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太乙備急散中包含雄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一、 驅邪解毒: 雄黃性溫,味辛,有毒,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之功效。古人認為,瘟疫、毒邪等是由外邪入侵所致,而雄黃能驅邪解毒,抵禦外邪,故將其列入太乙備急散以防治瘟疫。
二、 疏散風熱: 雄黃亦具疏散風熱之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症。太乙備急散為治瘟疫之急救方劑,常伴有發熱、咳嗽、咽痛等症,故雄黃的加入可起到疏散風熱、解毒止痛的作用。
太乙備急散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經散寒,助陽化氣: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陽化氣之效。此方多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寒邪束表,出現發熱惡寒、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桂枝能溫散寒邪,促進陽氣運行,幫助機體恢復正常。
- 調和營衛,解表發汗: 桂枝能調和營衛之氣,促進氣血流通,配合其他藥物,發汗解表,驅散外邪。同時,桂枝還有溫通經絡、緩解肌肉疼痛的作用,對於寒邪入侵導致的肢體痠痛有較好的緩解效果。
太乙備急散中包含芫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辛溫解表,宣肺止咳:芫花性溫,味辛,具有較強的發散力,能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多、鼻塞流涕等症狀。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芫花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癰腫瘡瘍等症。
因此,太乙備急散中以芫花作為組成成分,旨在發揮其解表宣肺、清熱解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標。
太乙備急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急性病症。該方劑中包含硃砂,這是一種古老的中藥材,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具有清熱解毒、安神的功效。硃砂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尤其在處理由於熱毒引起的疾病時。
添加硃砂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硃砂的清熱功效可幫助減輕因外感風寒引起的熱症,促進人體的恢復。其次,硃砂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有助於安撫患者的情緒,減少因病痛引起的焦慮和不適。此外,硃砂的特殊性也能起到引導其他藥材發揮效能的作用,使整體方劑更為和諧。
總結來看,硃砂的加入不僅增強了太乙備急散的療效,還提升了患者的舒適度與整體康復的速度。
太乙備急散中包含花椒,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溫經散寒止痛: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能溫中散寒,止痛止癢。對於寒邪客於經脈,引起的脘腹冷痛、肢體麻木、風濕痹痛等症,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殺蟲止癢: 花椒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疥瘡、蟲咬等症。在太乙備急散中,花椒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能有效地消滅病菌,止癢止痛。
太乙備急散中包含藜蘆,主要原因在於其解毒與驅邪的功效。
藜蘆性寒、味苦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散結消腫等作用。在古代醫學中,藜蘆被視為一種驅邪之藥,能驅散外邪入侵,並解救因邪毒而導致的疾病。
太乙備急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痰熱鬱肺、咳嗽喘息等症。藜蘆在方中能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並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驅邪解毒、化痰止咳的效果。
太乙備急散中含有巴豆,主要是因為其峻下逐瘀的功效。巴豆性味辛熱,具有攻逐寒邪、瀉下通便、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血瘀、腹痛便祕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在太乙備急散中,巴豆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加強其攻逐寒邪、瀉下通便的效果,同時也起到緩解其毒性,避免其對身體造成損害的作用。然而,巴豆屬於毒性藥物,需謹慎使用,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太乙備急散中包含葛根,主要原因有二:
- 解肌退熱:葛根性涼,味甘,具有解肌退熱的功效,能疏解肌表之邪,散風熱,適用於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
- 升陽解表:葛根入脾、胃經,具有升陽解表的功效,能升發陽氣,驅散外邪,適用於風寒束表、四肢厥冷、頭身疼痛等症狀。
太乙備急散作為治療外感風熱、表寒證的常用方劑,葛根的加入,能協同其他藥物,發揮解肌退熱、升陽解表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太乙備急散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 回陽救逆:附子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陽、溫腎壯陽之功效。對於陽氣虛衰、寒邪內侵導致的亡陽證,如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呼吸微弱等,附子可以起到溫陽救逆、回陽固脫的作用。
- 助藥力:太乙備急散的主要功效是溫陽化氣,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病症。附子作為方中主要的溫陽藥物,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藥力,使藥效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 太乙備急散 *
中藥方劑「太乙備急散」,主要成分有雄黃、桂枝、芫花、硃砂、花椒、藜蘆、巴豆、葛根、附子等九味中藥,其組成介紹如下:
**1.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2.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3.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4. 葛根:**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葛根可以治療感冒、發熱、咳嗽、氣喘、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熱病口渴、陰虛消渴、酒醉、乙醇中毒、麻疹不透、熱瀉熱痢、脾虛泄瀉以及感冒、發熱、喉嚨痛、口腔潰瘍等熱毒性疾病。
**5. 硃砂:**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溫熱病邪、熱入心包、神昏譫語、心神不寧、煩躁不眠、咽喉腫痛、咽物妨悶、驚悸失眠、心神不安、瘡瘍腫毒、盜汗自汗、砒霜中毒、巴豆中毒、牽牛中毒、洋金花中毒、曼陀羅中毒、烏頭中毒、附子中毒、草烏中毒、川烏中毒、天雄中毒、南星中毒、半夏中毒、皁角中毒、藜蘆中毒等症。
**6. 芫花:**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對熱毒瘡瘍,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痛經,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等症狀有治療作用。
**7. 雄黃:**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其辛、溫有毒,歸心、肝經。可治療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雄黃還可殺滅各種寄生蟲及蟲卵,古人常以其治療疥蟲、匿瘡、目痛、鼻中息肉等疾病。另外,雄黃外用有消腫解毒、殺菌止癢之效,常治皮膚瘙癢、蚊蟲叮咬、痔瘡出血、口腔潰瘍等症。但須注意用量,過量或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中毒。
**8.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9. 藜蘆:**性寒味辛,有毒,歸肺、大腸經,主要成分為生物鹼,具有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濕、斂瘡等功效。藜蘆可治療肺熱咳嗽、腸道濕熱引起的腹痛泄瀉、皮膚瘡瘍腫毒等疾病。但藜蘆有毒,不宜久服或大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
- 太乙備急散 *
主治功效:
- 卒中惡客忤:突然發生的中風、癲癇或惡性腫瘤。
- 及中蠱疰吐血下血:中毒引起的吐血、便血。
- 及心腹卒痛腹滿:突發的心腹疼痛、腹脹。
- 傷寒熱毒病6-7日者:傷寒熱毒病已持續6-7天。
傳統服藥法
雄黃2兩,桂心2兩,芫花2兩,丹砂1兩,蜀椒1兩,藜蘆1分,巴豆1分,野葛3分,附子5分。
上九味,巴豆別治如脂,余合治下篩。以巴豆合和,更搗,合和調置銅器中,密貯之,勿泄。
有急疾,水服錢5匕。可加至半錢匕,老少半之。病在頭當為鼻衄,在膈上吐,在膈下利,在四肢當汗出。
雄黃散(《聖惠》卷五十六)、備急散(《聖濟總錄》卷一○○)、太一備急散(《永樂大典》卷九一○引《風科集驗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太乙備急散, 出處:《千金》卷十七。 組成:雄黃2兩,桂心2兩,芫花2兩,丹砂1兩,蜀椒1兩,藜蘆1分,巴豆1分,野葛3分,附子5分。 主治:卒中惡客忤;及中蠱疰吐血下血;及心腹卒痛腹滿;傷寒熱毒病6-7日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