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散

HUANG RO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極寒 (0.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肺經 12%
胃經 9%
大腸經 9%
脾經 9%
心包經 9%
小腸經 9%
心經 9%
三焦經 9%
肝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黃蓉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對於熱結便祕、實熱積滯等症狀,大黃可起到清熱瀉火、通腑排毒的作用,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體內毒素。
  2. 引導藥力: 黃蓉散中可能包含其他藥材,大黃的寒性可以引導其他藥材的藥力向下,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一些藥材可能會上行至頭部,而大黃可以將其藥力引導至下焦,以治療相關疾病。

總而言之,大黃在黃蓉散中起著瀉熱通便和引導藥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黃蓉散中加入芙蓉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芙蓉葉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其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清熱涼血、消腫止痛、解毒止癢的功效。

在黃蓉散中,芙蓉葉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適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瘡瘍腫毒、外傷出血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黃蓉散」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功效

  • 大黃:通便、利膽、消炎、解毒、降血脂。
  • 芙蓉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潤肺。

古文分析

《瘍醫大全》:「_黃蓉散_(胡言爵),敷手足腫毒,已成未成並效。生大黃(五錢),芙蓉葉(一兩)研細,苦茶調敷。」

主治與治療原理

根據古文記載,「黃蓉散」主治手足腫毒,無論是否已化膿(已成未成)皆有效。

此方劑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熱毒」理論。手足腫毒多因熱毒壅滯於局部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形成紅腫熱痛。

治療原理分析:

  1. 清熱解毒

    • 芙蓉葉:其性味苦、辛,寒,具有清熱解毒之功,能夠針對病因,消除熱毒。
    • 大黃:性味苦、寒,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且大黃還可通過通便作用,引導熱毒從大腸排出,加速毒素的清除。
  2. 消腫止痛

    • 大黃與芙蓉葉皆具有消炎的作用,可以減輕局部組織的炎症反應,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3. 外用直達病所

    • 黃蓉散採用外敷的方式,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使藥效能夠迅速且集中地發揮作用。
    • 「苦茶調敷」:苦茶味苦性寒,亦有清熱解毒之效,與黃蓉散合用可增強療效。

總結

「黃蓉散」以大黃和芙蓉葉兩味藥材組成,簡潔而有效。其通過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針對性地治療手足腫毒,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以及外治法的獨特優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蓉散, 出處:《瘍醫大全》卷八。 組成:生大黃5錢,芙蓉葉1兩。 主治:手足腫毒,已成未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