要固本培元,避免過度耗傷正氣。山藥能補益脾腎,固本培元,避免治療過程中過度損傷正氣,更利於恢復身體健康。

保元清降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熱毒傷陰: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的功效。方中熱毒熾盛,易傷陰津,白芍能滋陰養血,緩解熱毒對機體的損傷,並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效果。
  2. 調和藥性:方中其他藥物多偏於寒涼,白芍的加入,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緩解寒涼之性的作用,防止過度寒涼而損傷脾胃。同時,白芍的酸味,也能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保元清降湯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清熱解毒,改善病情。
  • 宣肺透疹:牛蒡子能宣肺透疹,對於麻疹、風疹等外感疾病引起的疹出不暢,具有促進疹子透發,使病情早日康復的作用。

因此,保元清降湯中加入牛蒡子,可起到清熱解毒、宣肺透疹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保元清降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之功效。保元清降湯中藥材性質多偏寒涼,甘草的加入可緩和其寒性,避免傷及脾胃,使藥效更柔和。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緩解脾氣虛弱導致的氣血不足,進一步增強清熱解毒、利濕通絡的功效,促進藥效發揮。此外,甘草亦具緩解藥物毒性、提高藥物安全性的作用,確保藥物安全有效地應用於臨牀。

主治功效


保元清降湯主治功效分析

保元清降湯出自《醫學衷中參西錄》,由黨參、代赭石、芡實、山藥、白芍、牛蒡子、甘草等藥材組成,其主要針對「吐衄證」,即吐血或鼻衄,且病機特殊者。此證的關鍵在於「下元虛損,中氣衰憊,沖氣、胃氣因虛上逆」,導致脈象弦而硬急,看似有力,實則虛象。

治療原理分析:

  1. 補氣健脾,固護下元: 方中黨參、山藥、芡實均為補氣之藥。黨參大補元氣,健脾益胃,是補氣之主藥;山藥健脾助消化,補益中焦;芡實固精止瀉,亦可助脾益氣。這三味藥的組合旨在補益中氣,鞏固下元,為後續的降逆安沖打下基礎。由於下元虛損,無法固攝沖氣,導致其上逆,故需補氣以增強固攝之力。

  2. 平肝潛陽,鎮降沖逆: 代赭石乃重鎮之品,能平肝潛陽,鎮驚安神,更主要的作用是降逆。沖氣上逆,實為虛逆,非實熱所致,故用赭石重鎮下降,使上逆之沖氣得以安其故宅。

  3. 斂陰和血,緩急止痛: 白芍具有養血斂陰、緩和急迫之功,在此不僅能調和血分,亦能斂降上逆之氣,協助赭石鎮沖降逆。

  4. 利咽化痰,疏散上焦: 牛蒡子能利咽消腫,化痰止咳,在此可疏散上焦之邪,以助降氣。因吐衄之上逆,亦有上焦氣機不暢之可能,用牛蒡子可輔助諸藥。

  5. 調和諸藥,護肺止咳: 甘草在方中主要起調和諸藥的作用,且兼具和中止痛、護肺止咳之效。使諸藥協同作用,共奏補氣、降逆之功。

綜合功效:

保元清降湯的治療核心是「虛則補之,逆則降之」。針對患者下元虛損,導致沖氣、胃氣因虛上逆的病機,方中既補氣以固下,又降逆以安上。藥物搭配,補中有降,降中有斂,使氣機得以調暢,最終達到止吐衄之目的。

此方不僅針對吐衄之證,更著重於病機的辨識。正如張錫純所言,此證脈象弦而硬急,看似有力,實則為下元虛損,沖氣上逆之虛象,不可誤認為實熱而妄用苦寒之藥。若誤用寒涼,則易使血分凝滯,反而導致後患。保元清降湯以補氣固本為基礎,輔以降逆安沖,達到氣血調和、陰陽平衡之目的,從而使吐衄自止。

傳統服藥法


生赭石1兩(軋細),野台參5錢,生地黃1兩,生懷山藥8錢,淨萸肉8錢,生龍骨6錢(搗細),生抗芍4錢,廣三七(細末)3錢(分2次)。
上除三七外,水煎,用頭煎、二煎送服三七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降胃氣,止吐衄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吐衄證。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脾胃。
  • 本方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牙齦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保元清降湯,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野台參5錢,生赭石8錢(軋細),生芡實6錢,生山藥6錢,生杭芍6錢,牛蒡子(炒,搗)2錢,甘草1錢半。 主治:吐衄證,其人下元虛損,中氣衰憊,衝氣、胃氣因虛上逆,其脈弦而硬急,轉似有力者。

保元清降湯, 出處:《衷中參西》下冊。 組成:生赭石1兩(軋細),野台參5錢,生地黃1兩,生懷山藥8錢,淨萸肉8錢,生龍骨6錢(搗細),生杭芍4錢,廣三七(細末)3錢(分2次)。 主治:吐衄證,血脫氣亦隨脫,言語若不接續,動則作喘,脈象浮弦,重按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