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丸

JIU L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5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脾經 19%
肝經 18%
胃經 12%
心經 11%
膽經 7%
腎經 7%
心包經 4%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九龍丸中添加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九龍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緩解疼痛和腫脹。
  2. 疏散風寒,清熱解毒: 川芎亦具有一定的疏散風寒、清熱解毒作用。九龍丸中往往還包含其他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藥材,川芎與之搭配,可協同作用,更好地達到治療效果。

九龍丸方劑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九龍丸主治熱毒熾盛,症見發熱、口渴、咽喉腫痛、舌紅苔黃等,而石膏可清解體內熱毒,緩解患者的發熱、口渴等症狀。
  2. 涼血止血: 石膏亦有涼血止血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九龍丸中的石膏,可以幫助止血,減輕患者的出血症狀,並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總而言之,石膏在九龍丸中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九龍丸中包含白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白芷味辛溫,入肺、胃經,具有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風寒侵襲導致的鼻塞、頭痛、牙痛等症狀,與九龍丸其他藥材配合,可加強其通鼻竅、止痛的效果。
  2. 解毒消腫:白芷亦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功效,能有效改善因外感風寒引起的局部腫脹,與九龍丸中其他藥材配合,可加強其消腫止痛的作用。

九龍丸中包含烏頭,乃因其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之效。

烏頭性溫,味辛,入肺、腎經,擅長驅散寒邪,緩解因寒凝經脈而引起的疼痛,對於風寒濕痹、肢體麻木、腰膝疼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九龍丸的組成多以溫陽散寒之藥材為主,而烏頭的加入則進一步增強了方劑的溫經散寒之力,對於寒邪深入骨髓、氣血運行不暢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九龍丸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效。九龍丸常用於治療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而半夏可以有效地祛除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痰溼阻滯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九龍丸常用於治療胃氣不和、痰溼阻滯所致的嘔吐,而半夏可以有效地降逆止嘔,改善消化道功能。

九龍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 祛風止痙 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苦,入肺、脾經,具有 化痰止咳、祛風止痙、消腫止痛 的作用。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 咳嗽喘息、肢體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驚癇抽搐 等症,天南星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九龍丸作為治療小兒驚風的方劑,加入天南星正是為了其 祛風止痙 的作用,幫助止痙止驚,緩解小兒驚風的症狀。

九龍丸方劑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其辛溫發散、通竅止痛的藥性,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1. 寒邪阻遏,鼻塞流涕:細辛辛溫走散,能驅散寒邪,開通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
  2. 風寒頭痛:細辛可散風寒、通經絡,改善風寒引起的頭痛、頭昏等症狀。

因此,細辛在九龍丸中發揮着解表散寒、通竅止痛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組成藥效更佳的配方。

九龍丸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通絡止痛: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之功效。其能疏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九龍丸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全蠍的通絡止痛作用有助於緩解病痛。
  2. 解毒消腫:全蠍還具有解毒消腫之效。對於風濕痺痛引起的局部腫脹,全蠍能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此外,全蠍對毒蟲咬傷亦有一定的療效,在某些九龍丸的方劑中,全蠍可能起到輔助解毒的作用。

總而言之,全蠍在九龍丸中發揮著重要的通絡止痛和解毒消腫作用,有助於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九龍丸主治功效分析

九龍丸,根據多部中醫典籍記載,其主要功效與應用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治療頭痛

  • 《仁術便覽》及《濟陽綱目》明確指出九龍丸可治「男女八般頭風,一切頭痛」。
  • 《古今醫統大全》也記載九龍丸用於治療「婦人男子八般頭風,一切頭痛」。

治療原理:

九龍丸中,川芎、白芷皆能祛風止痛,對於頭痛有直接緩解作用。石膏清熱,可針對熱性頭痛;烏頭、半夏、天南星溫經散寒、燥濕化痰,對於寒濕引起的頭痛有效;香附疏肝理氣,可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頭痛;全蠍息風鎮痙,對頑固性頭痛及偏頭痛有良效。

2. 治療精滑不固

  • 《景岳全書》數次提及九龍丸,用於「心腎丸」、「固真丸」等方劑中,並明確指出其可治「腎虛精滑」。
  • 《羅氏會約醫鏡》亦記載九龍丸「治腎虛精滑,不熱不涼,中和之方。凡病遺者宜服」。
  • 《方症會要》中與九龍丸組方相似的方劑,主治「精滑濁下」。
  • 《王九峰醫案(二)》中提到以「丹溪九龍丸加參朮」治療因肺腎俱虧導致的「無故精滑」。
  • 《古今醫統大全》同樣記載九龍丸「治腎虛精滑」。

治療原理:

古方中用於治療精滑的九龍丸,其組方與上述治頭痛的九龍丸不同,應為「丹溪九龍丸」。丹溪九龍丸以枸杞子、金櫻子、山茱萸肉、蓮肉、佛座須、熟地、芡實子、白茯苓、當歸為主要成分,這些藥物多具有補腎固精、收斂止遺的作用。枸杞、熟地、山茱萸滋補肝腎;金櫻子、芡實固澀精關;蓮肉、佛座須、白茯苓健脾益氣,佐以當歸養血活血,全方共奏補腎固精之效。

3. 其他應用

  • 《婦人規》和《景岳全書》中提到,九龍丸可作為「元氣虛弱而帶下」的治療用藥,尤其對於「陽氣虛寒,脈見微澀,色白清冷,腹痛多寒」的患者,可加薑、附同用。
  • 《張氏醫通》提及九龍丸用於治療「癘風焮腫癢痛」,其組方為當歸、苦參、防風、荊芥、羌活、蟬蛻、川芎、全蠍、大楓仁。

治療原理:

這裡的九龍丸組方與前兩種也有所不同,更偏向於祛風活血、清熱解毒。當歸、川芎活血;苦參、大楓仁清熱解毒燥濕;防風、荊芥、羌活、蟬蛻祛風止癢;全蠍通絡止痛。

總結

從現有文獻來看,「九龍丸」這一名稱下存在多種不同的組方,對應不同的主治功效。其中,治療頭痛治療腎虛精滑是九龍丸最主要的兩個應用方向。前者通過祛風止痛、清熱化痰、疏肝理氣、息風鎮痙等機制來緩解各種頭痛;後者則以補腎固精、收斂止遺為主要作用機制。此外,九龍丸還可根據不同組方,應用於治療帶下、癘風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當歸2兩,苦參2兩,防風0.5兩,荊芥0.5兩,羌活0.5兩,蟬蛻5錢,川芎5錢,全蠍(滾水泡去咸)1錢,大風仁8兩(一方無川芎,蟬蛻,有大麻仁2兩,風藤1兩)。
如下體甚者,加牛膝2兩,防己1兩。
上為細末,紅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不得見火、日,陰乾,布囊盛之。每服3錢,茶清送下,日3次。病起1年者服1料,10年余者服10余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痲風 [漢生氏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九龍丸, 出處:《袖珍》卷二引《聖惠》。 組成:川芎半兩,石膏半兩,白芷半兩,川烏頭半兩,草烏頭半兩,半夏半兩,南星半兩,細辛2錢半,全蠍2錢半。 主治:男女八般頭風,一切頭痛。

九龍丸,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四。 組成:當歸2兩,苦參2兩,防風半兩,荊芥半兩,羌活半兩,蟬蛻5錢,川芎5錢,全蠍(滾水泡去鹹)1錢,大風仁8兩(一方無川芎,蟬蛻,有大麻仁2兩,風藤1兩)。 主治:癧風焮腫癢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