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蜜草散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降低藥物副作用的作用。蜜草散中可能含有其他性烈、毒性較強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起到調和藥性、使藥性平和的作用,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 增強療效: 甘草除了調和藥性之外,還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補脾益氣等功效。根據蜜草散的組成和主治病症,甘草的加入可能有助於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蜜草散方中包含蓮房,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止血:蓮房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生肌之效。蜜草散主治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尿血等。蓮房的清熱止血作用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
- 固澀收斂:蓮房具有固澀收斂之效,可以收斂止血,並有助於恢復受損組織。蜜草散中加入蓮房,有助於止血並促進傷口癒合,加速患者的康復。
蜜草散中加入五倍子,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癢的功效。五倍子為五倍子蚜蟲寄生於鹽膚木等植物枝葉後,形成的蟲癭,性寒味苦澀,入肺、大腸經。其含有鞣質、沒食子酸等成分,能有效收斂止癢,並可消炎殺菌,對於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在蜜草散中加入五倍子,可以增強其止癢效果,同時也能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蜜草散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黃柏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膿皰瘡等。蜜草散以清熱解毒為主,而黃柏可作為其中重要的藥物,起到清熱燥濕、消腫止癢的作用。
- 抗菌消炎:黃柏含有黃柏鹼等抗菌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感染,有助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炎症。蜜草散中加入黃柏,可增強方劑的抗菌消炎功效,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黃柏在蜜草散中起到清熱燥濕、抗菌消炎的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之一。
蜜草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解毒之效。蜜草散常用於治療熱毒蘊結、咽喉腫痛等症,大黃的清熱解毒作用可輔助其他藥材,消炎止痛,緩解症狀。
2. 瀉下通便: 大黃具有一定的瀉下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毒素。蜜草散中可能存在一些藥材會造成腸道功能紊亂,大黃可促進排泄,避免藥物積聚,減輕副作用。
蜜草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的藥性。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膽經,善於清心火,瀉胃火,並能清熱燥濕,止痛止瀉。蜜草散中,若出現心火亢盛,煩躁不安,口舌生瘡,或胃火熾盛,牙齦腫痛,口乾口苦等症狀,黃連的清熱瀉火作用便能有效改善。
此外,黃連還有抑菌消炎的作用,可輔助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濕疹、瘡瘍等疾病,提高蜜草散的療效。
蜜草散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蜜草散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等症,黃芩能有效清熱解毒,控制炎症發展。
- 解毒消腫:黃芩還能解毒消腫,對於蜜草散治療的毒蛇咬傷、蜂螫傷等症,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幫助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蜜草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腸胃風熱毒氣」蘊結下焦,導致痔瘡腫痛、化膿潰破後久不癒,甚至演變為「漏瘡」(肛瘻)。中醫理論中,風熱毒氣鬱於肛門,氣血壅滯則腫痛;熱盛肉腐則成膿;破潰後正氣不足或餘毒未清,則瘡口難斂。本方以清熱解毒、燥濕斂瘡為主,兼活血消腫,針對痔瘡急性發作(紅腫熱痛、出血化膿)及慢性潰後不癒兩階段。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解毒核心(苦寒直折)
- 黃連、黃芩、黃柏(三黃):苦寒降瀉,清上中下三焦熱毒,尤擅燥濕,針對「熱毒夾濕」病機。
- 大黃:瀉火通便,使腸腑積熱從下而解,兼活血祛瘀,改善局部氣血壅滯。
- 甘草:蜜炙後甘緩和中,調和諸藥毒性,兼能解毒,緩和苦寒傷胃之弊。
收斂止血消腫(外用增效)
- 五倍子:酸澀收斂,止血生肌,促進潰瘍面癒合,緩解痔瘡出血。
- 柏枝:苦澀涼血,輔助清熱燥濕,傳本草記載其可「殺蟲止癢」,或減輕肛周濕癢。
- 蓮蓬(蓮房):化瘀止血,兼能除濕,協助斂瘡生新。
外治給藥特點
- 煎湯熏洗:藥物直接作用患處,清熱解毒藥力直達病所,避免口服苦寒傷正。
- 加樸消(芒硝):溶於熱湯後增強軟堅散結、消腫止痛之效,尤適痔瘡急性期。
綜合理路
此方以「三黃」為君,清熱燥濕;大黃、芒硝為使,通腑瀉熱;佐以收斂止血之品,標本兼顧。外洗法使藥力集中肛門局部,適用於痔瘡熱毒熾盛期或潰後濕熱未清階段,體現「內病外治」思維。
傳統服藥法
甘草2兩,柏枝2兩,蓮蓬1兩,五倍子1兩,黃柏1兩,大黃1兩,黃連(去須)1兩,黃芩1兩。
上為細末。
每服半兩,水3升,煎三五沸,加樸消2錢,候溶化,乘熱熏,通手淋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蜜草散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蜜草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組成:甘草2兩,柏枝2兩,蓮蓬1兩,五倍子1兩,黃柏1兩,大黃1兩,黃連(去須)1兩,黃芩1兩。 主治:腸胃風熱毒氣,結成痔,腫熱痛,作膿血,破後久不癒,多變漏瘡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