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長肌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經,具有清心火、瀉胃火、涼肝火之效。對於長肌散所治療的疾病,如濕熱蘊結導致的肌肉腫脹疼痛,黃連可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並能抑制病菌繁殖,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目的。同時,黃連還能抑制濕邪的滋生,防止病情反覆,因此是長肌散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長肌散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燥濕,祛風止癢: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長肌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肌膚所致的瘙癢、丘疹、皮疹等症狀,而黃柏可以清熱燥濕,祛除濕熱之邪,從而達到止癢的效果。
- 抑制細菌,促進癒合: 黃柏具有抑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抑制皮膚表面細菌的生長,並促進皮膚的癒合。這對於長肌散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有輔助作用,有助於加速病情的恢復。
長肌散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長肌散中包含多味藥物,甘草可以起到調和各藥物之間的性能,避免藥物相剋,使藥效更加協調。
- 緩解副作用:長肌散的主要功效是補益氣血,但部分藥物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甘草可以減輕這些副作用,例如,甘草可以緩解某些藥物引起的胃腸道刺激,或減輕藥物對肝腎的損傷。
長肌散中加入地骨皮,是基於其清熱涼血、退虛熱的功效。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肝經,能清肺熱、退虛熱,並可涼血止血。
長肌散主要針對因熱毒蘊結肌膚,導致肌膚生瘡、腫痛、發癢等症狀。地骨皮的清熱涼血作用,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肌膚炎症,促進傷口癒合。同時,地骨皮亦可滋陰潤燥,改善因熱毒侵襲導致的肌膚乾燥、瘙癢等症狀,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
長肌散中包含五倍子,主要基於其收斂止癢、固澀生肌的功效。
五倍子性寒,味酸澀,歸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止血生肌的藥理作用。其富含鞣質,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並促進傷口癒合,因此在長肌散中可起到收斂止癢、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皮膚病。
此外,五倍子還有固澀生肌之效,能有效防止傷口流血,並促進肌肉組織的生長,這也符合長肌散治療肌肉萎縮、筋骨疼痛等病症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長肌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糜爛」,指皮膚或黏膜潰瘍、腐爛久不癒之症。古代醫家將其歸為「瘡瘍潰後」或「濕熱腐蝕」所致,病機多與熱毒蘊結、氣血壅滯相關。方中藥物組合以清熱燥濕、收斂生肌為主,針對局部糜爛創面,促進癒合。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黃連、黃柏:
- 性味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具清熱解毒、燥濕瀉火之效。
- 現代研究顯示,兩者含小檗鹼等成分,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潰瘍病原菌,減少創面感染風險。
地骨皮:
- 為枸杞根皮,性甘寒,歸肺、肝、腎經,傳統用於涼血除蒸、清泄肺熱。
- 其清熱作用可輔助黃連、黃柏,同時改善局部血熱壅滯之腫痛,可能通過抗炎作用減輕創面紅腫。
五倍子:
- 性酸澀寒,歸肺、大腸、腎經,具強效收斂作用,能「斂瘡止血」。
- 所含鞣質可凝固蛋白質,形成保護膜,減少滲出,促進創面乾燥結痂,符合「乾摻」之外用法。
甘草:
- 性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傳統用於調和諸藥、緩解毒性。
- 其甘草次酸成分有抗炎效果,可能緩解黃連、黃柏的苦寒刺激性,並輔助促進組織修復。
整體配伍邏輯:
- 清熱與收斂並行:黃連、黃柏清解濕熱毒邪以治本,五倍子收斂創面以治標,地骨皮涼血助清熱,甘草調和藥性並緩解局部不適。
- 「乾摻」外用之效:粉末直接撒佈潰瘍處,既能吸附滲液(五倍子)、抑菌(黃連、黃柏),又能形成物理性保護層,符合古代對「糜爛」需「燥濕斂瘡」的治療思路。
此方體現「標本兼顧」原則,針對濕熱腐蝕所致的糜爛,通過清熱解毒減少病源,收斂生肌加速修復,符合中醫外治「祛腐生新」的核心理念。
傳統服藥法
黃連、黃柏、甘草、地骨皮、五倍子各等分。
上為末。
乾摻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長肌散,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組成:黃連、黃柏、甘草、地骨皮、五倍子各等分。 主治:糜爛。
長肌散, 出處:《玉案》卷六。 組成:珍珠1兩,乳香3錢,血竭3錢,頭發(煅灰)1錢,絲綿(煅灰)1錢,冰片1錢。 主治:疳瘡,蛀疳。
長肌散, 出處:《簡明醫彀》卷四。 組成:乳香、沒藥、三七、象皮、龍骨飛丹、兒茶、軟石膏(煅、飛)各等分。 主治:止血定痛,生肉收口。主治:金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