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黎洞丸方劑中包含三七,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三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黎洞丸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腰腿疼痛等症,而三七的活血化瘀功效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二、止血止痛:三七還有止血止痛的作用,對跌打損傷引起的出血和疼痛有緩解作用,與方劑中其他止痛活血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黎洞丸中含有大黃,主要原因在於大黃的瀉下通便功效。黎洞丸主治積滯腹痛、便祕等症,而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作用。其瀉下作用可幫助排出積滯,緩解腹痛,而清熱解毒作用則可消炎止痛,促進腸道蠕動,從而達到通便的效果。因此,大黃在黎洞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黎洞丸方中加入阿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止痛:阿魏味辛、苦、溫,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黎洞丸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腹疼痛、胃脘脹滿等症狀,阿魏能有效驅散寒氣、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 溫肺化痰:阿魏亦具有溫肺化痰的功效。黎洞丸中常加入其他溫肺化痰藥物,如蘇子、半夏等,與阿魏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治療寒痰阻肺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因此,阿魏在黎洞丸中發揮著行氣止痛、溫肺化痰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功效的發揮。
黎洞丸方劑中含有孩兒茶,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孩兒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黎洞丸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黃疸尿赤等症,孩兒茶的加入有助於清熱利濕,降低黃疸程度。
- 疏肝理氣,調和脾胃: 孩兒茶兼具疏肝理氣之效,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促進脾胃運化,配合其他藥物,可更有效地改善濕熱症狀。
黎洞丸中包含天竹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天竹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黎洞丸主治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而天竹黃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控制炎症,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 天竹黃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黎洞丸中加入天竹黃,有助於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進一步緩解咽喉腫痛等症狀。
總之,天竹黃在黎洞丸中起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協同發揮治療咽喉腫痛等症的功效。
黎洞丸方劑中包含血竭,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化瘀: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狀況,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黎洞丸主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瘀血腫痛等,血竭的活血化瘀作用正好可以針對這些病症。
2. 止血生肌: 血竭亦具有止血生肌之功效,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黎洞丸也可用於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血竭的止血生肌作用可以幫助傷口迅速癒合。
黎洞丸中包含乳香,主要是由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消腫生肌等功效。在黎洞丸中,乳香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有效地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從而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此外,乳香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黎洞丸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是由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其樹脂成分具有抗炎、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可有效緩解瘀血腫痛。
黎洞丸作為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的常用方劑,而沒藥的活血化瘀功效正好能幫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目的。
黎洞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以其獨特的組成和功效在中醫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其成分中,雄黃的加入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雄黃,亦即硫化砷,擁有豐富的藥理作用,主要被用於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等方面。其化學成分可以抵抗病原微生物,對於某些炎症性病症有促進康復的作用。
雄黃的毒性使其在使用上需謹慎,但在合適的劑量下,能協同其他中藥成分增強整體療效。在黎洞丸中,雄黃可以幫助增強對一系列疾病的療效,如疹子、肝炎等,也對一些病理變化引起的毒素具有解毒的作用。此外,雄黃還能提升方劑的綜合效能,使患者獲得更佳的臨牀效果。因此,黎洞丸以雄黃為成分之一,不僅展示了中醫藥的複雜性與智慧,也體現了其在治療中的全面考慮。
黎洞丸方劑中包含冰片,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 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適用於因熱毒所致的各種炎症和腫痛。
- 開竅醒神: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氧,對於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此外,冰片還有止痛、消腫、生肌等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
黎洞丸方劑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闢穢止痛的功效。黎洞丸主治痰迷心竅、神志昏迷、言語不清等症,麝香可有效穿透血腦屏障,醒神開竅,改善患者意識狀態。
-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對於因血瘀引起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黎洞丸亦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麝香可幫助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黎洞丸方劑中包含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其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鎮驚止痙等功效。黎洞丸常用於治療熱病神昏、痰迷心竅、驚厥抽搐等症,牛黃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消除病邪,開竅醒神作用可改善神志昏迷,兩者相輔相成,協同治療病症。
- 化痰開竅,通利血脈: 牛黃亦具化痰開竅、通利血脈的功效。黎洞丸中常配合其他化痰開竅藥物,如冰片、麝香等,牛黃的加入可增強化痰開竅之力,並通過通利血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和代謝,提升療效。
黎洞丸中包含藤黃,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藤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有效治療因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與黎洞丸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 活血化瘀:藤黃亦具活血化瘀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黎洞丸所治療的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藤黃的加入有助於改善病情,促進恢復。
主治功效
黎洞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黎洞丸主要用於治療各種跌打損傷、金瘡出血、瘀血內阻等症,同時也兼治一些癰疽腫毒、蛇蟲咬傷等外科疾患。
主治功效分析
跌打損傷,筋骨斷傷
- 《絳囊撮要》指出其能「續筋接骨,疏風活絡」,並強調「內服外敷效」。
- 《瘍醫大全》詳細列舉了跌打損傷的各種症狀,包括傷筋損骨、夾棍、刀斧傷等,並指出黎洞丸能「護心散血解毒」。
- 《外科心法要訣》中提到,傷破微出血者可服黎洞丸,並有方歌總結其功效為「能療金瘡傷損證,續筋瘀散痛全無」。
- 《外科全生集》、《秘傳劉伯溫家藏接骨金瘡禁方》、《傷科補要》、《正骨心法要旨》、《血證論》等書也均提及黎洞丸治療跌打損傷、金瘡出血的功效。
瘀血內阻,氣血不通
- 《傷科補要》中提到,從高處墜下,跌傷五臟,不省人事,氣塞不通者,可投黎洞丸。
- 《正骨心法要旨》指出黎洞丸可治「跌打損傷,瘀血奔心,昏暈不省」。
- 《血證論》中論述了瘀血凝滯導致的疼痛,並提出無論接骨逐瘀,皆可用黎洞丸加減治療。
- 《掃葉莊醫案》中記載了因跌撲導致經脈氣血壅痹,脅背高凸的病例,也使用黎洞丸治療。
癰疽腫毒,蛇蟲咬傷
- 《瘍醫大全》提到黎洞丸可治療無名腫毒、對口疔瘡、乳癰等證,並指出其對毒蛇蜈蚣、蠍螫草踏蟲傷有外敷之效。
- 《正骨心法要旨》亦指出黎洞丸可治「一切無名腫毒,昏困欲死等證」。
- 《雞鳴錄》記載了黎洞丸治療癰疽發背、疔毒肺癰、惡蛇狾犬毒蟲諸傷的功效。
治療原理分析
從黎洞丸的藥物組成來看,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三七、血竭:均為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要藥,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腫痛。
- 乳香、沒藥:在多個方劑中與黎洞丸同用或作為外敷藥,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
清熱解毒,消癰散結
- 大黃: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清除體內熱毒,有助於癰腫的消散。
- 雄黃:外用解毒殺蟲,燥濕祛痰,內服截瘧、定驚,有助於治療癰疽腫毒。
- 牛黃:清熱解毒、開竅醒腦,對於熱毒壅盛、神志昏迷的症狀有較好療效。
- 藤黃:在多個方劑中與黎洞丸同用或作為外敷藥,有消腫化毒、止血生肌的功效。
收斂生肌,促進癒合
- 孩兒茶: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可促進傷口的癒合。
- 阿魏:有消積、殺蟲的功效,可有助於清除傷口的腐肉,促進新肉生長。
調和氣血,通暢經絡
- 天竺黃:清熱豁痰、涼心定驚,可清心經之熱,有助於氣血的調和。
- 麝香:在多個方劑中與黎洞丸同用,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的功效。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 多個方劑中都提到藥酒方和黎洞丸同用,藥酒方中當歸,撫芎,紅花,木瓜,茯苓,苡米,片薑黃,防己,萆薢,海風藤,白蒺藜,夜交藤,豨薟,絡石藤,五加皮都有祛風除濕和通絡止痛的功效。
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
- 《外科心法要訣》和《傷科補要》中提到,出血過多,面黃眼黑者,不可專攻瘀血,宜用八珍湯或獨參湯先固根本,說明在重傷情況下,扶正固本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黎洞丸通過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收斂生肌、調和氣血、扶正固本等多種途徑,發揮其治療跌打損傷、金瘡出血、瘀血內阻、癰疽腫毒等症的功效。其內服外敷均有良效,是古代中醫外科常用的有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三七2兩,生大黃2兩,阿魏2兩,孩兒茶2兩,天竺黃2兩,血竭2兩,乳香2兩,沒藥2兩,雄黃1兩,山羊血(無真者,以小子羊鮮心血代之)5錢,冰片2錢5分,麝香2錢5分,牛黃2錢5分(以上各研細末),藤黃(以秋荷葉露泡之,隔湯煮十餘次,去浮沈,取中,將山羊血拌入,曬乾)2兩。續筋接骨,疏風活絡。
取秋露水化藤黃,拌藥搗千餘下,如乾,加煉蜜少許為丸,重1錢,黃蠟封固。
每服1丸,黃酒化下,外敷亦用黃酒磨塗此藥。如在夏天修和,取天落水拌之為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黎洞丸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黎洞丸, 出處:《金鑑》卷七十五。 組成:三七2兩,生大黃2兩,阿魏2兩,孩兒茶2兩,天竺黃2兩,血竭2兩,乳香2兩,沒藥2兩,雄黃1兩,山羊血(無真者,以小子羊鮮心血代之)5錢,冰片2錢5分,麝香2錢5分,牛黃2錢5分(以上各研細末),藤黃(以秋荷葉露泡之,隔湯煮10餘次,去浮沉,取中,將山羊血拌入,曬乾)2兩。 主治:續筋接骨,疏風活絡。主治:金瘡跌撲傷,發背癰疽,惡瘡,瘰癧,刑傷,瘋犬咬傷,蜂、蛇、蠍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