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救苦丹中包含紫蘇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解表散寒: 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之效。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咳嗽、鼻塞等症狀,紫蘇葉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 行氣止痛: 紫蘇葉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經絡,緩解氣滯引起的腹痛、胸痛等症狀。
在救苦丹中,紫蘇葉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救苦丹」方劑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風散寒,止痛止癢: 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效。其可針對因風寒侵襲而導致的頭痛、身痛、鼻塞、流涕、皮膚瘙癢等症狀,起到緩解作用。
- 祛風濕,利關節: 羌活亦具祛風濕之效,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等症狀。其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關節周圍組織的血液供應,緩解疼痛和僵硬。
因此,在「救苦丹」中加入羌活,有助於提升其疏風散寒、止痛止癢、祛風濕等功效,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救苦丹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散瘀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氣血瘀滯所導致的胸痛、腹痛、頭痛等症狀,對於救苦丹所針對的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病症,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 升清降濁: 川芎具有升清降濁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流狀態,對於救苦丹所治療的頭昏腦脹、肢體麻木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救苦丹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肺經,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救苦丹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性熱或毒性較大的藥物,甘草可起到調和藥性,使藥性平和,避免藥物相互剋制或產生不良反應。
-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止咳化痰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增強救苦丹整體的療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救苦丹方劑中含有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生肌的功效。救苦丹屬於清熱解毒類中藥方劑,黃芩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於熱毒熾盛、症狀嚴重的患者有顯著療效。
- 瀉火除煩: 救苦丹常用於治療熱病煩躁、口渴、舌苔黃膩等症狀。黃芩能清熱瀉火,降解體內熱量,緩解患者因熱邪所致的煩躁不安、心神不寧等症狀,起到清心除煩的作用。
救苦丹方劑中包含防風,主要原因有二: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味辛,性微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救苦丹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關節疼痛、皮膚瘙癢等症,而防風可有效解除風寒之邪,緩解疼痛和瘙癢,起到協調整體方劑的作用。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救苦丹中其他藥材如羌活、獨活等也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而防風與這些藥材相配伍,可以增強藥效,使藥效更顯著,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救苦丹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源於其藥性與方劑功效的契合。
白芷味辛、甘,性溫,入肺、胃經。其具有解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的功效。
救苦丹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頭痛鼻塞,胸悶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而白芷能疏風散寒,通竅止痛,正好可以針對這些症狀,起到治療作用。
此外,白芷還可以促進排膿,有助於治療肺部感染,進一步增強救苦丹的療效。因此,白芷作為救苦丹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救苦丹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救苦丹作為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方劑,生地黃可有效降低體內熱度,並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
-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養血,潤燥生津,可緩解因熱毒耗損津液引起的口渴、咽乾、皮膚乾燥等症狀。在救苦丹中,生地黃有助於平衡藥性,避免過於燥熱,達到更好的療效。
救苦丹方劑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通竅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之功效。救苦丹主治寒邪客肺,氣逆喘咳,胸悶氣短等症狀,細辛可以溫肺散寒,宣肺止咳,配合其他藥物,起到通暢氣道,改善呼吸的作用。
- 引藥入肺,增強療效: 細辛辛香氣烈,具有引藥入肺之功效,可幫助其他藥物更好的發揮作用。救苦丹中含有多味藥物,細辛可以作為引經藥,引導其他藥物直達肺經,提高藥效。
救苦丹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燥濕健脾:蒼朮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健脾益氣。救苦丹主要針對脾胃濕熱導致的腹痛、泄瀉等症,蒼朮可有效祛除濕邪,健脾開胃,改善消化功能。
二、行氣止痛:蒼朮具備行氣止痛之效,可疏通氣機,緩解脘腹脹痛。救苦丹中常與其他行氣止痛藥物配伍,共同發揮止痛作用,緩解患者的痛苦。
因此,蒼朮在救苦丹中起着燥濕健脾、行氣止痛的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救苦丹」方劑中使用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方中加入陳皮,可以理氣解鬱,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 降逆止嘔:陳皮能降逆止嘔,對於因脾胃不和、氣逆上沖而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在「救苦丹」中,陳皮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有效緩解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等症狀。
總之,陳皮在「救苦丹」中起到理氣健脾、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緩解相關症狀。
救苦丹方劑中加入葛根,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表透疹:葛根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清熱解表、生津止渴之效。救苦丹主治麻疹、風疹等外感熱病,葛根可疏散風熱,促進疹出,利於疾病康復。
- 升陽解肌:葛根能升發陽氣,使肌膚腠理開泄,利於毒邪外洩。麻疹患者常伴有發熱、惡寒、無汗等症狀,葛根可解表散寒,恢復汗腺功能,促進體溫下降。
因此,葛根在救苦丹中起到解表透疹、升陽解肌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達到治療麻疹等外感熱病的目的。
救苦丹方劑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平,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脇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救苦丹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脾胃不和引起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香附的疏肝理氣作用有助於改善肝脾功能,緩解疼痛症狀。
- 調和脾胃,消食化積: 香附亦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救苦丹常用於治療脾胃不和、食積不消所致的腹痛、腹脹,香附的調理脾胃作用可以促進消化功能,緩解食積停滯引起的腹痛。
主治功效
救苦丹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功效
救苦丹由紫蘇葉、川芎、黃芩、防風、白芷等中藥組成。
- 紫蘇葉: 解表散寒、行氣和胃。
- 川芎: 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 黃芩: 清熱燥濕、殺菌消炎。
- 防風: 祛風除溼、舒筋活絡。
- 白芷: 發汗解表、通鼻開竅。
古代主治
傷寒、感冒,頭疼口渴,身熱目脹,筋骨酸疼,一切風寒之症。
治療原理分析
救苦丹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外用:
- 《本草綱目拾遺》 記載,救苦丹(真麝香、劈砂、硫黃)外用可「安患處,以燈火點著,候至火滅,連灰罨在肉上,立見痊愈。」 說明其外用具有 消腫止痛、去腐生肌 的功效,可能與麝香的通經活絡、硫黃的殺菌解毒有關。此法適用於癰疽、風痹、跌打損傷等症。
- 海上仙方之救苦丹(麝香、硃砂、硫黃、樟腦)亦外用,功效相似,其中樟腦也具有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 的作用。
2. 內服:
- 《驗方新編》 中多處提到「洞天救苦丹」(露天有子蜂窩、雄鼠糞、青皮、苦楝子),內服主治乳癰、乳岩及瘰癧破爛,以及瘰癧延爛至肩胸脅下等症。此方主要通過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活血化瘀 來達到治療效果。其「隔兩日再服」的用法提示藥性較強,需謹慎使用。
- 《奇方類編》 記載的救苦丹(蘇葉、羌活、川芎、甘草、黃芩、防風、白芷、生地、細辛、蒼朮、陳皮、葛根、香附子)用於感冒風寒、頭疼身熱等症,通過 解表散寒、祛風除濕、清熱解毒 等作用來緩解症狀。
- 《奇方類編》 另一方(天麻、麻黃、乾薑、芽茶、綠豆粉、甘草、硃砂、雄黃、大黃)則用於瘟疫、口渴喉腫等症,體現了 清熱解毒、瀉下通便 的治療思路。
- 《回生集》 所載救苦丹(瓜兒天麻、麻黃、乾薑、松蘿茶、綠豆粉、甘草、硃砂、雄黃、大黃)功效與之類似,皆用於瘟疫、傷寒感冒,強調「出汗即愈」,表明其具有 發汗解表 的作用。
- 《幼科指南》 與 《兒科萃精》 均提到「二聖救苦丹」(大黃、皂角),用於疫毒邪氣的攻伐,體現了 通腑瀉下、清熱解毒 的功效。
- 《專治麻痧初編》 中所載「玉雪救苦丹」於治療痧後遺邪具有良效,體現了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的作用。
- **《濟世神驗良方》**中回陽救苦丹,治傷寒初起,通過溫陽散寒來達到治療效果。
3. 綜合分析:
- 多個古籍中提到的「救苦丹」組成和用法各不相同,但總體而言,都體現了中醫 辨證施治 的原則。
- 外用 的救苦丹主要針對 瘡瘍腫毒、跌打損傷 等症,通過 消腫止痛、去腐生肌 來治療。
- 內服 的救苦丹則根據具體病症,或 解表散寒、祛風除濕,或 清熱解毒、瀉下通便,或 溫陽散寒,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 「救苦丹」一名,體現了古人希望此方能 救人於危急苦難之中 的美好願望。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救苦丹根據不同的組成和用法,可治療多種病症,包括外感風寒、瘟疫、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其治療原理主要包括解表散寒、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瀉下通便、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去腐生肌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古方中的一些藥物如硃砂、雄黃等具有一定毒性,現代應用時需謹慎,並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藿香葉1兩,甘草3錢,滑石2兩,蘇葉1兩,半夏5錢,重樓1兩,枳殼1兩,台麝5分,茅蒼朮5錢,青蒿子1兩半,陳皮5錢,青皮1兩,明雄黃2錢,川貝母5錢,紫厚朴8錢,神曲8錢。
止吐瀉,解瘟疫。
上為細末,水泛為小丸,朱砂為衣,上光,每4丸7分重。
大人每服4丸,小兒酌減,薑湯送下。
忌食生冷硬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救苦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救苦丹, 出處:《一草亭》。 組成:公豬膽1個。 主治:久患目盲,白翳遮睛。
救苦丹, 出處:《醫學集成》卷三。 組成:白礬1兩,火消5錢,硼砂5錢,明雄5錢。 主治:霍亂。
救苦丹, 出處:《痧脹玉衡》卷下。 組成:枳實1兩,蔔子1兩,鬱金2錢,烏藥8錢,連翹8錢。 主治:痧氣鬱悶。
救苦丹, 出處:《夀世保元》卷六。 組成:蟾酥3分(銼細,乳汁少溶化于器內),雄黃2分,細辛2分,冰片2分。 主治:牙痛,蟲蛀不已,諸藥不效者。
救苦丹, 出處:《集驗良方》卷二。 組成:紫蘇葉4兩,羌活4兩,川芎2兩,生草1兩,黃芩(酒炒)2兩,防風2兩,白芷2兩,生地2兩,北細辛1兩,南蒼朮(炒)2兩,陳皮2兩,葛根4兩,香附(炒)3兩。 主治:傷寒、感冒,頭疼口渴,身熱目脹,筋骨酸疼,一切風寒之症。
救苦丹,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藿香葉1兩,甘草3錢,滑石2兩,蘇葉1兩,半夏5錢,重樓1兩,枳殼1兩,台麝5分,茅蒼朮5錢,青蒿子1兩半,陳皮5錢,青皮1兩,明雄黃2錢,川貝母5錢,紫厚朴8錢,神曲8錢。 主治:止吐瀉,解瘟疫。主治:時疫癧氣,中暑中毒,霍亂吐瀉,煩悶痧脹,胸腹疼痛,宿食停飲,傷風感冒,痧疹不出,肚腹劇痛,水土不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