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白藥方劑中添加黃柏,主要源於其清熱燥濕與解毒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解毒殺蟲之效。在白藥中,黃柏可發揮以下作用:
- 清熱解毒: 若白藥用於治療熱毒瘡瘍,黃柏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燥濕止癢: 若白藥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黃柏可燥濕止癢,緩解症狀。
因此,黃柏的加入可增強白藥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效果,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白藥方劑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歸肺、肝、膽經,善於清熱解毒,尤其對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有顯著療效。白藥方劑通常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燒燙傷等,而黃芩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抑制細菌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同時其苦寒之性可以收斂止血,有效控制傷口出血。因此,黃芩在白藥方劑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重要作用,有助於加速傷口癒合。
白藥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白藥方劑通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等,而當歸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 調和藥性: 白藥方劑中通常包含多種藥材,而當歸性溫和,具有調和藥性的作用,可以使各藥材之間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療效。同時,當歸還可以滋潤藥性,減少藥物的燥性,避免對身體造成刺激。
因此,白藥方劑中加入當歸,不僅可以發揮其活血止痛的功效,更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佳。
白藥方劑中包含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涼血止血: 赤芍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之效。白藥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而赤芍可以清熱涼血,化瘀止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
- 解毒消腫: 赤芍還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白藥常用於外傷感染,赤芍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抗炎消腫的效果。
因此,白藥方劑中加入赤芍,可以發揮其涼血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外傷跌打、瘀血腫痛等症狀。
白藥方劑中包含黃耆,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外邪入侵。白藥多用於治療外傷出血、刀傷、跌打損傷等,黃耆的補氣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 託毒生肌: 黃耆亦有託毒生肌之效,可將膿毒排出體外,促進傷口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白藥多用於治療外傷,黃耆的託毒生肌作用有助於清除傷口內的細菌和炎症,促進傷口恢復。
白藥方劑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 清熱涼血: 牡丹皮味苦寒,入心、肝、血分,善於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白藥多用於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症狀,牡丹皮可有效清熱解毒,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 活血化瘀: 牡丹皮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腫止痛,對於外傷所致的瘀血腫痛,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因此,白藥方劑中加入牡丹皮,可發揮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有效治療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症狀。
白藥方劑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白藥方劑多用於治療熱證,如外傷出血、炎症感染等,而生地黃的清熱涼血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熱象,減少炎症反應,達到止血消腫的效果。
2. 滋陰生津:生地黃具有滋陰生津的功效,可以補充因失血或炎症導致的津液虧損,使機體恢復正常功能,促進傷口癒合。
白藥方劑中加入木鱉子,主要是考量其藥性與功效:
- 活血化瘀: 木鱉子味苦性寒,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白藥方劑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木鱉子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減輕疼痛。
- 清熱解毒: 木鱉子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解蛇蟲毒、消炎止痛,與白藥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之功效,對傷口感染等情況有輔助作用。
因此,白藥中加入木鱉子,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清熱解毒,有效改善傷口疼痛、腫脹等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白藥方劑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解毒生肌的功效。白藥方劑多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皮膚感染、燒傷燙傷等症狀,而黃連的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作用正好可以抑制細菌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黃連還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外傷出血,促進傷口癒合。因此,白藥方劑中加入黃連可以起到多方面的治療作用,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白藥方劑中加入地骨皮,主要是基於其 清熱涼血、退虛熱 的功效。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清熱涼血之效能,可有效緩解因熱毒上炎導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此外,地骨皮亦能滋陰降火,對於虛熱內蘊、陰虛火旺所致的潮熱、盜汗、咳嗽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
因此,在白藥方劑中加入地骨皮,可以有效地 增強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白藥方劑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桑白皮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其清熱解毒可針對白藥中其他藥材的燥熱之性,起到平衡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燥而傷陰。同時,利水消腫可促進體內濕熱排出,有助於消除炎症和水腫,提升白藥的療效。
- 宣肺止咳,平喘化痰:桑白皮具有宣肺止咳、平喘化痰的作用。白藥中若含有止咳化痰的藥材,桑白皮可增強其療效,使咳痰更加順暢。若白藥用於治療肺熱咳嗽,桑白皮則可清熱潤肺,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白藥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功效。白藥中常包含多種藥材,性質各異,可能存在相剋或相互影響的可能性。甘草可以中和藥性,使藥性協調,發揮最佳療效。
-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藥效,如補脾益氣、緩解疼痛等。它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甘草在白藥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相互影響,更能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白藥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白藥通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牙痛等症狀,而白芷的功效正好能針對這些症狀,起到緩解作用。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白芷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白藥中加入白芷,可加強藥效,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消散瘀血,進一步緩解疼痛和腫脹。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白藥 」簡介
「白藥」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黃柏、黃芩、當歸、赤芍、黃耆、牡丹皮、生地黃、木鱉子、黃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和白芷。它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主治各種刀、斧、金、刃等利器所造成的傷口。
白藥成分介紹
1.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2. 黃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3.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4.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5.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6. 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7.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8. 木鱉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解毒、利水滲濕、化腐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
9.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10.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11.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12.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13.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白藥主治與功效
白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主治各種刀、斧、金、刃等利器所造成的傷口。同時,它還可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刀傷、瘡瘍、腫毒等症狀。
白藥使用注意事項
- 白藥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
- 白藥不宜與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服,以免引起胃腸不適。
- 白藥不宜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同服,以免引起出血不止。
- 白藥不宜與補氣益血藥物同服,以免引起氣血過盛。
結語
白藥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主治各種刀、斧、金、刃等利器所造成的傷口。它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不宜長期服用,也不宜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或補氣益血藥物同服。
傳統服藥法
黃柏1錢半, 黃芩1錢半, 當歸1錢半, 赤芍藥1錢半, 黃耆1錢半, 牡丹皮1錢半, 生地黃1錢半, 木鱉子仁1錢半, 黃連1錢半, 地骨皮1錢半, 桑白皮1錢半, 甘草1錢半, 白芷1錢, 馬蓼稍葉(生者)1錢(火煅過)。
筋斷,加杜仲、續斷各2錢同煎;收口,加龍骨半錢,碎了煎入藥內。
上用桐油三兩,煎黃色,濾去滓,再煎油稍熟,入細白板松香一片,慢火煎,須柳枝頻頻攪勻;卻入乳香、沒藥、虢丹各七錢,煎數沸,出火頃時,以少綿鋪於煎濾藥滓布上濾過;先用瓦鉢滿盛清水八分,卻濾藥於鉢水中,將去清水中,如繃面狀繃三二百度,愈繃愈白,故名白藥。常以清水浸,傾於冷地上,用物遮蓋,勿令塵入,五七日一換水。
凡刀斧一應金傷,量傷孔大小取1塊填於傷孔中,以白紙護之,隨手不疼,1日1換,5日生肉;打損,只敷於油紙上貼之即愈,不須入接筋續骨等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涼血、活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刀斧金刃所傷,出血不止。但本方有涼血、活血的功效,陰虛血虧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白藥, 出處:《奇效良方》卷五十六。 組成:黃柏1錢半,黃芩1錢半,當歸1錢半,赤芍藥1錢半,黃耆1錢半,牡丹皮1錢半,生地黃1錢半,木鱉子仁1錢半,黃連1錢半,地骨皮1錢半,桑白皮1錢半,甘草1錢半,白芷1錢,馬蓼稍葉(生者)1錢(火煅過)。 主治:刀斧金刃所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