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參赭鎮氣湯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氣益血: 黨參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的功效。方中以參赭鎮氣,即以黨參補益心脾之氣,改善氣虛乏力、心悸氣短等症狀,同時亦可滋養心血,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整體氣機的恢復。
二、調和藥性: 方中含有赭石,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降逆止嘔的作用。黨參性平,可以調和赭石的寒性,避免寒涼過度,對脾胃造成損害,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參赭鎮氣湯中包含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鎮逆止嘔:代赭石味甘澀性寒,入脾胃經,具有鎮逆止嘔、降逆止呃之效。其寒性可降胃中逆氣,澀性可固脾胃,而其甘味則可和胃止嘔,對於因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 化瘀止血:代赭石性沉降,能止血化瘀,並可治療胸脅刺痛、心悸不安等症狀。其化瘀作用可改善氣血運行,而止血作用則可抑制出血,對於因氣血瘀滯所致的胸悶、心痛等症狀也有幫助。
因此,參赭鎮氣湯中加入代赭石,可有效鎮逆止嘔、化瘀止血,達到治療胃氣上逆、氣血瘀滯等病症的效果。
參赭鎮氣湯中加入芡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固腎澀精,止瀉止遺:芡實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固腎澀精、止瀉止遺的功效。方中參赭鎮氣,常用於腎氣虛弱、脾虛泄瀉、遺精滑精等症狀。加入芡實,有助於固腎納氣,收斂止瀉,從而增強療效。
- 健脾益氣,補益中焦:芡實亦具健脾益氣之效,可補益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參赭鎮氣湯中往往加入參、芪等補氣藥物,芡實的加入可以更好地協同補益脾腎,改善氣虛體弱的症狀,使整體療效更加顯著。
參赭鎮氣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脾益氣: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生津的功效。參赭鎮氣湯常用於治療氣虛血虧、脾胃虛弱等症,山藥的加入有助於補益脾氣,提升機體正氣,增強藥效。
- 固澀止瀉:山藥能固澀止瀉,對於氣虛所致的腸胃不適、腹瀉等症狀,山藥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病目的。
參赭鎮氣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腎固精:山茱萸性溫,味酸,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的功效。參赭鎮氣湯常用於治療腎氣虛弱、氣喘、咳血等症,而山茱萸的補腎固精作用可以起到扶正固本,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
- 斂肺止咳:山茱萸味酸,能收斂肺氣,止咳化痰。參赭鎮氣湯中加入山茱萸,可以增強方劑的斂肺止咳功效,對於治療氣喘、咳血等症有輔助作用。
總體而言,山茱萸在參赭鎮氣湯中起到補腎固精、斂肺止咳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腎氣虛弱、氣喘、咳血等症狀。
參赭鎮氣湯中包含龍骨,主要源於其鎮心安神之效。
龍骨性寒、味甘,入心、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收斂固澀之功效。其質地重,可鎮墜心氣,對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心煩不安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
參赭鎮氣湯以參、赭為君藥,補氣養血、活血化瘀,龍骨為佐藥,輔助鎮心安神,使藥效更為協調和諧,達到治療效果。
參赭鎮氣湯中加入牡蠣,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 牡蠣性寒鹹,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斂汗止嘔的作用。方中參赭用於補氣固本,但易耗氣傷陰,牡蠣能鎮心安神,防止補氣過度而耗傷陰液,使藥效更加平和穩妥。
- 軟堅散結: 牡蠣具有軟堅散結之效,可化解痰飲,改善胸悶氣短等症狀。參赭鎮氣湯主要用於治療氣虛、痰飲阻塞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牡蠣的加入,能加強方劑的化痰散結作用,提高療效。
參赭鎮氣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氣逆上衝,止咳平喘: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中止痛之效。方中氣逆上衝,可致咳嗽喘息,白芍能養陰斂肺,緩解氣逆上衝,輔助鎮咳平喘。
- 調和藥性,促進藥效: 方中參芪補氣,赭石降逆,白芍可中和參芪之燥熱,防止其燥氣傷陰,並輔助赭石平喘降逆,使各藥協同發揮作用,達到最佳療效。
參赭鎮氣湯中加入輕粉,主要有兩個原因:
- 瀉熱解毒:輕粉性寒,具有瀉熱解毒、清熱燥濕的功效。參赭鎮氣湯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氣機不利所致的症狀,輕粉能清熱解毒,消除熱毒對氣機的影響,使氣機得以暢通。
- 清熱除濕:輕粉也能清熱除濕,對於濕熱壅盛所致的症狀也有效。參赭鎮氣湯中往往加入其他具有清熱除濕功效的藥材,例如黃芩、梔子等,與輕粉共同作用,更能有效清除體內濕熱,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赭鎮氣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陰陽兩虛,喘逆迫促,有將脫之勢」,並針對「腎虛不攝,衝氣上乾,胃氣不降」所致滿悶。其關鍵病機在於:
- 下虛上實:腎氣虧虛(尤以腎不納氣為主),陰陽兩傷,導致衝脈之氣上逆,引動肺胃之氣不降,故見喘促、滿悶,甚則「將脫」之危象(如氣短欲絕)。
- 肝肺氣逆:陰虛陽浮,肝氣疏泄過度,加之肺失肅降,加重氣逆喘息。
此方特點在於標本兼治,既補腎固本以攝納元氣,又重鎮降逆以平沖止喘。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補虛固脫
- 野臺參(人參):大補元氣,益肺健脾,針對「將脫之勢」急救固脫,為全方提供補益動力。
- 萸肉、生山藥、生芡實:
- 萸肉酸溫,補肝腎、固精氣,斂耗散之元陽;
- 山藥、芡實補脾益腎,澀精止遺,三藥共助人參固守下焦,填補陰陽之虛。
二、鎮降衝逆
- 生赭石:質重沉降,直折上逆之衝氣,降胃平肝,為治標關鍵。
- 生龍骨、生牡蠣:
- 重鎮潛陽,斂汗固脫,助赭石鎮攝浮越之氣;
- 兼能固精止遺,補腎中封藏之力。
三、調和肝肺
- 生杭芍:酸寒柔肝,制約肝陽上亢,緩解氣逆迫促;
- 炒蘇子:降氣化痰,專入肺經,協赭石降肺胃之逆氣,平喘消脹。
整體配伍邏輯
- 標本同治:以人參、萸肉等補虛固本,赭石、龍骨等鎮逆治標,形成「補而不滯,降不傷正」之效。
- 剛柔相濟:人參之溫補配芍藥之酸斂,赭石之沉降佐蘇子之宣降,調和陰陽氣機。
- 多臟同調:腎(萸肉、芡實)、肝(芍藥)、肺(蘇子)、胃(赭石)共治,復其升降之常。
推論延伸效能
此方重鎮降逆與補斂並行,除原文所述喘滿外,亦可能適用於:
- 虛性高血壓,屬肝腎不足、肝陽上亢者;
- 久病呃逆、嘔吐,因腎虛衝氣上犯者;
- 遺精、崩漏兼見氣短喘息者,藉龍牡、萸肉固脫澀精。
全方體現張錫純「大氣下陷」與「衝氣上逆」並治的思路,重視「斂衝固脫」與「降逆安中」的動態平衡。
傳統服藥法
野台參4錢,生赭石(軋細)6錢,生芡實5錢,生山藥5錢,萸肉(去淨核)6錢,生龍骨(搗細)6錢,生牡蠣(搗細)6錢,生杭芍4錢,蘇子2錢(炒,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參赭鎮氣湯,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野台參4錢,生赭石(軋細)6錢,生芡實5錢,生山藥5錢,萸肉(去淨核)6錢,生龍骨(搗細)6錢,生牡蠣(搗細)6錢,生杭芍4錢,蘇子2錢(炒,搗)。 主治:陰陽兩虛,喘逆迫促,有將脫之勢;亦治腎虛不攝,衝氣上乾,致胃氣不降作滿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