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冬湯

款冬湯

KUAN D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5.6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肝經 20%
腎經 20%
胃經 10%
脾經 10%
心經 9%
大腸經 5%
膀胱經 4%
肺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款冬湯中包含款冬花,是因其藥性與功效與方劑所需契合。

款冬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肺熱燥咳、乾咳無痰、痰少黏稠等症。

款冬湯常用於治療燥熱傷肺、肺氣不足、咳嗽痰少、咽喉乾燥等症。款冬花加入其中,可清熱潤肺,化解肺熱,並能滋潤肺燥,促進痰液排出,從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款冬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溫肺散寒: 款冬性寒,善於清肺熱,但若寒邪入侵,單用款冬恐寒氣難除。乾薑辛溫,能溫肺散寒,與款冬相配,寒熱相濟,既能清熱解表,又能溫肺化寒,達到治療寒熱兼夾的肺病效果。

二、 助藥力,增效用: 乾薑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款冬藥效發揮,使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更有效地清熱解表,溫肺散寒。

款冬湯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潤肺,止咳化痰: 款冬湯主治燥咳、痰少、咽乾等症,而阿膠性甘平,入肺、肝、腎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血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與款冬花、桑白皮等藥材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潤燥止咳,化痰止喘。
  2. 補血益氣,增強體質: 阿膠具有補血益氣、滋補強壯的作用,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強體質,使之更有效地抵抗疾病,促進恢復。

款冬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肺散寒,止咳化痰: 款冬湯主治寒飲咳嗽,吳茱萸性溫,善於溫肺散寒,驅散寒邪,配合款冬花、杏仁等藥物,更能有效化解寒飲,止咳化痰。
  2. 降逆止嘔,緩解寒飲上逆: 寒飲上逆常伴有胸悶、嘔吐等症狀,吳茱萸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抑制寒飲上逆,減輕嘔吐症狀,配合款冬花、半夏等藥物,更能達到協同作用。

款冬湯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肺化痰,助款冬散寒: 款冬性寒,善於清肺熱、化痰止咳,但單用寒性較大,易傷陽氣。桂枝性溫,可溫肺散寒,助款冬發揮清熱化痰之力,且溫陽助氣,防止寒邪傷肺。
  2. 調和營衛,行氣止咳: 桂枝入肺經,具有溫通經脈、調和營衛的作用,可改善肺氣鬱滯,促進氣血運行,進一步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

因此,款冬湯中加入桂枝,可以起到溫肺化痰、調和營衛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更適合寒性咳嗽患者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款冬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款冬湯主治「少小咳唾中有血」,即小兒或青少年咳嗽痰中帶血之症。此方針對肺熱壅盛、肺絡損傷所致之咳血,兼見痰黏、氣逆等證,具有止咳、降氣、清肺、止血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藥物配伍

  • 款冬花、紫菀
    兩者均為溫潤止咳要藥,款冬花偏降氣止咳,紫菀長於化痰止咳,合用能潤肺化痰,緩解咳嗽氣逆。
  • 桑白皮、杏仁、桔梗
    桑白皮瀉肺平喘,杏仁降氣止咳,桔梗宣肺祛痰,三藥協調宣降肺氣,解決肺氣壅滯之咳嗽。
  • 石膏、知母
    清瀉肺胃實熱,針對熱傷肺絡之出血,尤其石膏性寒,善清肺火,知母滋陰潤燥,防熱邪耗傷陰液。

2. 輔助藥物與特殊配伍

  • 粟殼(蜜炙)
    蜜炙後減其毒性,保留斂肺止咳之力,助款冬、紫菀加強鎮咳效果,適用於久咳或劇咳。
  • 蘇子(炒)
    降氣化痰,助杏仁、桑白皮下氣平喘,適用於痰多胸悶者。

3.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清肺止咳、降氣止血」為主軸:

  • 清熱:石膏、知母直折火勢,防止熱邪迫血妄行。
  • 止咳:款冬、紫菀、杏仁、粟殼等多層次緩解咳嗽,兼顧潤燥與斂肺。
  • 調氣:桔梗宣提、蘇子沉降,恢復肺氣宣降功能。
  • 間接止血:通過清熱降火、止咳寧絡,間接達到止血目的,非直接使用止血藥。

4. 先服紅花湯之意
原方強調先服紅花湯7劑,推測紅花湯(可能含紅花、桃仁等活血藥)先行化瘀通絡,再以款冬湯處理肺熱咳血,反映「先祛瘀後清潤」的治療次第,避免留瘀。


總結
款冬湯的設計體現「標本兼治」:

  • 治標:止咳、降氣以緩解症狀。
  • 治本:清肺熱、調氣機以止出血。
    全方寒溫並用,潤斂結合,適用於肺熱氣逆兼輕度陰傷之咳血,尤適合小兒體質不耐峻攻者。

傳統服藥法


款冬花8分,桔梗8分,粟殼(蜜炙)8分,蘇子(炒)8分,紫菀8分,知母8分,石膏1錢,桑白皮(蜜炙)1錢,杏仁(去皮尖)1錢。
止嗽下氣。
水煎,溫服。先服紅花湯7劑,再服本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少小咳唾中有血,症見咳嗽痰中帶血,或咯血,或痰中帶血絲,或痰中帶血塊,伴有胸悶、氣喘、咽喉腫痛等症。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咳血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手心腳心發熱多痰心情煩燥心胸煩熱

相同名稱方劑


款冬湯,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嬰孺方》。 組成:款冬花2兩,乾薑2兩,阿膠(炙)2兩,吳茱萸1升,桂心5寸,艾雞子大,鯉魚1條(長1尺2寸)。 主治:少小咳唾中有血。

款冬湯, 出處:《竹林女科》卷一。 組成:款冬花8分,桔梗8分,粟殼(蜜炙)8分,蘇子(炒)8分,紫菀8分,知母8分,石膏1錢,桑白皮(蜜炙)1錢,杏仁(去皮尖)1錢。 主治:止嗽下氣。主治:婦人經從口鼻出,五心煩熱,咳嗽氣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