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黃散

SI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寒性指數

39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5%
胃經 15%
肝經 12%
心經 10%
肺經 8%
膀胱經 7%
脾經 7%
膽經 7%
腎經 5%
小腸經 3%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四黃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之效,能有效治療因熱毒內盛引起的各種炎症。四黃散整體功效為清熱解毒,而黃連正是其中重要的清熱瀉火藥,有助於消除體內熱毒,緩解炎症反應。
  2. 抑菌消炎: 黃連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對多種細菌、真菌和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四黃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各種皮膚病、咽喉炎、腸炎等,而黃連的抑菌消炎作用能有效控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四黃散是由黃芩、黃連、黃柏、大黃四味藥組成,其中黃柏的加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四黃散主治濕熱內蘊,症見發熱、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黃膩等。黃柏的加入可加強方劑清熱燥濕之功,並能有效抑制濕熱蘊結於下焦,使熱毒下泄。
  2. 涼血止血: 黃柏除了清熱燥濕外,還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出血症狀,如尿血、便血等,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四黃散中的黃柏,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加強方劑涼血止血之功,有助於緩解濕熱所致的出血症狀。

四黃散的組成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瀉火,可針對因熱毒上炎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便祕等。
  2. 燥濕止痢: 黃芩具備燥濕止痢之效,可以治療因濕熱蘊結腸胃而引起的腹瀉、痢疾等。

四黃散中其他藥材如黃連、黃柏、大黃等,亦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等功效,與黃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四黃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有二:

  1.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清熱通便的功效。四黃散主治熱毒蘊結,症見發熱、口渴、咽喉腫痛、便祕等,大黃在此起着清熱瀉火、通泄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解毒消腫、退熱止痛的效果。
  2. 引導藥力: 大黃能引導其他藥物下行,加速藥效發揮。四黃散中的黃芩、黃連、黃柏皆為苦寒之品,大黃的加入能使藥力向下直達腸胃,更好地治療熱毒下注的症狀,提高藥效。

四黃散中添加滑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清熱利濕:滑石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四黃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內蘊所致的黃疸、尿赤、小便不利等症狀,滑石可有效清解濕熱,促進排泄,達到利水消腫之效。
  2. 滑利腸道:滑石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利於濕熱毒邪的排出,進一步緩解患者的症狀。

因此,滑石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清熱利濕,更能促進排毒,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是四黃散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四黃散的組成中,包含五倍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五倍子性寒,味苦澀,具有清熱解毒、斂瘡生肌之效,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幫助消腫止痛。
  2. 收斂止瀉: 五倍子富含單寧酸,具有收斂止瀉作用,可治療因濕熱或脾虛所致的腹瀉。

因此,四黃散中加入五倍子,可增強清熱解毒、收斂止瀉的效果,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四黃散」

四黃散,由黃連、黃柏、黃芩、大黃、滑石、五倍子等六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方劑組成介紹

  •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滑石: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的功效。

  •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五倍子:性味澀、微溫,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瀉、止咳化痰、固澀收斂、固表止汗等功效。

主治功效

四黃散主要用於治療兒童身上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瘡疹,搔癢後抓破,有膿汁流出且不乾燥。

總結

四黃散是一味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的中藥方劑,常被用於治療兒童身上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瘡疹,搔癢後抓破,有膿汁流出且不乾燥。

傳統服藥法


黃連、黃柏、黃芩、大黃、乳香、沒藥各等分。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上為細末。
或加凡士林調為膏。散劑以水或銀花露調敷患處,膏劑將油膏攤紗布上敷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疥癬單純性疱疹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皮膚異色症陰部感到寒冷

相同名稱方劑


四黃散,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雄黃、雌黃、石硫黃、白附子、川槿皮各等分。 主治:紫、白癜風作癢。

四黃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七引《衛生家寶》。 組成:大黃、黃連、黃柏、黃芩、白及各等分。 主治:湯潑火燒,熱瘡腫痛。

四黃散,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淨黃連半兩,黃柏半兩,黃芩半兩,大黃半兩,滑石半兩,五倍子(去蟲屑)2錢半。 主治:小兒身上一切熱毒瘡疾,燥癢抓破,有汁不乾。

四黃散, 出處:《外科全生集》卷四。 組成:荊芥1錢,山梔1錢,大力1錢,黃連1錢,黃芩1錢,連翹1錢,薄荷1錢,木通1錢,蒲黃1錢,燈心1撮,甘草4分。 主治:口舌之症。

四黃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七。 組成:蒲黃10铢,大黃10铢,黃芩10铢,黃連(去須)12铢,麥門冬10铢,甘草8铢,芒消7铢(後入)。 主治:小兒落床墜地,瘀血在腹,陰陰寒熱,不乳啼哭。

四黃散, 出處:《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 組成:大黃1兩,黃柏1兩,黃芩1兩,川連5錢,尖檳榔1兩,老松香1兩,熟石膏3兩,厚朴1兩,寒水石2兩。 主治:一切白泡痛瘡、濕瘡、坐闆瘡、燙火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