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蓉散

JIN R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4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胃經 18%
脾經 12%
肝經 12%
大腸經 6%
心包經 6%
小腸經 6%
心經 6%
三焦經 6%
腎經 6%
肺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心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錦蓉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錦蓉散為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方劑,加入大黃可助於清除體內熱毒,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毒素排出,減輕炎症反應。
  2. 活血化瘀: 大黃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瘀消散,有利於治療錦蓉散所針對的熱毒瘀滯所致的各種病症,如疔瘡、癰腫等。

錦蓉散中添加白芷,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入肺經,具有疏風散寒、通竅止痛之效。對於因風寒侵襲導致的鼻塞、頭痛、流涕等症狀,白芷可有效緩解。
  2. 消腫止痛,生肌斂瘡: 白芷兼具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對於外傷感染導致的瘡瘍腫痛,白芷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綜上所述,白芷在錦蓉散中起到疏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止痛和生肌斂瘡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發揮功效,治療相關病症。

錦蓉散中加入芙蓉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芙蓉葉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含有多種活性成分,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對於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消腫止痛: 芙蓉葉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炎症引起的紅腫疼痛。其含有的多糖類物質能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炎症消退,對於外傷出血、燙傷、燒傷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錦蓉散中加入芙蓉葉,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提高整體療效。

錦蓉散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其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控制因熱毒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此外,玄參還能涼血消腫,對熱毒所致的瘀血腫痛、皮疹等亦具療效。

在錦蓉散中,玄參與其他藥材配伍,發揮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消炎止痛的功效。

主治功效


錦蓉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方彙精》愛虛老人的記載,錦蓉散主治「一切外症初起,紅熱火症。」,其組成為:錦紋大黃(十六兩),白芷(四兩),芙蓉葉(三兩),元參(二兩),各取淨末,研至無聲為度,用蔥汁黃蜜調敷。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針對「紅熱火症」之外症,其核心病機為熱毒壅盛於肌表。因此,治療上採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原則。

  • 大黃: 方中重用大黃,取其苦寒之性,直瀉火熱之毒。其通便之功,可使熱毒從大便排出,且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可迅速消散紅腫。
  • 白芷: 辛溫發散,可疏散肌表之邪,引藥達表,並具止痛之功,減輕患處疼痛。同時,白芷亦有抗過敏作用,可緩解局部炎症反應。
  • 芙蓉葉: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與大黃協同,加強清解熱毒之力。其利尿作用,也有助於熱毒排出體外,抗菌作用則可抑制局部感染。
  • 玄參: 苦寒滋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可清解熱毒,並防止過於苦寒傷陰。其生津潤肺之功,有助於防止熱毒耗傷津液,維持機體陰陽平衡。

四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外用蔥汁黃蜜調敷,其中蔥汁辛溫通陽、發散解表,可引藥達表;黃蜜甘潤解毒、緩急止痛,並能保護皮膚,防止刺激。兩者合用,可增強藥效,並使藥物更好地黏附於患處,發揮局部治療作用。

總結:

錦蓉散組方嚴謹,針對外症初起的紅熱火症,通過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物組合,並以外敷的形式,達到迅速控制炎症、減輕症狀的目的。方中大黃瀉火解毒為主,白芷疏散引藥達表,芙蓉葉清熱消腫,玄參滋陰清熱,四藥合用,標本兼顧,再輔以蔥汁黃蜜調和,使其更好地發揮外用之效,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內外兼治的治療特色。

傳統服藥法


錦紋大黃16兩,白芷4兩,芙蓉葉3兩,元參2兩。
各取淨末,研至無聲為度。
用蔥汁黃蜜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的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錦蓉散, 出處:《古方匯精》卷二。 組成:錦紋大黃16兩,白芷4兩,芙蓉葉3兩,元參2兩。 主治:一切外症初起,紅熱火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