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苦丹

JIU K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集驗良方》卷二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脾經 17%
肝經 15%
胃經 13%
心經 11%
膀胱經 5%
膽經 5%
腎經 3%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大腸經 1%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腎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救苦丹中包含紫蘇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解表散寒: 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之效。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咳嗽、鼻塞等症狀,紫蘇葉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2. 行氣止痛: 紫蘇葉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經絡,緩解氣滯引起的腹痛、胸痛等症狀。

在救苦丹中,紫蘇葉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救苦丹」方劑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散寒,止痛止癢: 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效。其可針對因風寒侵襲而導致的頭痛、身痛、鼻塞、流涕、皮膚瘙癢等症狀,起到緩解作用。
  2. 祛風濕,利關節: 羌活亦具祛風濕之效,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等症狀。其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關節周圍組織的血液供應,緩解疼痛和僵硬。

因此,在「救苦丹」中加入羌活,有助於提升其疏風散寒、止痛止癢、祛風濕等功效,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救苦丹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散瘀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氣血瘀滯所導致的胸痛、腹痛、頭痛等症狀,對於救苦丹所針對的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病症,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2. 升清降濁: 川芎具有升清降濁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流狀態,對於救苦丹所治療的頭昏腦脹、肢體麻木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救苦丹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肺經,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救苦丹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性熱或毒性較大的藥物,甘草可起到調和藥性,使藥性平和,避免藥物相互剋制或產生不良反應。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止咳化痰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增強救苦丹整體的療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救苦丹方劑中含有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生肌的功效。救苦丹屬於清熱解毒類中藥方劑,黃芩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於熱毒熾盛、症狀嚴重的患者有顯著療效。
  2. 瀉火除煩: 救苦丹常用於治療熱病煩躁、口渴、舌苔黃膩等症狀。黃芩能清熱瀉火,降解體內熱量,緩解患者因熱邪所致的煩躁不安、心神不寧等症狀,起到清心除煩的作用。

救苦丹方劑中包含防風,主要原因有二: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味辛,性微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救苦丹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關節疼痛、皮膚瘙癢等症,而防風可有效解除風寒之邪,緩解疼痛和瘙癢,起到協調整體方劑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救苦丹中其他藥材如羌活、獨活等也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而防風與這些藥材相配伍,可以增強藥效,使藥效更顯著,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救苦丹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源於其藥性與方劑功效的契合。

白芷味辛、甘,性溫,入肺、胃經。其具有解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的功效。

救苦丹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頭痛鼻塞,胸悶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而白芷能疏風散寒,通竅止痛,正好可以針對這些症狀,起到治療作用。

此外,白芷還可以促進排膿,有助於治療肺部感染,進一步增強救苦丹的療效。因此,白芷作為救苦丹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救苦丹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救苦丹作為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方劑,生地黃可有效降低體內熱度,並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養血,潤燥生津,可緩解因熱毒耗損津液引起的口渴、咽乾、皮膚乾燥等症狀。在救苦丹中,生地黃有助於平衡藥性,避免過於燥熱,達到更好的療效。

救苦丹方劑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通竅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之功效。救苦丹主治寒邪客肺,氣逆喘咳,胸悶氣短等症狀,細辛可以溫肺散寒,宣肺止咳,配合其他藥物,起到通暢氣道,改善呼吸的作用。
  2. 引藥入肺,增強療效: 細辛辛香氣烈,具有引藥入肺之功效,可幫助其他藥物更好的發揮作用。救苦丹中含有多味藥物,細辛可以作為引經藥,引導其他藥物直達肺經,提高藥效。

救苦丹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燥濕健脾:蒼朮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健脾益氣。救苦丹主要針對脾胃濕熱導致的腹痛、泄瀉等症,蒼朮可有效祛除濕邪,健脾開胃,改善消化功能。

二、行氣止痛:蒼朮具備行氣止痛之效,可疏通氣機,緩解脘腹脹痛。救苦丹中常與其他行氣止痛藥物配伍,共同發揮止痛作用,緩解患者的痛苦。

因此,蒼朮在救苦丹中起着燥濕健脾、行氣止痛的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救苦丹」方劑中使用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方中加入陳皮,可以理氣解鬱,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2. 降逆止嘔:陳皮能降逆止嘔,對於因脾胃不和、氣逆上沖而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在「救苦丹」中,陳皮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有效緩解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等症狀。

總之,陳皮在「救苦丹」中起到理氣健脾、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緩解相關症狀。

救苦丹方劑中加入葛根,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透疹:葛根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清熱解表、生津止渴之效。救苦丹主治麻疹、風疹等外感熱病,葛根可疏散風熱,促進疹出,利於疾病康復。
  2. 升陽解肌:葛根能升發陽氣,使肌膚腠理開泄,利於毒邪外洩。麻疹患者常伴有發熱、惡寒、無汗等症狀,葛根可解表散寒,恢復汗腺功能,促進體溫下降。

因此,葛根在救苦丹中起到解表透疹、升陽解肌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達到治療麻疹等外感熱病的目的。

救苦丹方劑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平,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脇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救苦丹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脾胃不和引起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香附的疏肝理氣作用有助於改善肝脾功能,緩解疼痛症狀。
  2. 調和脾胃,消食化積: 香附亦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救苦丹常用於治療脾胃不和、食積不消所致的腹痛、腹脹,香附的調理脾胃作用可以促進消化功能,緩解食積停滯引起的腹痛。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救苦丹 」

救苦丹是由紫蘇葉、羌活、川芎、甘草、黃芩、防風、白芷、生地黃、細辛、蒼朮、陳皮、葛根、香附等中藥組成的方劑,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清熱解毒、理氣行氣、活血化瘀、止咳化痰、補氣益血等功效。

救苦丹的主治功效包括傷寒、感冒、頭疼口渴、身熱目脹、筋骨痠疼等各種風邪之症。

救苦丹的組成藥材及功效:

  • 紫蘇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葛根: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救苦丹主要用於治療傷寒、感冒、頭疼口渴、身熱目脹、筋骨痠疼等各種風邪之症。救苦丹組成藥材皆為中藥,具有良好的藥效,但使用時應注意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傳統服藥法


藿香葉1兩,甘草3錢,滑石2兩,蘇葉1兩,半夏5錢,重樓1兩,枳殼1兩,台麝5分,茅蒼朮5錢,青蒿子1兩半,陳皮5錢,青皮1兩,明雄黃2錢,川貝母5錢,紫厚朴8錢,神曲8錢。
止吐瀉,解瘟疫。
上為細末,水泛為小丸,朱砂為衣,上光,每4丸7分重。
大人每服4丸,小兒酌減,薑湯送下。
忌食生冷硬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救苦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痤瘡肺炎霍亂乳腺炎乳房腺體瘤容易焦慮恐懼細菌性食物中毒麻疹感冒口乾口渴容易憂鬱牙齒痛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救苦丹, 出處:《一草亭》。 組成:公豬膽1個。 主治:久患目盲,白翳遮睛。

救苦丹, 出處:《醫學集成》卷三。 組成:白礬1兩,火消5錢,硼砂5錢,明雄5錢。 主治:霍亂。

救苦丹, 出處:《痧脹玉衡》卷下。 組成:枳實1兩,蔔子1兩,鬱金2錢,烏藥8錢,連翹8錢。 主治:痧氣鬱悶。

救苦丹, 出處:《夀世保元》卷六。 組成:蟾酥3分(銼細,乳汁少溶化于器內),雄黃2分,細辛2分,冰片2分。 主治:牙痛,蟲蛀不已,諸藥不效者。

救苦丹, 出處:《集驗良方》卷二。 組成:紫蘇葉4兩,羌活4兩,川芎2兩,生草1兩,黃芩(酒炒)2兩,防風2兩,白芷2兩,生地2兩,北細辛1兩,南蒼朮(炒)2兩,陳皮2兩,葛根4兩,香附(炒)3兩。 主治:傷寒、感冒,頭疼口渴,身熱目脹,筋骨酸疼,一切風寒之症。

救苦丹,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藿香葉1兩,甘草3錢,滑石2兩,蘇葉1兩,半夏5錢,重樓1兩,枳殼1兩,台麝5分,茅蒼朮5錢,青蒿子1兩半,陳皮5錢,青皮1兩,明雄黃2錢,川貝母5錢,紫厚朴8錢,神曲8錢。 主治:止吐瀉,解瘟疫。主治:時疫癧氣,中暑中毒,霍亂吐瀉,煩悶痧脹,胸腹疼痛,宿食停飲,傷風感冒,痧疹不出,肚腹劇痛,水土不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