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天麻散

JIA WEI TIAN MA SAN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脾經 18%
肝經 16%
心經 13%
胃經 13%
肺經 11%
膽經 6%
心包經 4%
腎經 4%
大腸經 4%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小兒急驚初起,悸動有痰。

傳統服藥法

天麻、 柴胡、 僵蠶、 半夏、 南星、 白茯苓、 白朮、 黃連、 鈎藤、 枳實、 生甘草。

方劑組成解釋

天麻性甘、辛、平、無毒。主治息風止痙、平肝陽、祛風通絡。主急慢驚風、抽搐拘攣、眩暈、頭痛、半身不遂、肢麻、風濕痹痛。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主治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用於外感發熱、半表半裏寒熱往來、瘧疾、肝鬱脅痛乳脹、頭痛頭眩、月經不調、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症。

白僵蠶性鹹、辛、平。主治祛風解痙、化痰散結解毒利咽。治中風失音、中風口歪眼斜、驚癇、頭風、偏正頭痛、喉風。喉痺、瘰癧結核。風瘡癮疹、丹毒、乳腺炎、咽喉腫痛、瘰癧、痄腮、風疹、瘡毒

半夏性味辛、溫。主治降逆止嘔,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

天南星性味苦、辛、溫、有毒。主治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用於頑痰咳嗽、風痰眩暈、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生用外治癰腫、蛇蟲咬傷。

茯苓性甘、淡、平。主治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水腫尿少、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遺精白濁等症。

白朮性味苦、甘、溫。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症。

黃連性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鈎藤性甘苦、微寒。主治清熱平肝、息風定驚。 用於頭痛眩暈、感冒夾驚、驚癇抽搐、妊娠子癇、高血壓。

枳實性苦、辛、寒。主治破氣消積、化痰散痞。 用於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痢後重、大便不通、痰滯氣阻胸痺、結胸、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小兒驚巒高血脂症(膽固醇過高)腦炎病毒性腦膜炎四肢麻痺癱瘓肥胖四肢抽搐多痰牙齒緊閉口張不開舌苔白膩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天麻散, 出處:《醫部全錄》卷四三二引《幼幼近編》。 組成:天麻、柴胡、僵蠶、半夏、南星、白茯苓、白朮、黃連、鉤藤、枳實、生甘草。 主治:小兒急驚初起,悸動有痰。

加味天麻散, 出處:《中醫婦科治療學》。 組成:天麻4錢,白附子(炮)3錢,天南星(炮)3錢,半夏(燙洗7遍,薑制)3錢,乾蠍(炒)2錢,鉤藤3錢,廣皮2錢。 主治:燥濕祛風。主治:産後發痙。産婦形體肥胖,言語謇澀,或口噤不語,痰涎壅盛,喉間如曳鋸,胸脘痞悶,四肢癱瘓,舌苔白膩,脈象弦滑,證屬風痰而偏於痰濕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至寶湯

相似度 70%

醒脾湯

相似度 63%

芩連導痰方

相似度 63%

清氣天麻湯

相似度 61%

清熱導痰湯

相似度 60%

柴胡三白湯

相似度 60%

柴芍六君子湯

相似度 60%

枳實天麻湯

相似度 60%

代赭扶脾湯

相似度 60%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