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利湯

JIE L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六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23%
胃經 20%
腎經 16%
心經 9%
膀胱經 5%
肝經 0%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解利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解利湯多用於治療熱盛傷津,或因暑熱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石膏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患者的燥熱症狀。
  2. 涼血止血:石膏除了清熱瀉火,還有涼血止血的作用。解利湯中加入石膏,除了清熱解毒之外,也能幫助止血,減輕因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

總而言之,石膏在解利湯中扮演着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重要角色,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緩解熱盛傷津、暑熱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

解利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利尿解毒之效。解利湯多用於治療熱邪蘊結,濕熱下注所致的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知母能清解體內熱毒,使濕熱之邪得以宣洩,達到利尿通淋的目的。
  2. 滋陰降火:知母除了清熱瀉火,還能滋陰降火,對於熱傷津液,陰虛火旺者尤為適用。解利湯中常配伍其他滋陰清熱藥物,知母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起到滋陰降火,平衡陰陽的作用,避免單純清熱而傷陰。

解利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解利湯中可能含有較為辛辣或苦寒的藥物,甘草可以緩和這些藥物的刺激性,減少對脾胃的負擔,避免藥物毒性。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甘草能益氣補脾,與其他藥物配合,能增強藥效,提高解利湯的療效。同時,甘草還能提高人體對其他藥物的吸收利用率,使藥效更加顯著。

解利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解利湯多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胃濕困、嘔吐泄瀉等症狀,半夏能有效化解濕熱,並消除痰濁,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止嘔止瀉的效果。
  2. 降逆止嘔: 半夏的降逆止嘔作用,可以緩解因溼熱內蘊、痰濁上逆引起的嘔吐症狀。解利湯中往往配合其他降逆止嘔藥物,如生薑、藿香等,共同作用,達到止嘔止瀉的效果。

解利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益氣,固攝水液: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解利湯多用於脾虛泄瀉,水谷不化,或脾氣虛弱,氣不攝津,導致小便頻數或遺尿等症。白朮能補脾益氣,固攝水液,從根本上改善脾胃功能,減少水液流失,達到止瀉固尿之效。

二、配伍協調,增強療效:白朮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解利湯的療效。例如,白朮與茯苓、澤瀉等藥物配伍,可以加強利水滲濕作用;與黨參、黃芪等藥物配伍,可以增強補氣固表作用。

解利湯中包含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利水滲濕:豬苓性甘淡,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對於水濕停滯所致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解利湯本身即是以利水消腫為目的,豬苓的加入可加強利水效果,促進水液代謝,達到治癒目的。
  2. 清熱解毒:豬苓除了利水滲濕,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小便赤澀、口苦咽乾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豬苓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全面改善患者的病情。

解利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解利湯多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茯苓有助於利水消腫,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改善小便不暢的症狀。
  2. 健脾和中: 茯苓同時具有健脾和中的作用,能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水濕的代謝。解利湯中常配伍其他健脾利濕的藥物,茯苓可以增強藥效,使療效更佳。

解利湯中包含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利水消腫: 澤瀉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之功效。其利水作用主要體現在瀉膀胱之濕,對於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可促進水分排出,起到消腫利尿的作用。

二、配合其他藥材: 解利湯中往往配合其他利水滲濕藥材,如茯苓、豬苓等,共同發揮利水消腫的功效。而澤瀉的加入,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水濕,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解利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腎助陽,散寒止痛: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腎經,能溫腎陽、散寒氣,對於寒邪阻滯、腎陽不足所致的腹痛、腹瀉、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解利湯以溫腎散寒為治則,肉桂的加入可增強其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
  2. 溫脾止瀉: 肉桂還能溫脾陽、止瀉痢,對於脾胃虛寒、寒濕內侵所致的腹瀉、腹痛等症狀也有效。解利湯中常加入肉桂以溫脾止瀉,配合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解利湯,主要由甘草、白朮、半夏、茯苓、肉桂、石膏、澤瀉、知母、豬苓等成分組成。這些成分都具有不同的藥效,可以起到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豬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等多種功效。

解利湯的主要功效是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常用於治療因暑熱而引起的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咳嗽、痰多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石膏2錢,知母1錢,甘草5分,半夏1錢,白朮3錢,豬苓1錢,茯苓3錢,澤瀉1錢,肉桂1分。
解暑利濕。
水煎服。連服10劑痊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腹瀉身體容易出汗

相同名稱方劑


解利湯, 出處:《辨證錄》卷六。 組成:石膏2錢,知母1錢,甘草5分,半夏1錢,白朮3錢,豬苓1錢,茯苓3錢,澤瀉1錢,肉桂1分。 主治:解暑利濕。主治:夏日傷暑而濕氣不解,自汗,兩足逆冷至膝下,腹脹滿,不省人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