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救元補髓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填精益髓: 熟地黃性寒,味甘、微苦,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其能補腎陰、填精血,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鬚髮早白、失眠健忘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配伍相宜,協調藥性: 救元補髓湯以補腎益精為主,熟地黃的滋陰作用,能與其他藥物如枸杞子、山藥等相輔相成,達到溫補腎陽而不燥、滋陰填精而不寒的效果,使藥效更趨於平衡。
「救元補髓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其補氣益血、生津養神的功效。
人參為補氣藥之首,能補益元氣,振奮脾胃,提升機體的抵抗力。同時,人參也能補血養血,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虛弱、面色蒼白等症狀。此外,人參還具生津止渴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津液虧損導致的口渴、咽乾等症狀。
綜上所述,人參在「救元補髓湯」中起到補氣益血、生津養神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元氣虧損、氣血不足、津液虧虛等症狀,從而達到補益元氣、滋養髓海的效果。
救元補髓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其補血養血功效可改善因血虛而引起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等症狀。同時,其活血化瘀的特性有助於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為補髓提供更好的物質基礎。
- 補益肝腎:肝腎同源,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生。當歸補益肝腎,能提高精血生成,從而促進髓的生成和滋養。這對治療因肝腎不足引起的髓虛症狀,如腰膝酸軟、頭髮早白、耳鳴等,具有顯著效果。
「救元補髓湯」中加入「紫河車」,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補腎壯陽: 紫河車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填精、益氣養血之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陽痿、早泄、腰膝酸軟、乏力等症,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補益氣血: 紫河車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能滋補氣血,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虛弱、面色蒼白、頭暈眼花等症。
因此,在「救元補髓湯」中加入「紫河車」,可以起到補腎壯陽、補益氣血的功效,進而達到治療腎虛、氣血不足等病症的目的。
救元補髓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益氣補脾:茯苓性平味甘,入脾、心、腎經,具有健脾利濕、益氣補脾的功效。補髓湯中常因腎虛而導致脾虛不運,濕氣內停。茯苓可健脾利濕,改善脾胃功能,進一步促進補腎藥物的吸收和利用。
- 寧心安神,促進睡眠: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因腎虛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狀。補髓湯常用於治療腎虛導致的失眠、健忘、頭昏等症狀,茯苓的寧心安神功效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品質。
救元補髓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麥門冬,可滋養肺陰,緩解肺熱燥咳,同時也可清心安神,改善因陰虛火旺所致的心煩失眠。
- 生津止渴:麥門冬能生津止渴,對於因陰虛津傷所致的口渴咽乾,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救元補髓湯以補腎填精為主,但腎陰不足也會導致津液虧損,因此加入麥門冬可起到潤燥生津的效果。
救元補髓湯中加入酸棗仁,主要考量其安神定志之效。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肝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汗的功效。方中以其治療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神經衰弱等症狀,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補益心脾、滋陰安神、益氣補血之功效。
此外,酸棗仁亦能緩解因心脾虧虛所致的頭昏腦脹、面色蒼白、體虛乏力等症狀,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身體狀況。
救元補髓湯中加入鹿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功效。對於腎虛精虧、元氣不足所致的頭昏眼花、腰膝痠軟、陽痿早洩、面色蒼白等症狀,鹿茸能起到顯著的改善作用。
- 促進造血,強健筋骨: 鹿茸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能促進造血功能,改善貧血,同時具有強健筋骨、延緩衰老的功效。對於老年人體虛乏力、骨質疏鬆等症狀,鹿茸亦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救元補髓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固腎精,止遺精: 五味子性酸收斂,入肺、腎經,能固腎氣,補腎精,減少腎精外泄。對於因腎氣虛弱,精關不固,而出現遺精、滑精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益心氣,安神志: 五味子亦能益心氣,寧心安神,對於心腎不足,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五味子在救元補髓湯中,可發揮固腎精,止遺精,益心氣,安神志的功效,有助於整體提升腎精元氣,改善因腎虛導致的各種症狀。
救元補髓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考量:
- 溫陽補腎: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的功效。針對腎陽虛衰,寒凝血瘀導致的腰膝酸軟、四肢冰冷、面色蒼白等症狀,肉桂可以溫煦腎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冰冷。
- 引藥入腎: 肉桂辛香走竄,能引導其他藥材的藥力直達腎臟,促進補腎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升藥效。同時,肉桂還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更好地滋養腎臟。
主治功效
救元補髓湯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救元補髓湯主治「心主不明,頭痛昏愦。」,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對心、腦、以及精髓之間關係的認識:
- 心主神明: 中醫認為「心主神明」,即心是人體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中心,統管全身臟腑機能。
- 腦為元神之府: 腦與精神活動密切相關,被稱為「元神之府」。
- 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 腎精充足則骨髓充盈,腦髓得養,神志清明。
當心主不明,則會導致精神恍惚、頭痛昏沉等症狀。而心主不明,可能源於心氣不足、心血虧虛、心陰受損等。同時,腦為髓海,其功能正常也依賴於腎精的充養。若腎精虧虛,髓海不足,亦可導致頭痛、頭昏等症狀。
救元補髓湯的組方,正是針對以上病機而設。方中以熟地黃、紫河車滋陰養血、益精填髓,補益腎精,充養髓海;人參大補元氣,增強心主運化之功;當歸活血化瘀,使氣血暢通,上榮於腦;茯苓、麥門冬、酸棗仁寧心安神,緩解頭痛昏愦;鹿茸溫腎壯陽,增強體質,促進精血化生;五味子收斂固澀,防止精氣耗散;肉桂溫通血脈,散寒止痛。
諸藥合用,共奏滋陰養血、益精填髓、補益心腎、安神定志之效,使心主得養,神明復聰,髓海充盈,腦竅得養,從而達到治療「心主不明,頭痛昏愦」的目的。
古籍記載與現代應用
《雜症會心錄》記載救元補髓湯用於治療「頭痛昏憒。心主不明。則十二官危。」,符合中醫理論對心主神明及腦為髓海的認識。此方針對心腎兩虛,精髓不足之證,透過補益心腎、充養髓海,達到治療頭痛、頭昏等症狀的目的。
現代臨床中,救元補髓湯可用於治療神經衰弱、腦動脈硬化、貧血等導致的頭痛、頭昏、失眠、健忘等症狀,屬於心腎兩虛、精髓不足者。
總結
救元補髓湯是針對「心主不明,頭痛昏愦」而設的有效方劑。其組方充分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思想,通過滋補心腎、充養髓海,達到治療頭痛、頭昏等症狀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熟地5錢,人參3錢,當歸3錢,紫河車1錢,茯苓1錢,麥冬1錢5分,棗仁1錢5分(炒,研),熟附5分,鹿茸1錢,五味子7粒,桂元肉5枚。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救元補髓湯, 出處:《雜症會心錄》卷上。 組成:熟地5錢,人參3錢,當歸3錢,紫河車1錢,茯苓1錢,麥冬1錢5分,棗仁1錢5分(炒,研),熟附5分,鹿茸1錢,五味子7粒,桂元肉5枚。 主治:心主不明,頭痛昏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