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濕健脾湯

QU SHI JIAN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眼科臨症筆記》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脾經 23%
腎經 17%
胃經 10%
心經 6%
膀胱經 6%
小腸經 2%
肝經 2%
膽經 2%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去濕健脾湯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氣健脾: 黨參性味甘平,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的功效。濕邪困脾,脾失健運,則氣虛乏力,食慾不振。黨參補氣健脾,能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氣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有助於祛濕。

二、扶正祛邪: 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黨參補氣,可增強人體正氣,提升抵抗力,從而更好地抵抗溼邪的侵襲,促進機體恢復健康。

去濕健脾湯中加入山藥,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益氣: 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經,能健脾益氣、補脾養胃。脾主運化,濕氣過重會影響脾胃功能,而山藥能增強脾胃運化能力,幫助身體更好地祛除濕氣。
  2. 滋陰補腎: 山藥亦有滋陰補腎之效,可改善脾腎虧虛所致的濕氣困擾。濕邪常與脾腎相關,脾虛不能運化水濕,腎虛不能固攝精氣,導致水濕停滯於體內。山藥能補益脾腎,從根本上解決濕氣問題。

去濕健脾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它能將體內過多的濕氣排出,改善因濕氣導致的脾胃不健、水腫、食慾不振等症狀。
  2. 健脾益氣:茯苓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防止濕氣積聚。同時,它還能安神寧心,改善因濕氣導致的脾虛心悸、失眠等症狀。

因此,茯苓在去濕健脾湯中起到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去濕健脾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薏苡仁性涼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能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改善濕氣困阻的症狀,如水腫、腹瀉等。
  2. 健脾化濕: 薏苡仁亦能健脾胃,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濕氣過盛的問題,並促進人體吸收營養,提高身體抵抗力。

因此,去濕健脾湯加入薏苡仁,既能祛除體內濕氣,又能健脾胃,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去濕健脾湯」中加入牛蒡子,主要考量其利水滲濕、解毒消腫的功效。

牛蒡子性寒,味辛,入肺、脾經,能有效祛除體內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其利水滲濕作用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濕氣帶來的睏倦、水腫等症狀;解毒消腫功效則可緩解濕氣導致的皮膚問題,如濕疹、瘡瘍等。

因此,在去濕健脾的方劑中加入牛蒡子,可增強利水滲濕、健脾化濕的功效,更有效地改善濕邪困脾的症狀。

「去濕健脾湯」中包含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連翹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濕邪常伴有熱毒,連翹能清熱解毒,化解濕熱,有助於改善濕邪導致的諸般症狀,如口苦、口乾、舌苔黃膩等。
  2. 兼顧脾胃運化:連翹雖偏寒涼,但同時能利水消腫,有利於脾胃的運化,幫助脾胃更好地吸收營養,排除濕氣,達到健脾去濕之效。

去濕健脾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燥濕: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的作用。它能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利水消腫,有助於去除體內濕氣,改善脾胃功能,恢復脾胃運化能力。
  2. 調和藥性: 陳皮味辛,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烈,使其更溫和地發揮功效。同時,陳皮與其他藥材搭配,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去濕健脾湯」中加入澤瀉,是因其具有利水滲濕之效。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擅長於利水滲濕,能將體內過多的水濕排出,達到去濕的效果。同時,澤瀉也能健脾利濕,促進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改善脾虛濕困所致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因此,澤瀉在「去濕健脾湯」中扮演著利水滲濕、健脾利濕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濕邪困脾、脾虛不運等問題。

去濕健脾湯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利水滲濕: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它能清除體內過多的濕氣,有助於改善因濕邪困脾所致的脾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二、健脾益氣:豬苓不僅利水滲濕,更能健脾益氣,幫助脾胃運化水濕,增強脾胃功能。對於因濕邪侵襲而導致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豬苓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去濕健脾湯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利水滲濕: 車前子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可有效去除體內濕氣,改善因濕邪困脾所致的脾胃失健,腹脹、泄瀉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車前子亦具清熱解毒之功,可配合其他藥物,清熱利濕,解毒化瘀,改善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濕疹、瘡瘍等病症。

總之,車前子在去濕健脾湯中,能發揮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健脾祛濕、改善脾胃功能的效果。

「去濕健脾湯」中加入砂仁,是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燥濕化濁: 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能溫脾胃、燥濕化濁,有助於清除體內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2. 行氣止痛: 砂仁還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脾胃氣機運行,緩解因濕邪困阻脾胃而引起的腹脹、腹痛等症狀。

因此,砂仁的加入有助於提升「去濕健脾湯」的整體療效,更有效地去除濕氣、健脾開胃。

去濕健脾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脾胃不適:甘草性甘平,味甘,能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並益氣健脾,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烈,造成脾胃損傷。
  2. 增強補氣作用,促進代謝:甘草具有補氣作用,能提高人體正氣,促進水液代謝,有利於消除體內濕氣。此外,甘草還能協助手腳痠麻、乏力等症狀的改善,使整體療效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去濕健脾湯」:中醫方劑詳解

中醫認為,眼皮浮腫呈圓形(非炎症性眼瞼水腫)、兩隻眼睛稍微發紅、略微酸澀但不癢、沒有虛假的腫脹感、觸感不堅硬、眼皮也沒有變色,是體內濕氣過重,脾胃虛弱所致。中藥方劑「去濕健脾湯」由13種中藥組成,具有祛濕健脾、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改善眼皮浮腫、紅腫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車前子:性寒涼,味甘,歸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止咳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

  3.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4. 黨參:性甘溫,歸脾、肺、心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等功效。

  5.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6. 連翹:性微寒,味苦,歸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

  7. 牛蒡子:性涼、味辛、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8.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9.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功效。

  10.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11.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12. 豬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去濕健脾湯」,由黨參、山藥、茯苓、薏苡仁、牛蒡子、連翹、陳皮、澤瀉、豬苓、車前子、砂仁、甘草組成,具有祛濕健脾、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改善眼皮浮腫、紅腫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黨參1兩,山藥5錢,雲苓5錢,薏米5錢,牛蒡子3錢(炒),連翹3錢,陳皮3錢,澤瀉3錢,豬苓3錢,車前子3錢(外包),砂仁殼1錢,甘草1錢。
水煎服;外以三物化堅湯罨之。
胞虛如球:昔濮縣楊某某,女,37歲。時至中秋,忽覺四肢無力,眼胞沈澀,意為感冒所致,即服以薑蔥發汗之物,至晨胞虛如球,不癢,稍覺微酸。六脈虛數,惟太陰為甚。此乃脾土虛熱,清氣下降,虛火上升。內服本方,外以三物化堅散罨之,二三日即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2. 對本方劑過敏者禁用。
  3. 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4. 如有不適,請及時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去濕健脾湯, 出處:《眼科臨症筆記》。 組成:黨參1兩,山藥5錢,雲苓5錢,薏米5錢,牛蒡子3錢(炒),連翹3錢,陳皮3錢,澤瀉3錢,豬苓3錢,車前子3錢(外包),砂仁殼1錢,甘草1錢。 主治:胞虛如球(非炎性眼瞼水腫)。兩眼珠微赤,稍痠不癢,無淚虛脹,不堅硬,皮不變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