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不換內消丸

QIAN JIN BU HUAN NEI X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胃經 21%
肝經 15%
肺經 14%
大腸經 7%
腎經 5%
心經 3%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小腸經 1%
膀胱經 1%
膽經 1%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千金不換內消丸」方劑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健脾:蒼朮性溫燥,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能祛除脾胃濕邪,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消除腹脹、腹痛等濕阻脾胃所致的症狀。
  2. 疏肝理氣:蒼朮亦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等症狀。對於脾胃虛弱,兼夾肝氣鬱結的患者,蒼朮可起到雙重調理作用,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整體狀態。

千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寬胸散結、降逆止嘔之效。對於內消丸所針對的積滯、食積、腹脹、便祕等症狀,枳殼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積滯,緩解腹脹,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2. 理氣化痰:枳殼還能理氣化痰,對於因痰濕阻滯而引起的胸悶氣短、咳嗽痰多等症狀也有幫助。內消丸中加入枳殼,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千金不換內消丸中包含青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肝理氣,消積止痛: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積止痛之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胸悶腹脹、疼痛等症狀。

二、 助消化,促進吸收: 青皮能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消化食物,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進一步達到消積止痛的效果。

青皮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千金不換內消丸」方劑中包含三稜,主要原因如下:

  1. 破瘀化積:三稜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之效。對於血瘀積聚所致的癥狀,如腹部脹痛、腫塊堅硬等,三稜能有效化解瘀血,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消癥散結:三稜亦可消散腫塊,對於體內積聚的痰飲、積食等,三稜能起到消散作用,使之順利排出體外。

因此,三稜在「千金不換內消丸」中起到破瘀化積、消癥散結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與血瘀、積聚相關的疾病。

千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破瘀消積: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破血消積的功效。對於肝脾濕熱、氣滯血瘀引起的癥狀,如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莪朮能有效疏通氣血,消散積滯,改善症狀。
  2. 利膽退黃:莪朮還能利膽退黃,對於肝膽濕熱引起的黃疸,能起到疏肝利膽的作用,促進膽汁分泌,改善黃疸症狀。

因此,千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莪朮,能有效發揮其破瘀消積、利膽退黃的功效,綜合治療肝脾濕熱、氣滯血瘀引起的各種病症。

千金不換內消丸中包含香附,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調和氣血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脹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2. 理氣止痛,改善血瘀:香附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如痛經、腹部疼痛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總之,香附在千金不換內消丸中起到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改善血瘀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千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茴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凝滯、氣機阻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能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
  2. 疏肝解鬱: 茴香還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可緩解因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情緒不佳等症狀。

因此,千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茴香,有助於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疏肝解鬱,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千金不換內消丸」方劑中使用「乾漆」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乾漆性味苦寒,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因瘀血阻滯所致的內傷,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能有效改善病症。

二、祛風止癢,燥濕止痢:乾漆亦可祛風止癢,燥濕止痢。對於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風濕痹痛、以及濕熱痢疾等,也有一定的療效。

總之,「乾漆」在「千金不換內消丸」方劑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祛風止癢等作用,為其治療內傷瘀血、風濕痹痛等病症提供了重要的藥理基礎。

千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藿香,主要原因有二:

  1. 解表化濕: 藿香氣味芳香,具有解表散寒、化濕解暑之功。其辛溫之性,可驅散外感風寒濕邪,而芳香之氣,又能促進氣機升散,達到解表散寒的效果。
  2. 理氣止痛: 藿香入脾胃經,能理氣止痛。對於因濕邪困阻脾胃,導致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藿香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千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藿香,能有效提升方劑的解表化濕、理氣止痛功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千金不換內消丸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方中加入陳皮,可幫助脾胃運化,增進食慾,消除積食,促進消化吸收,進而改善消化不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行氣止痛: 陳皮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痛等。對於一些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陳皮也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千金不換內消丸方劑中加入陳皮,不僅能增強藥效,還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千金不換內消丸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厚朴善於行氣消積: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消積、燥濕止瀉、降逆止嘔等功效。對於內消丸所針對的食積、痞塊等病症,厚朴可以幫助行氣化積,促進消化,緩解症狀。
  2. 厚朴配伍其他藥材: 厚朴在千金不換內消丸中,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起到協同作用。例如,厚朴與枳實、陳皮等藥材共同行氣消積,與半夏、茯苓等藥材共同燥濕化痰,進一步提升療效。

千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砂仁,主要考慮其兩方面的功效:

  1. 理氣消積: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其芳香走竄之性,可理氣行氣,有助於消解積滯,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內消的效果。
  2. 溫脾止瀉: 砂仁亦具有溫脾止瀉的作用,可改善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消化不良等問題,進一步促進食慾,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千金不換內消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補骨脂,主要是因為補骨脂具有多重藥理作用,有助於強化方劑的療效。補骨脂性溫,味苦、辛,具有補腎壯陽、固精縮尿的效果,適合用於腎虛所引起的許多症狀,如腰膝酸軟、遺精、尿頻等。

在千金不換內消丸中,補骨脂的加入可以增強內消的效果,促進氣血的運行,既能改善體內的代謝,又能促進消化系統的健康。此外,補骨脂也能與其他成分協同作用,提高整體的療效,幫助促進皮膚的康復與修復。總體來看,補骨脂的特性與千金不換內消丸的用途相輔相成,使其在臨牀應用中具有更佳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千金不換內消丸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其以下特性:

  1. 消積化滯:皁莢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化滯、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積滯內停、脘腹脹滿、大便祕結等症狀,皁莢可以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清熱解毒:皁莢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症。

在千金不換內消丸中,皁莢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可以更有效地發揮其消積化滯、清熱解毒的作用,治療各種積滯內停、熱毒壅盛所致的疾病。

「千金不換內消丸」方劑中包含「黑牽牛」,主要是利用其瀉下功效。黑牽牛為旋花科植物黑牽牛的種子,性寒,味苦,具有瀉水逐瘀的功效。

由於其峻下力強,故多用於水腫、積聚、腹脹、便祕等病症,但需嚴格控制用量,避免引起腹瀉等副作用。在「千金不換內消丸」中,黑牽牛與其他藥材配合,可緩解便祕、促進腸道蠕動,達到內消積聚的目的。

千金不換內消丸中包含草果,主要原因有二: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此方用草果,主要針對寒凝氣滯所致的胃脘疼痛、腹痛、食少納呆等症狀。
  2. 助藥性,增強藥效:草果能行氣,有助於其他藥材的藥力發揮,增強藥效。例如,與其他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藥材配合,可更有效地改善寒凝氣滯所致的症狀。

「千金不換內消丸」方劑中加入「百草霜」,其作用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百草霜」為多種草本植物的花粉、孢子等混合物,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在「千金不換內消丸」中,它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清除熱毒,達到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此外,「百草霜」還具有潤燥止咳的功效,可緩解因熱毒內蘊而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總體而言,「百草霜」的加入,使「千金不換內消丸」的療效更為全面。

主治功效


千金不換內消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出處與方劑組成分析

我們可以得知「千金不換內消丸」此方劑見於:

  • 《醫方選要》| 周文採
  • 《濟陽綱目》

兩本醫書所載的方劑組成略有差異,《濟陽綱目》版本多了厚朴、砂仁、破故紙、豬牙皂角、黑牽牛、草果及百草霜七味藥,但兩者均以蒼朮為君藥,且劑量最大。以下就古文所提供的資訊,分析此方的組成及治療原理:

主治病症分析

古文記載「千金不換內消丸」主治:

  • 積聚:指腹內有積塊的病症,或按之有形,或聚散無常。
  • 氣蠱:病名,又名氣臌、氣病。以氣機不暢為主要病機,主要症狀包括腹脹、腹部皮膚緊繃光亮等。
  • 胸膈膨脹,肚腹飽滿,心肋緊束:指胸膈、腹部脹滿不適,肋間及心口感到緊繃、壓迫。
  • 小兒飲食停滯飽滿:指小兒因飲食不節,食物停滯於胃腸,導致腹部脹滿不適。

從上述主治病症可以看出,此方主要針對氣機阻滯、食積、痰濕瘀血互結所導致的胸腹脹滿、積聚等病症。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方劑組成及藥物功效,推測「千金不換內消丸」的治療原理如下:

  1. 行氣消積:方中枳殼、青皮、香附、茴香均有行氣解鬱之效,可疏理氣機,消除胸膈、腹部的脹滿感。厚朴、砂仁行氣化濕、溫中止痛;黑牽牛、豬牙皂角峻下逐水,有助於排除體內積滯。

  2. 健脾燥濕:蒼朮為君藥,健脾燥濕,是治療濕阻中焦的主藥。陳皮、藿香亦有理氣健脾、化濕之效。厚朴、草果溫中燥濕,與蒼朮相配加強燥濕力度。

  3. 活血化瘀:三稜、莪朮活血祛瘀、消腫止痛,可消除積聚、癥瘕。乾漆亦有活血通經之效。破故紙溫腎助陽、活血散瘀。

  4. 消食導滯:茴香開胃消食,有助於改善食積所致的腹脹。

綜合以上分析,千金不換內消丸以行氣、化濕、活血、消積為主要治療法則,通過疏通氣機、運化水濕、祛除瘀血、消導積滯,達到消除胸腹脹滿、積聚等症狀的目的。其中,蒼朮健脾燥濕為君,枳殼、青皮、香附、茴香行氣解鬱為臣,三稜、莪朮、乾漆活血化瘀為佐,陳皮、藿香等理氣化濕為使,諸藥合用,共奏行氣消積、化濕祛瘀之功。百草霜主要功效為收斂止血,在此方中可能兼有收澀之效。

傳統服藥法


蒼朮半斤(米浸,去皮),枳殼1兩半(溫水浸,麩炒),青皮(水浸,去瓤)1兩,三稜(醋煮,去毛)1兩,蓬莪(醋煮)1兩,香附(炒,去毛)1兩,大茴香(炒)1兩,乾漆(醋炒煙盡)1兩,藿香(洗去土)1兩,陳皮1兩,厚朴(薑制)1兩2錢,砂仁(炒,去皮)1兩2錢,破故紙1兩2錢,豬牙皂角(去皮弦)2兩,黑牽牛2兩,草果1兩(去皮),百草霜1兩。
健體扶陽。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0丸,量人稟氣、飲食厚薄加減,臨臥好酒、或茶清、或鹽湯、白湯任下;或不拘時候,照依前丸數湯引服之。暫得1-2時間,便食飯飲酒,自覺肚腹內寬快,不分多寡服。小兒用10數丸以上
孕婦不可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千金不換內消丸性味辛、苦、溫,有燥烈之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千金不換內消丸, 出處:《濟陽綱目》卷四十一。 組成:蒼朮半斤(米浸,去皮),枳殼1兩半(溫水浸,麸炒),青皮(水浸,去瓤)1兩,三棱(醋煮,去毛)1兩,蓬莪(醋煮)1兩,香附(炒,去毛)1兩,大茴香(炒)1兩,乾漆(醋炒煙盡)1兩,藿香(洗去土)1兩,陳皮1兩,厚朴(薑制)1兩2錢,砂仁(炒,去皮)1兩2錢,破故紙1兩2錢,豬牙皂角(去皮弦)2兩,黑牽牛2兩,草果1兩(去皮),百草霜1兩。 主治:健體扶陽。主治:積聚,氣蠱,胸膈膨脹,肚腹飽滿,心肋緊束。小兒飲食停滯飽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