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不換內消丸

JIN BU HUAN NEI XI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19%
肝經 15%
肺經 15%
大腸經 8%
腎經 5%
心經 5%
膀胱經 1%
三焦經 1%
小腸經 1%
膽經 1%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20

方劑組成解釋

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燥濕健脾:蒼朮性溫燥,擅長燥濕化痰,健脾開胃。金不換內消丸主治濕熱蘊積所致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蒼朮可通過燥濕健脾,幫助脾胃運化,消食導滯,改善這些症狀。
  2. 祛風止痛:蒼朮還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金不換內消丸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蒼朮可溫經散寒,祛風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金不換內消丸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有二:

  1. 行氣消積: 枳殼味苦性寒,具行氣消積、化痰止咳之效。金不換內消丸主要用於治療積食、腹痛、便祕等症狀,枳殼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食化積,緩解腹部脹滿疼痛。
  2. 降氣止嘔: 枳殼入脾胃經,能降氣止嘔。若患者伴有嘔吐現象,枳殼能幫助降逆止嘔,緩解不適。

總之,枳殼在金不換內消丸中扮演著行氣消積、降氣止嘔的重要角色,有助於緩解積食、腹痛、便祕等症狀,提高藥效。

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1. 疏肝理氣,消積止痛: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疏肝理氣功效,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脹滿等症狀;而消積止痛的功效,則可幫助消食化積,緩解因食積停滯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行氣活血,止痛止癢:青皮具有一定的行氣活血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因此,青皮的加入可以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疏肝理氣、消積止痛、行氣活血、止痛止癢等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金不換內消丸中包含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其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幫助緩解脾胃氣滯、濕濁阻滯等症狀。金不換內消丸主要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腹脹腹痛、食慾不振等病症,陳皮的理氣健脾功效可以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2. 助藥力,增效作用: 陳皮性溫,可以幫助其他藥材發揮其藥效。金不換內消丸中其他藥材如山楂、麥芽等,具有消食化積的作用,陳皮的理氣作用可以幫助這些藥材更好地滲透到胃腸道,增強其消食化積的功效。

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破瘀散結:三稜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女性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以及其他瘀血阻滯所致的病症,都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2. 消癥化積:三稜對於積聚的痰濕、瘀血等病理產物,具有化解消散的作用。對於一些腫塊、包塊等,三稜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因此,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三稜,可以更好地達到破瘀散結、消癥化積的功效,對於治療相關疾病起到輔助作用。

金不換內消丸中添加蓬莪朮,主要是因為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1. 消積化滯: 蓬莪朮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止痛之效。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2. 活血化瘀: 蓬莪朮還具有活血化瘀之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蓬莪朮,能有效增強其消積化滯、活血化瘀的功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止痛散結的功效。金不換內消丸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病症,而香附能疏通氣血、緩解疼痛,改善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經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2. 調和脾胃: 香附亦具有理氣健脾的作用,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金不換內消丸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導致的婦科疾病,香附的加入有助於調理脾胃,增強整體療效。

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 茴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金不換內消丸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茴香的理氣止痛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助消化: 茴香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茴香,可起到輔助消化的作用,促進藥物的吸收,增強療效。

金不換內消丸方劑中包含乾漆,主要原因有二:

  1. 消腫止痛:乾漆性苦寒,具有消腫止痛、解毒生肌的功效。對於金不換內消丸所治療的疔瘡腫毒、跌打損傷等疾病,乾漆能有效消散腫脹,減輕疼痛。
  2. 活血化瘀:乾漆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加速傷口癒合。對於金不換內消丸所治療的跌打損傷,乾漆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恢復。

總而言之,乾漆在金不換內消丸中發揮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金不換內消丸方劑中包含藿香,主要源於其 解暑化濕 的功效。藿香性辛溫,具有 芳香化濕、解暑止嘔、理氣止痛 等作用。

在金不換內消丸中,藿香主要用於 祛除暑濕,緩解嘔吐、腹痛 等症狀。其芳香之氣可 開胃健脾,並能 消滅暑濕之邪,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因此,藿香是金不換內消丸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厚朴,主要是利用其行氣化濕的功效。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其藥理作用包括:

  • 行氣止痛:厚朴能疏通氣機,緩解氣滯所致的胸悶、腹痛等症狀。
  • 燥濕化痰:厚朴能化解濕氣,並能化痰止咳,有助於消除痰濕阻滯。

金不換內消丸常用於治療溼熱蘊結、胸悶氣急、腹脹便祕等症,而厚朴的上述功效能夠有效緩解這些症狀,因此被列入方劑中。

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杏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金不換內消丸主治肺熱咳嗽、痰多粘稠,杏仁能潤肺化痰,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2. 消積導滯: 杏仁還有輕微的消積導滯作用,可以幫助緩解食積不化、胸悶氣短等症狀。金不換內消丸中,杏仁配合其他消積藥物,有助於促進消化,改善腸胃功能。

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砂仁,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止痛: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行氣化滯,溫中止痛。方中加入砂仁,可助於疏通氣血,緩解腹部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消炎止痛的作用。
  • 健脾開胃:砂仁具有開胃消食的功效,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因此,砂仁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消炎止痛,更能改善消化功能,提高藥效。

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積化滯:皁莢味苦甘,性寒,歸脾、胃經,具有消積化滯、通腑泄下的功效。對於積滯停滯、脘腹脹滿、大便不通等症狀,皁莢能有效促進腸胃蠕動,排除積滯,緩解不適。
  2. 引藥入腸:皁莢性滑利,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腸道,提高藥效發揮。金不換內消丸中其他藥材多以消炎止痛、清熱解毒為主,皁莢的加入則能引導藥物直達病竈,增強療效。

總之,皁莢在金不換內消丸中起到消積化滯、引藥入腸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金不換內消丸中包含黑牽牛,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瀉下通便:黑牽牛性寒,味苦,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金不換內消丸旨在治療便祕,而黑牽牛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宿便,緩解便祕症狀。
  2. 清熱解毒:黑牽牛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因濕熱蘊結而致的便祕、腹痛等症。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黑牽牛,可起到清熱解毒、通便潤腸的作用,更全面地治療便祕及相關症狀。

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草果,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溫胃散寒,助藥力達下焦:草果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燥濕化痰的功效。金不換內消丸主要用於治療寒濕凝滯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草果的溫性可以幫助藥物溫暖脾胃,驅散寒濕,促進藥效向下運行,達到治療目的。
  2. 行氣消積,助消化吸收:草果亦有行氣消積、健脾開胃的作用。對於因寒濕凝滯導致的脾胃虛弱、食積不化等問題,草果可以幫助消化,促進藥物的吸收,提高療效。

「金不換內消丸」方劑中包含「百草霜」,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 百草霜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因熱毒所致的內消症狀,如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咽喉腫痛等,起到清熱消腫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百草霜亦具活血化瘀之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不暢,有助於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因此,金不換內消丸中加入百草霜,可有效改善因熱毒瘀血所導致的內消症狀,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金不換內消丸主治功效分析

金不換內消丸,又名千金不換內消丸,主治「一切積聚,氣蠱,胸膈膨脹,肚腹滿悶,心緊束」等症。綜合古文內容,該方劑主要針對由氣滯、血瘀、痰濕等因素導致的積聚、腫塊、氣機不暢等病症。

治療原理分析:

金不換內消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行氣破積: 方中枳殼、青皮、香附、茴香等藥材具有行氣解鬱、疏肝理氣的功效,可以疏通氣機,消除氣滯。三稜、蓬莪朮等藥材具有活血通絡、破癥散結的作用,可以消除體內積聚的癥瘕、腫塊。厚朴、砂仁可下氣除脹滿,消積化滯。

  2. 化濕燥濕: 蒼朮健脾化濕、燥溼止瀉,可以去除體內濕氣。藿香芳香化濕,可以化解濕濁,恢復脾胃運化功能。

  3. 溫中散寒: 蓬莪朮溫中補虛,茴香暖脾胃,草果溫燥中焦寒濕。可驅散體內寒邪,改善脾胃功能。

  4. 消食導滯: 陳皮開胃消食,黑牽牛、豬牙皂角攻積導滯、逐水消腫,可促進消化,消除食積。

  5. 抗菌消炎: 乾漆具有抗菌抗病毒、治療炎症的作用,有助於消除積聚、腫塊相關的炎症反應。

  6. 調和諸藥: 百草霜收斂止血,調和諸藥。

綜上所述,金不換內消丸通過行氣、破積、化濕、溫中、消食、抗菌等多種途徑,共同作用於人體,達到消除積聚、腫塊,改善氣機運行,緩解胸膈膨脹、肚腹滿悶等症狀的目的。方中多味藥材合用,可加強藥效,故名「金不換」、「千金不換」。

傳統服藥法


蒼朮半斤(制,去皮),枳殼1兩半(麩炒),青皮(去白)1兩,陳皮(去白)1兩,三稜(醋煮)1兩,蓬朮(醋煮)1兩,香附子(制)1兩,大茴香(炒)1兩,乾漆(炒)1兩,藿香(洗)1兩,厚朴1兩3錢,杏仁(去皮尖)1兩3錢,砂仁1兩3錢,豬牙皂角2兩(去皮弦),黑牽牛2兩,草果1兩,百草霜1兩(用鄉村燒百草柴者佳)。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臨臥或日中,不拘時候,好酒、茶清、鹽湯任下1-2服,便覺腹中寬快,並無泄瀉之患。
妊娠禁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不換內消丸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散結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下腹脹氣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胃腸脹氣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金不換內消丸, 出處:《醫統》卷三十三引《醫林》。 組成:蒼朮半斤(制,去皮),枳殼1兩半(麸炒),青皮(去白)1兩,陳皮(去白)1兩,三棱(醋煮)1兩,蓬朮(醋煮)1兩,香附子(制)1兩,大茴香(炒)1兩,乾漆(炒)1兩,藿香(洗)1兩,厚朴1兩3錢,杏仁(去皮尖)1兩3錢,砂仁1兩3錢,豬牙皂角2兩(去皮弦),黑牽牛2兩,草果1兩,百草霜1兩(用鄉村燒百草柴者佳)。 主治:一切積聚,氣蠱,胸膈膨脹,肚腹滿悶,心緊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