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香黃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通鼻竅: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外襲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白芷可起到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的作用。
- 消腫止痛,生肌斂瘡: 白芷還具有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可以治療外傷感染、瘡瘍潰爛等症。在香黃散中,白芷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起到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因此,白芷在香黃散中的加入,有助於改善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頭痛等症狀,並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目的。
香黃散中含有大黃,主要是因為大黃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一、瀉下通便: 大黃為瀉下藥,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糞便排出,適用於便祕、腹脹等症。香黃散中含有其他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藥材,而大黃的瀉下作用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作用,並將體內的毒素排出,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二、清熱解毒: 大黃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一些熱毒引起的皮膚病,例如濕疹、皮炎等,有一定的治療效果。香黃散中,大黃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相配合,可以更好地清除體內的熱毒,減輕症狀。
主治功效
針對「香黃散」的主治功效進行分析如下:
主治功效分析
從古籍記載來看,「香黃散」並非單一固定方劑,其組成與應用呈現多樣性。以下就不同方劑的「香黃散」進行分析:
外用「香黃散」(《驗方新編》、《外科學話義》):
- 組成:松香、黃丹、無名異、宮粉、輕粉等,以香油調和。
- 主治:癩藜瘡、頭面黃水瘡等皮膚疾患。
- 治療原理:此方重在收斂、生肌、解毒。松香可消腫止痛,黃丹可收斂生肌,無名異有消腫止痛之效,宮粉有收斂、保護作用,輕粉則可解毒殺蟲。香油調和則能潤膚止癢。綜觀其成分,此方主要針對瘡瘍腫毒,兼具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之效。
內服「神聖香黃散」(《本草綱目》、《證類本草》、《濟世全書》):
- 組成:黃連、生薑。
- 主治:水泄、脾泄、痢疾等腸道疾病。
- 治療原理:此方以黃連清熱燥濕,生薑溫中散寒,共奏寒熱並用、調和腸胃之功。黃連善於清熱燥濕、解毒,可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瀉痢。生薑則能溫中散寒、止瀉,有助於緩解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此方透過調整腸道功能,平衡寒熱,達到止瀉的效果,尤其適用於久患脾泄之症。
- 《濟世全書》中還特別提到此方可用於解酒毒,可見其在調理脾胃功能、清除體內濕熱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方症會要》之「香黃散」(含香附、大黃):
- 組成:旱蓮草、嫩槐條、食鹽、香附、大黃。
- 主治:牙齦疾病,如牙齦腫痛出血等。
- 治療原理:此方將炒黑的旱蓮草、嫩槐條、食鹽等藥材加入香附、大黃共為末,主要用於擦牙齦,具有收斂止血、消炎止痛的功效。香附行氣解鬱,大黃瀉熱通便,此方能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暢通,並可緩解因炎症或熱毒引起的牙齦疾病。
總結
總體而言,「香黃散」之名雖同,但其方劑組成與主治功效卻有明顯差異。外用者重在消腫解毒、收斂生肌,適用於皮膚瘡瘍;內服者則以調理腸胃、止瀉為主,尤其針對脾胃虛寒及濕熱瀉痢。而《方症會要》之方則獨樹一幟,用於牙齦保健。由此可見,「香黃散」的應用需根據具體病症和方劑組成進行區分。
傳統服藥法
白芷、大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
蜜醋調,敷赤腫痛處;蜜湯亦得,1日1換。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香黃散, 出處:《續易簡方後集》卷四。 組成:白芷、大黃各等分。 主治:癰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