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芙蓉葉、白芷、大黃、白及、山茨菇、寒水石(煅)、蒼耳草、黃柏(炒)各等分。
上各另為末。
用水調,搽四圍,中如乾,以水潤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瀉下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 本方不宜與其他瀉下藥同時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本方。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服用本方期間,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箍藥, 出處:《遵生八箋》卷十八。 組成:川烏、黃柏各等分。 主治:癰疽癤毒。
箍藥, 出處:《遵生八箋》卷十八。 組成:當歸、黃柏、羌活各等分。 主治:癰疽癤毒。
箍藥, 出處:《遵生八箋》卷十八。 組成:黃狗下颔1付(燒灰存性)2兩,蠶末1兩,白蘞1兩。 主治:癰疽癤毒。
箍藥, 出處:《外科發揮》卷二。 組成:芙蓉葉、白芷、大黃、白及、山茨菇、寒水石(煅)、蒼耳草、黃柏(炒)各等分。 主治:發背毒甚,胤走不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