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控涎丸

JIA WEI KONG XI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五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5%
膀胱經 12%
腎經 12%
肝經 12%
大腸經 12%
胃經 9%
心經 3%
小腸經 3%
心包經 3%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加味控涎丸」

加味控涎丸是由大戟、芫花、甘遂、葶藶子、巴豆、黑牽牛、白芥子等七味中藥組成的複方中藥。具有瀉下逐水、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止咳化痰、清肺熱利咽等多種功效。適用於風熱上壅、中脘停留水飲、喘急、四肢浮腫、腳氣入腹、平常腹中痰熱、諸氣結聚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白芥子:性溫,味辛,具有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痺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陽虛體質、陽虛下陷、脾胃虛弱、寒濕痹痛、老年咳嗽、氣逆痰痞、風濕涎痰等症狀。

  • 大戟:味苦辛,性溫熱,有小毒,歸肝、胃經。具有瀉下逐水、瀉下、利水消腫、通經絡及散結等傳統代功效。瀉下逐水之功,可瀉水沈、利二便、消腫散結,治水腫、臌脹、胸脅停飲等症。瀉下之功,主治便祕積聚、水腫脹滿。利水消腫之功,可通利二便、消腫止痛,治水腫、腹水、通身腫滿喘息、小便澀等症。通經絡之功,可活血化瘀、祛風通絡,可用於治療經閉、痛經等症。散結之功,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常被用於治療淋巴結結核、扁桃體炎、頸項腋間癰疽等症。

  • 甘遂:性寒烈,是峻下逐水之藥,可攻逐水停,通利二便。甘遂瀉下之力甚猛烈,常被用於治療便祕、腹部脹滿、胸悶等症狀。但由於甘遂有毒,應慎用,不可久服,以免傷正氣。此外,孕婦、哺乳婦女及兒童應避免服用甘遂。在服用甘遂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若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 芫花: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對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痛經,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等症狀有治療作用。

  • 葶藶子:性寒,味辛、苦,入肺、腎經,具有瀉肺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主治咳嗽痰多、氣喘胸悶、水腫、尿少、咽喉腫痛等症狀。

  •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 黑牽牛:性微寒,味苦辛,入肝、大腸經,具有瀉下逐水、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主治水腫脹滿、小便不利、大便不通、泄瀉痢疾、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總結

加味控涎丸是由七味中藥組成的複方中藥,具有瀉下逐水、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止咳化痰、清肺熱利咽等多種功效。適用於風熱上壅、中脘停留水飲、喘急、四肢浮腫、腳氣入腹、平常腹中痰熱、諸氣結聚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大戟1兩,芫花1兩,甘遂1兩,甜葶藶1兩,巴豆(去殼)1兩,黑牽牛3兩(炒,取頭末),白芥子(炒)2兩。
消浮退腫,下水。
上為末,米糊為丸,如粟米大。
每服3-7粒,茶清吞下;或溫水亦可。得利則效。
服後未可服甘草藥及熱水。

方劑組成解釋


大戟、芫花、甘遂、葶藶子、巴豆均有瀉下通便的作用,黑牽牛、白芥子有行氣消痰的作用。本方具有清熱利水,消痰散結的功效,主治風熱上壅,或中脘停留水飲,喘急,四肢浮腫,腳氣入腹,平常腹中痰熱,諸氣結聚。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通便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腳氣病全身性水腫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控涎丸, 出處:《得效》卷五。 組成:大戟1兩,芫花1兩,甘遂1兩,甜葶藶1兩,巴豆(去殼)1兩,黑牽牛3兩(炒,取頭末),白芥子(炒)2兩。 主治:消浮退腫,下水。主治:風熱上壅,或中脘停留水飲,喘急,四肢浮腫,腳氣入腹,平常腹中痰熱,諸氣結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