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敗毒生肌散中加入地骨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生肌之效。對於敗毒生肌散所治療的癰疽瘡瘍,熱毒熾盛、紅腫疼痛者,地骨皮可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促進傷口癒合: 地骨皮不僅清熱解毒,還具有一定的生肌作用。其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生肌止痛的目的。
敗毒生肌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針對瘡瘍毒邪內蘊、熱毒熾盛的病症,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抗菌消炎: 黃連中含有小檗鹼等抗菌成分,可抑制多種細菌的生長,對於感染引起的瘡瘍有較好的消炎作用,輔助傷口癒合。
因此,敗毒生肌散中加入黃連,可有效控制瘡瘍的感染,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清熱解毒、生肌止痛的效果。
敗毒生肌散中包含黃柏,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燥濕,解毒生肌: 黃柏性寒,味苦,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對於濕熱蘊結、毒邪外侵所致的瘡瘍腫毒,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
二、 抗菌消炎,防止感染: 黃柏中含有的黃柏鹼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的繁殖,防止傷口感染,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
敗毒生肌散中包含五倍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收斂止血: 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之效。敗毒生肌散用於治療癰疽瘡瘍,常伴有潰爛出血,五倍子可收斂潰瘍面,促進傷口癒合,並止血止痛。
二、 清熱解毒: 五倍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其他藥材清熱解毒,消散腫毒,促進瘡瘍癒合。敗毒生肌散主治熱毒壅盛,瘡瘍久不收口,五倍子加入其中,可加強清熱解毒之功,促進傷口癒合。
敗毒生肌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因為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 調和藥性: 甘草性味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的作用。敗毒生肌散中包含多種藥材,性味各異,甘草可將其藥性調和,避免藥物相剋,使藥效更協調。
- 增強藥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緩解藥物對脾胃的損傷,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效力。同時,甘草還具有清熱解毒、止痛生肌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增強敗毒生肌、生肌止痛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敗毒生肌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痘收結後,仍作熱,臭爛,出膿水」,針對痘瘡(如天花或水痘)結痂後,因餘熱未清、毒邪壅滯,導致患處化膿潰爛、久不收口之症。其作用以「敗毒」清解熱毒,兼「生肌」促進瘡面癒合為核心,為外治瘡瘍潰後之方。
組成藥物之邏輯推論與治療原理
黃連、黃柏(炒):
二者均為苦寒之品,炒製後稍緩其寒性,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柏偏走下焦,黃連善清心胃之火,合用以滌除瀰漫於瘡面的濕熱毒邪,消除腐爛膿水之根源。地骨皮:
甘寒清潤,能涼血退虛熱,針對「痘後仍熱」之陰分伏熱,防止熱毒深陷血分,加重潰爛。其兼具生津之性,可緩解瘡面燥熱傷陰。五倍子:
酸澀收斂,外用能斂瘡止血、收濕止癢。此處用之,既吸附瘡面滲液、減少膿水,又助瘡口收斂,符合「生肌」之效。生甘草:
甘平和中,外用可清熱解毒、緩和諸藥峻性,兼能護瘡緩痛,協調全方攻邪不傷正。
組方思路與療效關聯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主軸,佐以「收濕斂瘡」,構成外治潰瘍的經典框架:
- 清解餘毒:黃連、黃柏直折火毒,地骨皮透發伏熱,阻斷毒邪續發。
- 控制滲出:五倍子收濕斂瘡,減少膿水腐穢,為生肌創造條件。
- 基礎修復:生甘草調和藥性,緩解刺激,間接促進瘡面癒合。
全方寒涼與收斂並用,契合痘瘡後期「熱毒未盡兼潰爛」的複雜病機,體現中醫「祛腐生新」之外治智慧。
傳統服藥法
地骨皮、黃連(炒)、黃柏(炒)、五倍子、生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
乾摻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敗毒生肌散, 出處:《會約》卷二十。 組成:地骨皮、黃連(炒)、黃柏(炒)、五倍子、生甘草各等分。 主治:痘收結後,仍作熱,臭爛,出膿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