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蠟煎散中加入防風,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散風止癢: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散風止癢、解表止痛的功效。蠟煎散主治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等症,防風可有效驅散外邪,止癢止痛,緩解患者不適。
- 調和藥性: 方劑中其他藥材如蒼朮、白芷等偏燥性,防風性微溫,可以中和藥性,避免燥性過強,對患者造成不適。
總之,防風在蠟煎散中的加入,有助於散風止癢、調和藥性,使方劑更具療效。
蠟煎散方劑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止咳,利水消腫: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蠟煎散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喘促、水腫等症,桑白皮能清熱解毒,宣肺化痰,利水消腫,有助於緩解咳嗽、喘促和水腫等症狀。
- 潤肺止咳,降氣平喘:桑白皮亦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作用。蠟煎散中加入桑白皮,可以起到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作用,進一步改善咳嗽、氣喘等症狀。
總之,桑白皮在蠟煎散中發揮宣肺止咳、利水消腫、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風寒咳嗽、痰多、喘促、水腫等症的目的。
蠟煎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蠟煎散中可能含有較為燥烈或寒涼的藥物,加入甘草可以減輕這些藥物的副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
2. 補脾益氣,增強療效: 甘草入脾經,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蠟煎散治療的疾病,可能需要補脾益氣來增強體質,從而達到更好的療效。甘草的加入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蠟煎散」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防風是中醫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多種功效。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它能清肺熱、止咳化痰、促進尿液分泌、增加腎臟血流量、降血壓、擴張支氣管、增加肺部通氣量、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肺部損傷、保護肺部健康、散營衛之瘀滯、發散陳血、止血化瘀、宣通經絡、疏導氣血、調和營衛,使血行流暢、瘀血化解。桑白皮的散血功效尤適用於血瘀經閉、跌打損傷、症瘕痞瘕等症。
中藥方劑「蠟煎散」,主要成分是防風、桑白皮、甘草,主治功效是胸中氣壓,壅塞不通,連帶到咽喉,有痰積聚,故發作咳嗽。
傳統服藥法
百合(去苗)、人參(去蘆頭)、麥門冬(去心,焙)、乾山藥、貝母(去心,微炒)、白茯苓(去皮)、甘草(炙)、黃明鹿角膠(炙。如無,以阿膠代之)、杏仁(去皮尖雙仁者不用,麩炒黃,別研)。上各等分,(口父)咀,將杏仁別研,拌勻。
每服2錢,水1中盞,入黃蠟1皂子大,煎至7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蠟煎散, 出處:《雞峰》卷十一。 組成:防風、桑白皮、甘草各等分(米泔浸1日)。 主治:壅嗽。
蠟煎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三五引《醫學切問》。 組成:白雞冠花子1錢,木香1錢,人參(鹽炒,去蘆)半兩,馬尾勃半兩,青蒿子1勺(童子小便浸3宿),鱉甲(醋炙)半兩,款冬花半兩,糯米1勺,甘草2錢。 主治:一切勞疾。
蠟煎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百合(去苗)、人參(去蘆頭)、麥門冬(去心,焙)、乾山藥、貝母(去心,微炒)、白茯苓(去皮)、甘草(炙)、黃明鹿角膠(炙。如無,以阿膠代之)、杏仁(去皮尖雙仁者不用,麸炒黃,别研)。 主治:久嗽不止,痰多氣喘,或虛勞咯血。
蠟煎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五。 組成: 蠟煎散(《禦藥院方》卷五。)出處:《禦藥院方》卷五。組成:款冬花3分,紫菀(洗去土,焙乾)3分,甘草(炙)3分,五味子(炒)半兩,桑白皮(炒)1兩,桔梗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麸炒)1兩,紫蘇葉1兩。主治:順肺氣,利咽膈,止咳嗽,化痰涎。 。 主治:順肺氣,利咽膈,止咳嗽,化痰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