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瀉白散

JIA WEI XIE BA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胃經 20%
脾經 12%
腎經 8%
肝經 8%
膽經 8%
心經 7%
大腸經 4%
肺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瀉白散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肺止咳,利水消腫: 桑白皮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加味瀉白散治療的是肺熱津傷、咳嗽痰粘、胸悶氣促等症,而桑白皮可清肺熱,宣肺止咳,並利水消腫,緩解因肺熱導致的痰液粘稠、呼吸不暢等症狀。
  2. 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 加味瀉白散中其他藥材如地骨皮、玄參、麥冬等也具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等功效,與桑白皮協同作用,能夠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滋陰潤肺,緩解肺熱津傷的症狀。

加味瀉白散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能清肺熱、降胃火,並兼具滋陰潤燥的作用。對於因肺熱燥咳、咽喉腫痛、口渴便祕等症狀,地骨皮可有效緩解。

在加味瀉白散中,地骨皮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能更好地清熱瀉火,滋陰潤燥,達到治療肺熱咳嗽、咽喉疼痛、口渴便祕等症的功效。

加味瀉白散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性平,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之效。瀉白散主要用於治療肺熱燥咳、咽喉腫痛,而桔梗的加入可以幫助宣泄肺氣,利咽開音,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和咽痛症狀。
  2. 引藥下行:桔梗又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材的藥力引導至肺部和喉部,使藥效發揮更佳,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瀉白散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知母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方中加入知母,可針對燥熱傷肺、陰虛火旺的症狀,起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知母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石膏、地骨皮等,共同發揮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增強整體療效。同時,知母可與黃芩、生地等藥物配伍,起到清熱解毒、滋陰涼血的作用。

加味瀉白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瀉白散主治肺熱燥咳、津傷便祕,而陳皮能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有助於緩解肺熱、潤燥生津,促進消化吸收,避免藥物單純清熱燥濕而傷津。
  2. 調和藥性: 陳皮的辛溫之性,可以調和瀉白散中其他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寒而傷脾胃,使藥效更為平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加味瀉白散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方中因有白虎湯的燥熱之性,故需黃芩以清熱解毒,避免燥熱傷陰。
  2. 止咳化痰: 黃芩亦能止咳化痰,對於因肺熱所致的咳嗽痰多,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加味瀉白散用於治療熱病邪熱壅肺,咳嗽痰多,口渴便祕的病症,而黃芩的加入可加強其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使藥效更為完善。

加味瀉白散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理氣消積、化痰止咳之效。瀉白散以清熱瀉火為主,但對於熱邪鬱結於中焦,導致氣機不暢,食積不化者,單用清熱藥物效果不佳。青皮加入後,可助瀉白散理氣消積,通暢氣血,促進清熱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2. 行氣止痛:青皮具有行氣止痛之功。瀉白散主治熱毒蘊結,但熱毒常易導致氣滯血瘀,出現疼痛等症狀。青皮加入後,可行氣活血,緩解疼痛,增強瀉白散的療效。

加味瀉白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降低藥物副作用的作用。方中其他藥物如白鮮皮、地膚子等性寒涼,甘草的加入可以起到緩解其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物過於寒涼而傷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止痛、利尿等功效,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能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皮膚濕疹、瘡瘍等疾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加味瀉白散」

加味瀉白散

組成: 桑白皮:清肺熱、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 地骨皮: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主治: 感到燥熱並咳嗽氣喘,口乾舌燥,且胸部因痰液淤積而覺得沈重。

功效: 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止血、清熱解毒、降氣、利尿、滋陰潤燥

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陳皮: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地骨皮: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 黃芩: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桔梗: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青皮: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桑白皮: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 知母: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加味瀉白散 」,主要成分是:桑白皮,地骨皮,桔梗,知母,陳皮,黃芩,青皮,甘草, 主治功效是:感到燥熱並咳嗽氣喘,口乾舌燥,且胸部因痰液淤積而覺得沈重。

傳統服藥法


桑白皮2錢, 蘇梗1錢, 川貝母1錢, 橘紅1錢, 甘草3分, 瓜蔞皮3錢, 杏仁2錢, 地骨皮1錢半, 茯苓2錢, 雪梨3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瀉火、化痰止咳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氣喘肺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蕁麻疹麻疹咳嗽身體容易出汗口乾口渴多痰面色發紅咽喉乾燥眼瞼丹毒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瀉白散, 出處:《麻科活人》卷三。 組成:桑白皮、地骨皮、白茯苓、知母、黃芩、人參、甘草。 主治:小兒麻症,肺炎喘嗽。

加味瀉白散,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三。 組成:桑根皮(薑汁和蜜炙)1兩,地骨皮1兩,甘草(炙)5錢,橘紅、桔梗。 主治:肺熱咳,手足心熱。

加味瀉白散, 出處:《麻症集成》卷四。 組成:炙桑皮、骨皮、竹葉、荊芥、力子、甘草、元參、薄荷、木通、赤芍、連翹。 主治:麻疹,眼現紅赤不開。

加味瀉白散, 出處:《金鑑》卷五十三。 組成:桑皮(蜜炙)、地骨皮、甘草(生)、川貝母(去心,研)、麥冬(去心)、知母(生)、桔梗、黃芩、薄荷。 主治:火嗽,面赤咽乾燥,痰黃氣穢帶粘稠,便軟。

加味瀉白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二十八。 組成:桑白皮1錢2分,地骨皮1錢2分,桔梗1錢2分,知母1錢2分,陳皮1錢2分,黃芩1錢,青皮1錢,甘草4分。 主治:感熱喘嗽,口乾煩熱,胸滿有痰。

加味瀉白散,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二。 組成:桑白皮(生)3錢,地骨皮3錢,生甘草8分,桔梗2錢,辛夷2錢,黃芩1錢5分,陳皮1錢5分,木通1錢5分(1方加山梔仁[生研]1錢)。 主治:鼻痔。生鼻孔內,如肉贅下垂,色紫微硬,撐塞鼻孔,氣息不通,香臭莫辨,或臭不可近,痛不可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