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醫研究發現,原來中國歷史上的中醫學派,是受到氣候的影響而自然形成,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也可以印證這個現象。
然而,現代人的經絡體質比起古人更為複雜,除非直接觀察自己的經絡數據才能知道真相,本文提供給中醫養生人士參考。
中醫流派源自於當朝氣候
現代中醫界中,有一派專業人士持續推廣「經方」,也就是東漢末年《傷寒雜病論》一書中提到的方劑,被尊崇為經典之方。
然而,這派推廣者往往面臨很大的挫折,原因在於書中所提到的方劑多以溫熱性中藥為主。
而當今中醫的主流觀點則偏向清熱寒涼,臨床上主要使用寒涼性質的中藥。這種取向上的明顯矛盾,導致經方難以廣泛推廣。
這背後到底是基於什麼原因呢?近代的中醫研究者終於破解其中秘密,這可以從中國歷史的氣候變遷來理解。
學者發現,中國近兩千年以來的歷史氣候時期,可以劃分為「4個暖期」和「4個冷期」(註1)。不同的寒暖時期,就會產生了用藥寒熱傾向不同的中醫學派。
從東漢末至三國兩晉時期進入冷期,在這其間凍死的窮苦百姓無數,自然就是以「傷寒派」為主導,所以張仲景擅用溫熱之藥治療傷寒病。
隨著宋金元時期後氣候進入暖期,「河間學派」(又稱寒涼派、攻邪派、滋陰派)開始形成。
這一時期的醫家提出了辛涼解表、清熱攻裏等新的治療思路,因為主張並善用寒涼藥物,因此被稱為「寒涼派」。
隨著風水輪轉,到了明清時期,氣候又進入寒冷期,此時「溫補學派」和「火神派」隨之興起。
尤其是「火神派」,特別注重陽氣且強調扶陽,擅用大熱之藥「附子」爲其特色,直到現代也有一定比例的追隨者。
進入20世紀之後又進入暖期,直到現代全球溫度愈來愈高。明清時期江浙一帶的溫病派醫家,主張運用寒涼、去濕的流派變開始流行起來,直到近代的疫情也是由「溫病派」主導。
這項研究清楚顯示,歷史的循環與重演不斷推動著中醫流派的自然發展演變。
在天氣炎熱時,寒涼藥的使用變得流行;反之,在天氣寒冷時,則是溫熱藥的使用較為普遍。
正是這種情況,使得中醫在過去每個朝代,各種學派得以自然形成。
經絡體質印證氣候與身體關聯
以上近代學者的研究得到的結論,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可以完全印證這個事實。
以台灣為例,北部地區天氣較冷,人們有較高機率出現偏於「寒性陽虛經絡體質」、「綜合經絡體質」或「上虛下實」。南部地區天氣較熱,人們總傾向於熱性的「鐵三角經絡體質」。
從全球的角度來看,長期觀察赤道地區的人幾乎都是「鐵三角經絡體質」,高緯度地區的人幾乎都是「寒性陽虛經絡體質」(見下圖)。
由這些數據可以清楚地看出,在不同的氣候環境下,人類的經絡會自動形成特定的型態,而出現特定的疾病。
治病的方法也很簡單,寒性體質的人要運用熱藥,熱性體質的人要運用寒藥,中醫治病的原理其實就是這麼單純。
觀察體質改變生活習慣才是關鍵
從這個理論看來,治病就會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只要是熱衷於經方《傷寒論》的中醫師,就應該到北部去開業,因為這裡的人體質偏寒性。
反過來,熱衷於溫病派的中醫師,就應該到南部去開業,因為南部人體內偏熱,但是事實上是這樣的嗎?
長期觀察那些「鐵三角經絡體質」的人就會發現,雖然他們大部分的時候體內都是火熱的,感冒時也是會出現寒冷的感覺,運用熱藥依然有效。
例如,某會員屬於「鐵三角經絡體質」,她一年四季都是感到發熱的,手腳都是溫熱的,但是偶爾感冒時還是會有很冷的感覺。
她在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這種熱藥之後也是速效,並不是說這樣的熱性體質,在感冒的時候就一定要服用寒涼性的「銀翹散」。
奇怪的是,有一些住在赤道附近的會員,在他們平常的檢測中,經常會出現「寒性陽虛經絡型態」、「綜合經絡型態」,甚至偶爾也會看到完全一派陽虛的經絡型態(見下圖)。
與他們的互動中發現,他們平時都待在冷氣房,生活環境跟北緯地區的人也差不多,所以長期下來也會改變他們的經絡體質。
以支援團隊的經驗發現,經常有一些會員對自己的經絡圖產生疑惑,詢問自己為什麼是寒性體質?或是體能數值太低?而最終都發現,他們總是在冷氣房裡進行經絡檢測。
試問,在這個時代,只要是住在有一點炎熱的地方,哪個人會不開冷氣,待在冷氣房呢?冷氣房就會改變這個人的體質。
反過來看高緯度的人,例如高緯度的英國、加拿大地區就有好幾位會員,他們雖然腳部呈現陽虛的經絡現象。
但是,他們上半身的三焦經時正確特別嚴重,所以他們依然感覺到非常燥熱,而不是感到寒冷,原因可能是他們長期待在暖氣房。
從這些現象可以看出,現代人的體質可不像古人這麼單純,不可能單純從外在氣候或環境就可以推斷出來適合的中藥學派。
而事實證明,傷寒派的溫熱藥物,已經幾乎全然適用於於全球各地的人們,只要受到寒氣入侵時都可以運用,而且現代人高機率需要運用。
重點是, 每個人都具備獨特性,都需要長期觀察自己的經絡體質,確認自己是哪一種獨一無二的經絡體質。
偏熱的人就要運用寒涼食物養生,偏寒的人就運用熱性食物養生,同時改變相關的生活習慣。
在這個時代,你要成為什麼樣的「經絡體質」都可以自己掌控,你真正適合什麼中醫派別也只有你自己知道。只要觀察居住氣候溫度濕度、生活環境與習慣,一切就可以明瞭!
註1:4個暖期大致依次為公元1~200年(西漢末—東漢)、550~760年(隋—中唐)、950~1300年(宋金元)及20世紀。4個冷期大致依次為公元210~350年(東漢末—三國兩晉)、420~530年(東晉—南北朝)、780~940年(中唐—晚唐)及1320!1900年(元末—清末)。郭瑞,etal."中國歷史氣候變遷與中醫學派."中醫文獻雜誌41.05(2023):73-75.葛全勝,etal."過去2000年中國氣候變化研究的新進展."地理學報69.09(2014):1248-1258.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熱愛研究中醫的軟體工程師所組成,專長: Python,T-SQL,NOSQL,Node.JS,TensorFlow,Pytorch,各種Javascript框架,各種雲端架構AWS,Google,Azure,立志推廣中醫及五術科學化,以延續傳統中國人博大高深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