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上氣丸中包含乾薑,其原因主要有二:
- 溫肺化痰: 乾薑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上氣丸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肺、氣逆喘咳,乾薑可以溫肺散寒,將寒邪驅散,使肺氣通暢,痰液易於排出。
- 助陽補氣: 乾薑亦能溫陽補氣,有助於提升肺氣,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氣逆喘咳的症狀。同時,乾薑也能促進脾胃運化,使營養物質更易於吸收,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總之,乾薑在[上氣丸]方劑中起到溫肺化痰、助陽補氣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寒邪客肺、氣逆喘咳的效果。
上氣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其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的功效,針對上氣喘促、胸悶氣短等症狀。
桂枝性溫,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對於上氣丸所針對的肺氣鬱滯、寒邪阻絡所致的喘息,桂枝可以溫肺散寒,宣通氣道,緩解呼吸不暢。此外,桂枝還能活血化瘀,改善氣血運行,促進氣機通暢,從而起到治療上氣的作用。
上氣丸中包含款冬花,主要因其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之效。款冬花性溫味甘,入肺經,可溫肺化痰,適用於寒痰阻肺、咳嗽氣喘、痰多色白等症。
上氣丸主治肺氣上逆、咳嗽氣喘、痰多色白、胸悶氣短等症,而款冬花正是針對這些症狀的關鍵藥材,其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藥性,能有效緩解患者的呼吸道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上氣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救逆: 上氣丸主治陽氣虛衰、氣逆上衝之症。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陽、助陽化氣之效,可溫補脾腎陽氣,改善氣虛上逆之症。
- 溫散寒邪: 附子溫熱之力可散寒邪,寒邪阻滯於肺,可導致氣逆上衝,附子可溫散寒邪,暢通氣道,改善呼吸困難之症。
因此,上氣丸中加入附子,可發揮其溫陽救逆、溫散寒邪的作用,達到治療上氣症的效果。
上氣丸中包含五味子,主要是因為五味子具有斂肺降氣之效。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其 收斂肺氣、固護元氣 的功效,能有效治療肺氣上逆、咳嗽喘息等症狀。
此外,五味子還能 補腎益精、固精止遺,對於因腎氣虛弱導致的氣喘也有輔助作用。
因此,上氣丸中加入五味子,可謂是取其斂肺降氣、補腎益精之效,以達到治療氣喘、呼吸困難的目的。
上氣丸中使用巴豆,主要是因為其峻下逐痰的功效。巴豆性味辛熱,具有瀉下通便、消積化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痰涎壅盛、氣逆喘促等症。
然而,巴豆性烈,使用不當容易引起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因此必須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上氣丸中巴豆的使用,應結合其他藥物的配伍,以緩和其毒性、增強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上氣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上氣丸主治「咳逆」,此指因寒邪或陽虛所致之氣逆上衝、咳嗽氣喘等證。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症狀多因寒飲停肺或陽氣不足,導致肺氣上逆,故需溫陽散寒、降氣止咳。
組成分析及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與作用
- 乾薑(4兩):辛熱,溫中散寒,針對脾胃虛寒及肺寒證,助陽氣以化痰飲。
- 桂心(1兩):辛甘溫,補火助陽、散寒通脈,協同乾薑增強溫陽之力。
- 款冬花(1兩):辛溫,專入肺經,潤肺下氣、止咳化痰,直接緩解咳嗽症狀。
- 附子(炮,4個):大辛大熱,補命門火、溫腎陽,助全身陽氣以化寒飲。
- 五味子(2兩):酸溫,收斂肺氣、止咳定喘,與辛散藥相配,散收並用以防耗散過度。
- 巴豆(60枚,研):辛熱有毒,峻下寒積、逐痰行水,此處用小量(研如膏)以開通閉塞、破痰飲之結。
組方邏輯推理
此方以「溫陽散寒、降氣逐飲」為主軸:
- 溫陽散寒(乾薑、桂心、附子):三藥協同,溫煦中下二焦陽氣,從根本上祛除寒邪。
- 止咳平喘(款冬花、五味子):款冬花潤肺化痰,五味子斂肺止咳,一散一收,調節肺氣宣降。
- 峻逐痰飲(巴豆):以巴豆之攻逐力破除頑固痰飲,使寒邪痰濁從下而解。
治療原理
- 標本兼治:既用溫陽藥(附子、乾薑)治本以祛寒,又用止咳藥(款冬花、五味子)治標以緩咳逆。
- 開合有度:巴豆雖峻烈,但與蜂蜜為丸(緩其毒性)且用量嚴格(研如膏),取其「開閉塞」之功而不過傷正氣。
- 肺腎同調:附子溫腎陽以助肺氣之降,符合「腎主納氣」理論,適用於寒性咳逆日久及腎者。
此方體現了「寒者熱之」「留者攻之」的治療思路,適用於陽虛寒盛、痰飲內停之咳逆,然因含巴豆、附子等毒性藥,需嚴格遵循製法與用量。
傳統服藥法
乾薑4兩,桂心1兩,款冬花1兩,附子4個(炮),五味子2兩,巴豆60枚(老者30枚, 去心,研)。
上藥治下篩,別搗巴豆如膏,納藥末,以蜜為丸,如麻子大。
以1丸著牙當暮臥時服,亦可日3服。
忌生蔥、豬肉、蘆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上氣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口乾、便秘、腹脹等。因此,在服用上氣丸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上氣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 組成:乾薑4兩,桂心1兩,款冬花1兩,附子4個(炮),五味子2兩,巴豆60枚(老者30枚,去心,研)。 主治:咳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