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參劑

XUAN CAN J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9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胃經 14%
肝經 14%
心經 14%
腎經 8%
大腸經 6%
脾經 6%
心包經 6%
小腸經 6%
三焦經 6%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玄參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降火: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玄參劑中常因熱邪熾盛,陰液虧虛而導致的症狀,例如口燥咽乾、心煩失眠、目赤腫痛等。生地黃能滋陰降火,與玄參一同清熱瀉火,達到養陰清熱的效果。
  2. 相輔相成: 玄參性寒,味苦,入心、肺、腎經,擅長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生地黃則能補益陰血,緩解玄參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損傷脾胃。兩者相互配合,既能清熱瀉火,又能滋陰養血,使藥效更加協調和溫和。

玄參劑中包含玄參,這是因為玄參是該方劑的君藥,其藥性寒涼,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滋陰、降火消腫等功效。

玄參作為君藥,在方劑中起主導作用,其功效能針對疾病的主要病理表現,發揮主要的治療作用。例如,玄參能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玄參劑中加入大黃,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 瀉火解毒: 玄參本身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而大黃則以瀉熱通便、清熱解毒著稱。兩者合用,可加強清熱瀉火之效,並促進毒素排出,對於熱毒熾盛、血分有熱的病症,如癰疽疔瘡、喉痺咽痛等,效果顯著。

二、 活血化瘀: 大黃除了瀉火解毒之外,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與玄參的清熱涼血相輔相成,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對於瘀血阻滯、血脈不通所致的疼痛腫脹,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玄參劑」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嬰童百問》、《證治準繩‧幼科》及《古今醫統大全》的記載,玄參劑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癰毒腫疖,驚毒疖腫,熱甚者

治療原理

從古文內容可以分析出,玄參劑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對癰癤腫毒病因病機的認識。

1. 病因病機:

《嬰童百問》引述湯氏的觀點指出:「此四者(癰癤腫毒),皆由血氣凝滯,而有熱毒之氣乘之,故結聚成癰癤腫毒也。」說明癰癤腫毒的形成與血氣凝滯熱毒密切相關。

2. 方劑組成及藥物功效:

玄參劑主要由三味藥組成:

  • 生地黃: 滋陰降火、潤燥止渴。
  • 玄參: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 大黃: 通便泄下、涼血化瘀。

3. 方劑功效分析:

  • 針對「熱毒」: 玄參清熱解毒,為方中主藥,直折熱毒之勢;生地黃滋陰降火,協助玄參清解熱毒;大黃瀉下通便,導熱毒從下而出。三藥合用,清熱解毒之力甚強。
  • 針對「血氣凝滯」: 大黃除了通便瀉下之外,還能涼血化瘀,有助於消散凝滯之血氣。

4. 綜合作用:

玄參劑通過清熱解毒、涼血化瘀、通腑瀉下的綜合作用,達到消散癰腫、解除熱毒的目的。

5. 加減變化:

  • 《嬰童百問》提到「一方加白附子、全蠍、殭蠶三味」,這三味藥均具有解毒散結的功效,加入後可增強原方消腫散結的作用。
  • 《古今醫統大全》提到「或入砂糖少許,有加防風、羌活、赤芍、連翹」,砂糖可調和藥性,防風、羌活疏風解表,赤芍活血化瘀,連翹清熱解毒,這些加減變化可根據具體病情進行調整,使方劑更具針對性。

總結

玄參劑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兼以涼血化瘀、通腑瀉下,針對小兒癰癤腫毒、驚毒疖腫、熱甚等證,通過清除熱毒、消散瘀滯,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其配伍精當,藥效顯著,是古代治療小兒瘡瘍的有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1兩 , 玄參1兩, 大黃5錢(煨)。解諸熱,消瘡毒。
上為末,煉蜜為丸。
燈心、淡竹葉湯送下;或入砂糖少許。可加防風、羌活、川芎、赤芍藥、連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玄參劑, 出處:《嬰童百問》卷十。 組成:芍藥、玄參、升麻、地黃、甘草、黃芩、龍腦葉、山梔、連翹各等分。 主治:小兒瘡疹。

玄參劑, 出處:《袖珍小兒》卷七。 組成:生地黃1兩,玄參1兩,大黃5錢(煨)。 主治:解諸熱,消瘡毒。主治:小兒癰毒腫癤,驚毒癤腫熱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