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芎蠍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散瘀止痛,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 疏風通絡: 川芎兼具疏風解表之效,可與蠍子、蜈蚣等藥物相配,起到疏通經絡、散風止痛的作用,對於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芎蠍散的組成中,包含蓽茇,其原因如下:
- 解毒止痛:蓽茇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止痛、溫經散寒的功效,可以緩解蠍毒及其他毒素引起的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
- 配合其他藥物:芎蠍散中其他藥物如川芎、全蠍等,主要作用於活血化瘀、止痛止痙,而蓽茇則可以增強其藥效,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因此,蓽茇在芎蠍散中扮演着解毒止痛、協同其他藥物治療疾病的重要角色。
芎蠍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原因有二:
- 攻毒散結: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毒散、消腫、止痛之效。其毒性可攻破血瘀、散結消腫,並能通絡止痛,用於治療由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筋攣等症,與芎芷石膏等藥材合用,能有效治療風濕痹痛,散結消腫。
- 通經活絡:全蠍能通經活絡,驅散瘀血,改善肢體麻木、疼痛,與川芎、白芷等藥材相輔相成,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從而達到止痛、消腫、祛風的效果。
芎蠍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等症狀,其組成精妙,細辛為其重要成分之一。細辛味辛性溫,歸肺、腎、心包經,具有散寒止痛、通竅醒腦之效。在芎蠍散中,細辛與川芎相輔相成,川芎活血行氣,細辛則能增強其通絡止痛之功,二者合用,對改善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頭痛、頸項僵硬有顯著療效。此外,細辛還能提升其他藥物的穿透力,使藥效更易達病所,故在芎蠍散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需注意,細辛用量不宜過大,以免引起中毒反應,使用時應遵醫囑。
芎蠍散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和解脾胃,止嘔降逆: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芎蠍散主治風濕痺痛,而風濕痺痛常伴隨脾胃濕困、氣機阻滯,導致嘔吐等症狀。半夏加入方中,可和解脾胃,降逆止嘔,改善因風濕痺痛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狀,提升療效。
-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半夏亦具有一定的祛風除濕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羌活、獨活、川芎等共同發揮作用,協同祛風除溼,通經活絡,從而達到緩解風濕痺痛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芎蠍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腦髓風」及相關虛寒痰滯證候,包含囟門開解(先天不足或髓海空虛)、筋脈緊急、面色蒼白、痰涎壅盛等,皆因風冷痰濕上擾清竅所致。其證機可歸納為:風寒挾痰,上攻腦絡,氣血凝滯。症狀特點如下:
- 腦髓受風:囟門開解、青筋浮露、頭面脹急,反映風邪侵襲頭部經絡,氣血不通。
- 寒痰內壅:嘔吐白沫、痰涎堵塞,甚至抽搐,乃脾胃虛寒,痰濕內生,上蒙清竅。
- 陽氣虛衰:足脛冷、面色無華,提示下焦虛寒,氣化失常,痰濕停聚。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祛風散寒、化痰通絡」為核心,配伍層次如下:
川芎(君藥):
- 辛溫上行頭目,活血祛風,專治「腦髓風」之頭脹筋急,開散頭部氣血鬱滯。
蠍梢(臣藥):
- 搜風通絡,熄風止痙,針對痰阻經絡所致抽搐,其毒性與焙製可減峻烈之性。
細辛、蓽茇(佐藥):
- 細辛:辛烈走竄,善祛頭面風寒,開竅化痰,助川芎上行。
- 蓽茇:溫中散寒,抑制痰涎上湧,與細辛共治寒痰上沖胸滿。
半夏(使藥):
- 酒製後減其燥性,專化痰濕,降逆止嘔,直接清理痰涎壅塞胸喉之標證。
全方配伍特點:
- 辛溫並行:以川芎、細辛之辛散,引藥上行頭面;蠍梢、半夏之沉降,化痰熄風,形成「上開下消」之勢。
- 動靜結合:蓽茇溫守中焦,防止細辛、川芎過散;蠍梢定痙,制約風痰擾動之急象。
治療原理推演:
此方通過溫通頭面氣血、化痰開竅,改善「風冷痰滯」病理狀態。小兒囟門未閉,易受風冷,痰隨氣逆上蒙,故以辛溫藥振奮陽氣,痰消則風熄,氣血得通而筋急自緩。大人頭面腫癢,亦屬風痰上攻,異病同治之理。
傳統服藥法
川芎1兩,蓽茇1兩,蠍梢(去毒尖)1錢(焙),細辛(去苗)2錢,半夏(酒浸一宿,湯洗7次,焙乾)2錢。
上為細末。
1周兒每服抄1小銅錢,熱湯調,稍熱空心服。若痰滿胸喉中,眼珠斜視,速與服。或痰氣壅塞,不能咽藥,用1指於兒喉靨齶中探啘,就斡去寒痰冷涎,氣稍得通,以藥灌之。
目上直視,睹不轉睛者,難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毒性,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芎蠍散, 出處:《小兒病源方論》卷三。 組成:川芎1兩,蓽茇1兩,蠍梢(去毒尖)1錢(焙),細辛(去苗)2錢,半夏(酒浸一宿,湯洗7次,焙乾)2錢。 主治:小兒腦髓風,囟顱開解,皮肉筋脈急脹,腦骨縫青筋起,面少血色,或腹中氣響,時便青白色沫,或嘔吐痰涎,欲成慢驚風搐,足脛冷者;或大人氣上衝胸滿,頭面腫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