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馬丸

QIAN M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3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3.3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肝經 18%
腎經 17%
胃經 12%
心經 10%
脾經 10%
膀胱經 6%
大腸經 6%
肺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牽馬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牽馬丸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肢體麻木、疼痛等症,附子可溫經散寒,改善血脈運行,緩解疼痛。

二、 助陽化氣: 附子能補腎壯陽,化氣利水。牽馬丸中常搭配其他藥材如川芎、當歸等,共奏溫陽化氣、活血止痛之效,用於治療寒凝血瘀導致的疾病。

總之,附子在牽馬丸中起着溫陽散寒、助陽化氣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牽馬丸中加入藜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蟲殺蟲: 藜蘆味苦性寒,具有強烈的毒性,可有效殺滅腸道寄生蟲,尤其是蛔蟲、蟯蟲等。牽馬丸主治蟲積腹痛,而藜蘆的驅蟲功效正是其重要的藥理作用之一。
  2. 瀉下通便: 藜蘆同時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能幫助排出體內的積滯,減輕腸道負擔,進一步輔助驅蟲。牽馬丸的組成中還包含其他瀉下藥,與藜蘆的功效相互配合,共同達到驅蟲通便的效果。

牽馬丸中包含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牽馬丸主治風寒濕邪侵襲經絡,導致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桂枝可溫散寒邪,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牽馬丸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也具有溫經通絡的功效。桂枝與之配合,可以相互協同,增強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療效,更好地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疾病。

牽馬丸中包含巴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便瀉下: 巴豆性峻烈,具有強力瀉下作用,可快速清除腸道積滯,對於因寒凝氣滯導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驅除蟲積: 巴豆亦具有驅蟲作用,對於因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然而,巴豆毒性較大,使用時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嚴禁自行服用。

主治功效


牽馬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附子(一分)
  • 藜蘆(半兩)
  • 桂枝(半兩)
  • 巴豆(半兩,去皮心,炒黑)

古代功效主治

天行病四五日,下部生瘡,醫所不能療者。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牽馬丸」主要用於治療「天行病四五日,下部生瘡」的症狀。「天行病」可理解為具有傳染性的急性熱病。從方劑組成來看,此方以溫熱、峻瀉、解毒之藥為主。

  1. 溫陽散寒,通經活絡:

    • 附子:大辛大熱,溫經散寒、回陽救逆,能溫通經脈,驅散體內寒邪。
    • 桂枝:辛溫,發汗解表、溫通經脈,可助附子溫陽散寒之力。
  2. 攻逐實邪,通腑瀉熱:

    • 巴豆:辛熱,有大毒,具有峻瀉冷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蝕瘡殺蟲的功效。方中用其峻瀉之力,以攻逐體內積聚的實邪,導熱下行,通利腑氣。
  3. 解毒殺蟲,除腐生新:

    • 藜蘆:苦寒,有毒,具有湧吐風痰、殺蟲療瘡的功效。方中用其解毒殺蟲,以消除瘡瘍的毒邪。

綜合來看,「牽馬丸」通過溫陽散寒、通經活絡、攻逐實邪、解毒殺蟲等作用,達到治療「天行病」下部生瘡的目的。其治療原理在於:

  • 祛除病邪: 附子、桂枝溫陽散寒,巴豆攻逐實邪,藜蘆解毒殺蟲,諸藥合用,能有效祛除體內寒熱毒邪。
  • 通利腑氣: 巴豆峻瀉,能通利腑氣,使熱毒從大便排出,減輕熱毒對下部的侵蝕。
  • 改善局部: 附子、桂枝溫通經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瘡瘍癒合;藜蘆解毒殺蟲,有助於清除瘡面毒邪,促進新肉生長。

總結

「牽馬丸」是一個以溫熱、峻瀉、解毒為主要作用的方劑,用於治療天行病下部生瘡。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溫陽散寒、通經活絡、攻逐實邪、解毒殺蟲等作用,達到祛除病邪、通利腑氣、改善局部的目的。此方藥性峻猛,應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臨床應用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牽馬丸, 出處:《外台》卷三引《古今錄驗》。 組成:附子1枚(炮),藜蘆1兩(炙),桂心1兩,巴豆1兩(去心皮,熬)。 主治:天行病4-5日,下部生瘡,醫所不能療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