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葛丸

ZI GE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二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7%
心經 15%
肝經 15%
肺經 13%
胃經 11%
脾經 9%
膀胱經 6%
大腸經 5%
膽經 3%
心包經 1%
小腸經 1%
腎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紫葛丸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紫葛丸主治熱毒壅盛,發熱煩渴,口舌糜爛,咽喉腫痛等症,而石膏能有效清解體內熱毒,緩解這些症狀。
  2. 生津止渴: 石膏能生津止渴,潤燥清熱。紫葛丸方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藥材,如紫葛根、金銀花等,而石膏的加入可以協同這些藥材,增強生津止渴,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口渴症狀。

紫葛丸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固表止汗之功效。紫葛丸主要治外感風寒,症見發熱惡寒、鼻塞流涕、咳嗽痰白等,而人參可補氣固表,增強機體抵抗力,減輕感冒症狀。
  2. 扶正祛邪: 紫葛丸中,葛根性寒,善解肌發表,而人參則能補氣益氣,兩者相輔相成,既能發散風寒,又能扶正祛邪,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紫葛丸中包含丹參,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一、活血化瘀:丹參味苦,性微寒,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紫葛丸主治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心悸等症,而丹參能有效改善血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胸痛、心悸等症狀。

二、清心除煩:丹參亦有清心除煩的功效,能改善因血瘀、心火亢盛導致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紫葛丸亦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丹參的清心除煩之效,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紫葛丸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散寒: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之效。紫葛丸主治風寒感冒、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而細辛的溫經散寒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提高藥效。
  2. 助藥力達病所:細辛辛散之性,能助藥力深入病所,更好地發揮藥效。紫葛丸中其他藥材如葛根、羌活等,多偏於清熱解表,細辛則能起到引導藥力向下,達病所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紫葛丸方劑中包含紫參,主要原因如下:

  1. 補氣生津: 紫參性涼,味甘,入肺、脾經,具有補氣養陰、生津止渴之效。其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生地、麥冬等配合,能有效緩解因氣陰兩虛引起的口乾舌燥、心煩不安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2. 清熱解毒: 紫參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與方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葛根、金銀花等協同作用,可有效清熱解毒,消除因外邪入侵引起的發熱、咽痛、口渴等症狀。

紫葛丸中加入苦參,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功效。

苦參味苦性寒,入肺、胃、大腸經,能清熱燥濕,除濕止癢,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帶下病等均有良好療效。

紫葛丸方中,紫葛根主治濕熱下注,苦參則輔以清熱燥濕,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燥濕、止癢消腫之效。

紫葛丸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玄參性寒,味甘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紫葛丸主治癰疽腫毒、瘡瘍發熱、口舌生瘡等症,玄參能清熱解毒,消散腫毒,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2. 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玄參亦具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之功。紫葛丸治療的病症常伴有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玄參能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緩解患者的燥熱症狀,提高療效。

紫葛丸方劑中加入代赭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代赭石性寒,味甘,入脾、胃經,具有鎮靜止嘔、降逆止呃的功效。紫葛丸主治風寒濕邪阻肺,兼夾痰飲,症見咳嗽、喘息、胸悶等,而代赭石有助於降逆止嘔,緩解患者因痰飲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
  2. 平肝熄風: 代赭石還具有平肝熄風的功效,有助於緩解風寒濕邪上擾所致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紫葛丸中加入代赭石,可起到平肝熄風的作用,更全面地治療風寒濕邪阻肺之證。

紫葛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補腎益精,助陽氣生髮: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膀胱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的功效。紫葛丸主要針對腎虛所致的陽痿、早洩、腰膝酸軟、耳鳴等症,而肉蓯蓉能補腎益精,助陽氣生髮,提升藥效。

2. 滋潤腸道,利水消腫:紫葛丸中還有其他藥材如紫葛根、茯苓、澤瀉等,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肉蓯蓉潤腸通便,可以促進利水藥材的排泄,並減少水腫的發生,提高整體療效。

紫葛丸方劑中包含巴豆,主要原因如下:

  1. 破瘀通絡:巴豆性味辛熱,具有破瘀通絡、消腫止痛之功效,可有效改善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與紫葛等藥材共同作用,增強其活血化瘀功效。
  2. 引藥入絡:紫葛丸方劑中,部分藥材性味偏寒涼,難以深入經絡,巴豆性熱能引藥入絡,促進藥力滲透至病竈,發揮更佳的療效。

巴豆為峻下藥,需慎用,需經專業醫師指導,切勿自行服用。

紫葛丸中含有烏頭,這看似矛盾,實則基於中醫藥理的深層考量。

烏頭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但毒性較強。 紫葛丸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烏頭在此方劑中扮演重要角色。 其辛溫之性,可驅散寒邪,溫通經絡,緩解疼痛。

然而,烏頭的毒性也需謹慎處理,故方劑中常配伍其他藥物,以降低毒性,增強療效,例如與甘草、白朮等藥物同用,以緩解烏頭的毒性,並增強補益作用。

因此,紫葛丸中含烏頭,並非草率之舉,而是基於中醫藥理的精妙配伍,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其毒性。

紫葛丸方中加入乾薑,主要為其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

紫葛丸以葛根、白芷為主,清熱解表,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疼鼻塞等症。但部分患者體質偏寒,單用清熱藥恐傷陽氣,導致脾胃虛寒、腹痛泄瀉等。

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可溫中散寒,助陽氣運行,與葛根、白芷相輔相成,既能解表散寒,又能溫補脾胃,使藥效更趨完整,療效更佳。

紫葛丸方劑中包含桂枝,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散寒,調和營衛: 桂枝性溫,具有溫經散寒、調和營衛之功。紫葛丸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而桂枝能溫通經絡,驅散寒邪,使營衛調和,從而緩解疼痛,改善肢體麻木。
  2. 配合葛根解肌散寒: 紫葛丸中葛根具有解肌散寒、升陽止痛的功效。桂枝與葛根相配,能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解肌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更能有效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疼痛。

紫葛丸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獨活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紫葛丸主治風寒濕痺,症見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而獨活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起到協同紫葛、防風等藥材,驅散風寒濕邪的作用。
  2. 活血通絡:獨活除了祛風濕,還有活血通絡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末梢血液供應,進一步緩解疼痛,加速病患恢復。

因此,紫葛丸中加入獨活,不僅能增強祛風濕止痛的效果,還能活血通絡,使藥效更佳,更能有效治療風寒濕痺。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紫葛丸」

紫葛丸

中藥方劑「紫葛丸」由石膏、人參、丹參、細辛、紫參、苦參、玄參、代赭石、肉蓯蓉、巴豆、烏頭、乾薑、桂枝、獨活等多種天然中藥組成。

石膏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人參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丹參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細辛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紫參

紫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養陰除煩的功效。

苦參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玄參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代赭石

代赭石性平味甘、澀,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如通經止血、平肝息風、止咳化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嘔、止咳平喘、鎮靜安神等。

肉蓯蓉

肉蓯蓉是一種傳統中藥,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

巴豆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烏頭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乾薑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桂枝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獨活

獨活是一種中藥,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功效

紫葛丸具有諸熱不調、腹中積聚、心腹滿、心下堅、宿食痰飲、食吐逆、上氣咳嗽、咽喉鳴、短氣、黃疸、久瘧、面腫、四肢煩重、身浮腫、坐起體重、熱病濕(匿蟲)下部癢、大腸出、熱淋、關格不通、下利顔色不定、羸瘦無力、弱房少精、精冷、體瘡癢、身體斑駁、從高墜下絕傷、墜胎後傷損血、皮膚肌肉焦爛、月水不定、或後或前、月水斷、心下悶滿、肩膊沉重、小兒百病、小兒癖氣乳不消、小兒身常壯熱、腹內有病等多種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消化不良膀胱炎下腹脹氣肺氣腫黃疸大腸激擾綜合症肩中部肩痛氣喘前列腺炎瘧疾心內膜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紫葛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九。 組成:紫葛1兩(銼),赤芍藥3分,桔梗3分(去蘆頭),紫菀1兩(去苗土),木香3分,訶黎勒3分(煨,去皮),鬱李仁1兩半(湯浸,去皮,微炒),川大黃1兩半(銼微碎,微炒),牽牛子1兩(微炒)。 主治:癖氣,脅下硬痛,心煩,不能食。

紫葛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組成:紫葛(銼)1兩半,菴(艹閭)子1兩半,牛膝(酒浸,切,焙)1兩半,桃仁(去皮尖雙仁,熬)49枚,水蛭21枚(熬),赤芍藥2兩,鱉甲(去裙襕,醋炙)2兩,牡丹皮1兩1分,瞿麥穗1兩,桂(去粗皮)2兩。 主治:月水不通,臍下結塊,漸覺羸瘦,不能飲食。

紫葛丸, 出處:《千金》卷十二。 組成:紫葛3分,石膏3分,人參3分,丹參3分,細辛3分,紫參3分,苦參3分,玄參3分,齊鹽3分,代赭3分,蓯蓉3分,巴豆3分,烏頭3分,乾薑5分,桂心5分,獨活5分。 主治:諸熱不調,腹中積聚,心腹滿,心下堅,宿食痰飲,食吐逆;上氣咳嗽,咽喉鳴,短氣;黃疸,久瘧,面腫,四肢煩重,身浮腫,坐起體重;熱病濕(匿蟲)下部癢,大腸出,熱淋,關格不通,下利顔色不定;羸瘦無力,弱房少精,精冷;體瘡癢,身體斑駁;從高墜下絕傷;墜胎後傷損血,皮肉焦爛,月水不定,或後或前,月水斷,心下悶滿,肩膊沉重;小兒百病,小兒癖氣乳不消,小兒身常壯熱,腹內有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