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太一丹方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行氣,通經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太一丹常用於治療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的頭痛、頭暈、胸悶、腹痛等症,而川芎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疼痛,故為方中必備藥物。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太一丹中常配伍其他藥物,如當歸、白芍等,共同發揮補血調經、養血安神之效。川芎與其他藥物相配,可使藥效更顯著,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太一丹方劑中包含烏頭,是因其辛溫走竄,能散寒止痛的特性,用於治療寒濕痹痛、風寒咳嗽等症。
烏頭性溫燥,能溫經散寒,祛風止痛,對於寒邪凝滯經絡所致的痺痛,以及風寒所致的咳嗽,都有較好的療效。
但烏頭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太一丹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散風寒,通鼻竅:白芷味辛溫,性微燥,入肺經,具有散風寒、通鼻竅之效。太一丹用於治療風寒外感,鼻塞流涕等症,白芷可助其疏散風邪,通利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的症狀。
- 祛風濕,止痛:白芷還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太一丹方劑中,白芷可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起到祛風濕、止痛的輔助作用。
太一丹中包含白附子,主要源於其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的功效。白附子性溫,味辛,入肺、脾經,能祛除風邪寒邪,舒筋活絡,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痙攣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此外,白附子還具消腫止痛之效,可治療腫毒、瘰癧、痰核等病症。因此,白附子在太一丹中起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的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太一丹是一種以中藥材組成的傳統方劑,其中包含附子,這是因為附子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附子,作為中醫的重要藥材,主要用於暖陽散寒、回陽救逆,其特性可以有效地改善人體的陽氣不足狀態。在太一丹中,附子的熱性特質能夠增強整個方劑的溫補效果,特別適合那些寒性疾病患者。此外,附子還有強心、鎮痛、抗炎等多重功效,能夠協同其他藥材,提高整體療效。在處方中搭配適量的附子,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緩解由寒邪引起的疼痛與不適。因此,附子在太一丹的組成中不僅是為了調和其他藥材,更是彰顯了中醫治療理念中“辨證論治”的智慧,旨在針對個體的具體病症,達到最佳療效。
太一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包含多種珍貴的中藥材,其中細辛作為重要成分之一,具有其獨特的藥理作用。細辛以其辛溫性質著稱,主要用於祛風散寒,特別適合於風寒挾毒所引起的症狀。其溫暖的特性有助於舒展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減輕疼痛、解除僵硬感。
此外,細辛還具備蕩滌濕氣的功能,能夠降低因寒濕引起的不適感。在氣候潮濕或者受到外界寒邪侵襲的季節,細辛特別適用。細辛的揮發油成分也可通過芳香療法,刺激神經系統,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增強機體抵抗力,因此在太一丹中的使用不僅提升了方劑的整體療效,還為患者帶來了多方面的保健作用。
太一丹中的細辛,顯示了中醫方劑中整體調理與經驗積累的智慧,使得這款方劑在應對各類疾病時,有效且具針對性。
太一丹方中包含半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太一丹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痰濕阻滯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半夏可助藥性溫和脾胃,化解痰濕,進而達到降逆止嘔的效果。
2. 解毒消腫: 半夏亦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太一丹方中可能含有其他毒性較大的藥物,半夏可以起到解毒的作用,減輕藥物對人體的毒副作用。此外,半夏還能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太一丹方中含有天南星,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祛風止痙: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祛風止痙之效。太一丹主治中風痰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天南星可幫助化痰開竅,止痙攣,使氣血流通,恢復肢體功能。
- 消痰散結: 天南星能消痰散結,對於中風痰阻所致的痰涎壅塞、胸悶氣短等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太一丹中加入天南星,有助於化痰排痰,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治療效果。
太一丹方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息風、止痙止痛之效。太一丹主要用於治療肝風內動引起的眩暈、頭風、肢體麻木等症狀,天麻的平肝熄風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補益肝腎: 天麻除平肝熄風外,還有補益肝腎之功效。太一丹中常加入其他補益肝腎的藥材,如枸杞、山茱萸等,天麻的加入可增強補益肝腎的效果,提高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太一丹
太一丹是中醫中藥中的一個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川芎、烏頭、白芷、白附子、附子、細辛、半夏、天南星、天麻。它具有各種風疾,包括中風、偏癱、手腳麻木不仁、四肢無力、骨肉疼痛;治療頭痛、偏頭痛、正頭痛、脖子僵硬、頭暈目眩、嘔吐痰液或耳鳴耳聾,都是風痰上升造成的。此外,也能治療傷風、傷寒引起的劇烈頭痛。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它可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它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
-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它可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等。
- 白附子性溫,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它可散寒化痰、祛風除濕,適用於中風痰壅、口眼歪斜、語言澀謇等寒痰阻滯引起的症狀;含有生物鹼等成分,可疏通痰凝、消散結節,適用於瘰癧痰核、毒蛇咬傷等痰結氣滯引起的症狀;具有定驚搐的作用,可鎮靜安神、平息痙攣,適用於癲癇、驚厥等神經系統疾病。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它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它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它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
- 天南星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它可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風濕痺痛、中風、癲癇、破傷風;各種咳喘痰多、痰難咯出之症;胸悶、脹氣、食積不化;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腳氣病等濕熱病症;水腫、淋閉、瘡腫、癰疽等症。
-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它平肝息風可治療癲癇、驚風等症;祛風除濕可治眩暈、頭痛、麻痺等症;活絡止痛可緩解頭痛、偏頭痛等症狀;補血養肝適用於肝血不足等症;安神可治療神經衰弱、失眠等症,但不宜過量服用,孕婦、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者慎用。
總結: 太一丹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川芎、烏頭、白芷、白附子、附子、細辛、半夏、天南星、天麻。它具有各種風疾,包括中風、偏癱、手腳麻木不仁、四肢無力、骨肉疼痛;治療頭痛、偏頭痛、正頭痛、脖子僵硬、頭暈目眩、嘔吐痰液或耳鳴耳聾,都是風痰上升造成的。此外,也能治療傷風、傷寒引起的劇烈頭痛。
傳統服藥法
禹餘糧(醋淬) 1兩(研),玄精石1兩(研),金星石1兩(研),銀星石1兩(研),陽起石1兩(研),紫石英1兩(研),白石英1兩(研),甘鍋石1兩(研),磁石(燃,醋淬7遍) 1兩(研),礞石1兩(研),消石1兩(研),硫黃1兩(研),丹砂半兩(研),乳香半兩(研),膩粉半兩(研),阿魏2錢,巴豆(去皮,生用)70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70粒。上為細末,糯米飯為丸,如彈丸大。
每服1丸,麩炭火上燒存性,入膩粉1錢匕,蜜水化下;吐瀉轉筋,伏陰厥逆,生薑、蜜水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太一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九引《養生必用》。 組成:丙丁膏,曲1兩,朱砂,雄黃少許,琥珀2錢,甘草末2錢。 主治:小兒諸風驚癇,潮發搐搦,口眼相引,項背強直,精神昏困,痰涎不利,及一切虛風。小兒百病。
太一丹,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三。 組成:天南星4兩(銼,炒赤,勿令焦),石膏4兩,乾葛(取粉)3兩半,前胡2兩,川芎2兩1分,白僵蠶(炒,去絲嘴)1兩,白附子(炮)1兩,防風(去蘆頭)1兩。 主治:傷寒傷風,肢節煩疼,憎寒壯熱;或發熱惡寒,似瘴非瘴,煩躁迷悶,面色紅赤,頭疼如破。
太一丹,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上。 組成:川芎、川烏(去皮尖)、草烏(去皮尖)、白芷、白附子、黑附子(去皮臍)、細辛(去葉,洗)、半夏(洗)、天南星(洗)、天麻等分。 主治:消風化痰,清頭目,利胸膈。主治:諸風及癱瘓偏風,手足頑麻,肢節緩弱,骨肉疼痛;並治頭風;偏正頭痛,項頸拘急,頭旋目暈,嘔吐痰水,或耳鳴耳聾,風痰上盛;及傷風、傷寒,頭疼不可忍者。
太一丹, 出處:《聖惠》卷二十五。 組成:川烏頭(生用,去皮臍)1兩,乾蠍(微炒)1兩,白僵蠶(生用)1兩,天麻1兩,天南星(生用)1兩,羌活1兩,踯躅1兩,朱砂(細研)1兩,乳香1兩,白附子半兩(生用),附子(去皮臍,生用)半兩,牛黃(細研)半兩,雄黃(細研)半兩,安息香1兩半,麝香1分(細研),白花蛇肉2兩半(酒浸,炙微黃),龍腦半分(細研)。 主治:一切風。
太一丹,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五。 組成:禹餘糧(醋淬)1兩(研),玄精石1兩(研),金星石1兩(研),銀星石1兩(研),陽起石1兩(研),紫石英1兩(研),白石英1兩(研),甘鍋石1兩(研),磁石(燃,醋淬7遍)1兩(研),礞石1兩(研),消石1兩(研),硫黃1兩(研),丹砂半兩(研),乳香半兩(研),膩粉半兩(研),阿魏2錢,巴豆(去皮,生用)70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70粒。 主治:傷寒結胸,心下痞硬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