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鐵箍散中包含芙蓉葉,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芙蓉葉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鐵箍散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芙蓉葉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消炎止痛,涼血止血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緩解疼痛、消腫止痛。
其二,芙蓉葉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黃酮類化合物、多糖類物質等,這些物質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功效,可以促進傷口癒合,增強機體免疫力,加速病患康復。
鐵箍散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黃柏味苦寒,入心、肝、腎三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鐵箍散為治療濕熱蘊結、毒邪外侵所致的瘡瘍腫毒之方,而黃柏可清熱解毒,祛除病邪,並可燥濕止癢,促進瘡瘍癒合。
- 收斂生肌: 黃柏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鐵箍散中加入黃柏,有助於收斂瘡口,加速創面癒合,並防止感染擴散。
總之,黃柏在鐵箍散中發揮著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收斂生肌的作用,有助於治療濕熱蘊結、毒邪外侵所致的瘡瘍腫毒。
鐵箍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其瀉熱通便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結便祕。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涼血、解毒之效。在鐵箍散中,大黃主要用以瀉除腸道積熱,促進腸蠕動,使大便通暢。
此外,大黃還能涼血解毒,對於因熱毒積聚而引發的便祕,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大黃在鐵箍散中扮演著重要的瀉熱通便角色,有助於緩解便祕症狀。
鐵箍散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血: 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其富含單寧酸,能與蛋白質結合,形成保護膜,有助於止血及保護傷口。鐵箍散作為治療外傷出血的方劑,五倍子的收斂止血作用可以幫助迅速控制出血,促進傷口癒合。
- 消腫止痛: 五倍子除了收斂止血外,還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局部腫脹和疼痛,配合方劑中其他藥物,可更有效地治療外傷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鐵箍散中加入白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止血生肌: 白芨性寒,味苦甘,歸肺、胃經,具有涼血止血、生肌斂瘡之效。鐵箍散主要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白芨的止血生肌作用可有效幫助傷口癒合,減少出血。
- 消腫止痛: 白芨亦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
因此,鐵箍散中加入白芨,可起到止血生肌、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症。
主治功效
芙蓉葉
白及味苦辛、氣寒,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等功效。白及能促使血小板聚集,適用於經期、創傷性出血。能抑制纖維蛋白溶解,以及增強血小板因子Ⅲ的活性,促進血栓形成,促進凝血,加快血液凝固。白及為外瘍消腫生肌之要藥,治金瘡不瘥,癰疽方中多用之。能滋養肝腎,補血止血,兼具疏通經絡、消散瘀血、活化氣血之功,常被用於治療經期不調、痛經、瘀血等症狀。
大黃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黃柏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能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此外,黃柏還有斂瘡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痤瘡、濕疹、皮膚損傷、擦傷、瘀傷等疾病。
芙蓉葉
芙蓉葉性微寒,味甘,入肝、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尿、消腫止痛、清暑止瀉等功效。芙蓉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和酚類化合物具有利尿、消腫、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可治療水腫、熱毒壅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瘡瘍腫毒、肺熱咳嗽、咽喉炎等症。此外,芙蓉葉的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可有效治療肺熱、咳嗽、咽喉炎等症狀,同時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
五倍子
中藥五倍子性味澀、微溫,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瀉、止咳化痰、固澀收斂、固表止汗等功效。其含有單寧酸、沒食子酸、鞣質等成分,能收斂創傷組織,減緩出血,化解毒素,排出體外,止咳平喘,澀腸止瀉,固攝大腸,治療各種出血,自汗盜汗,久痢久瀉,脫肛,遺精,白濁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鐵箍散」,主要成分有芙蓉葉、黃柏、大黃、五倍子、白及,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斂瘡止血等功效。適用於各種瘡、癤、癰、疽等疾患。
傳統服藥法
鮮鴨蛋10個(用黃,煎油),蝦蟆頭3個(炭火燒存性),銀珠3錢。
束瘡根。
同蛋油攪勻,入瓷瓶內封口,勿令泄氣。用鵝毛將油掃瘡邊周圍,留頂以出毒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鐵箍散, 出處:《醫林纂要》卷十。 組成:木芙蓉(花葉根定皆可用)、生赤小豆(研末)。 主治:一切癰疽腫毒。
鐵箍散, 出處:《易簡方便醫書》卷四。 組成:白及、白芷、白蘞、青黛、五倍子各等分。 主治:一切惡瘡初起,暴脹不知重輕何名。
鐵箍散, 出處:《醫統》卷八十一。 組成:霜後芙蓉葉、蒼耳草、山慈菇、白芷梢、川大黃、川黃柏(醋炙)、白及面各等分。 主治:癰疽腫毒。
鐵箍散,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乳香、沒藥、大黃、黃柏、黃連、南星、半夏、防風、羌活、皂刺、木鱉子、瓜蔞根、阿膠、甘草節、草烏各等分。 主治:癰疽腫痛,赤暈散漫,及諸般瘡癤。
鐵箍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二引《新效方》。 組成:大黃1兩,南星1兩,雄黃3錢,草烏3錢,川烏半兩,白及半兩,防風半兩,赤蘞半兩,霜梅肉1兩,蒼耳根1兩。 主治:諸惡瘡紅腫突起,勢欲走註滋蔓。
鐵箍散,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引《石氏治疹經驗良方》。 組成:白及1兩,白蘞1兩,黃柏2兩,山豆根5錢,連翹5錢,黃芩5錢,乳香5錢,沒藥5錢,川烏6錢,地骨皮7錢,射乾3錢。 主治:疹後餘毒,流註肌肉之間,結成癰疽,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