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來常常有會員提出中醫證候的相關問題,內容主要是:這張經絡圖是「腎陽虛」還是「心腎不交」呢?事實上,從經絡型態很難直接判斷中醫證候,可以歸納3種主要原因。
判斷中醫證候的關鍵在於「症狀」所組成的一系列「症候群」,從經絡型態可以將傳統中醫證候化繁為簡,運用更簡單的治病SOP,本文提供給較為專業的會員在判讀經絡圖時參考運用。
傳統中醫證候是什麼?
現代人習慣看西醫,很難搞懂中醫的思維模式,網路上經常可以看到網友在問:「跪求推薦治療糖尿病超厲害的中醫師!」、「哪位中醫師會治療乳腺小葉增生症?」、「胃道哪逆流,哪位中醫師最會治?」
社會大眾一直不知道的是,其實中醫師腦袋中的思維並不是「疾病」,而是所謂的「證候」。
胃食道逆流是一個西醫的名詞,是現代醫學透過儀器,發現胃部裡的胃酸或食物往上倒流進入食道、咽喉、口腔,或呼吸道等部位,這是一個「結果」。
而中醫探討的是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例如:胃太寒、太熱,或是其他臟腑(肝脾臟)異常,連帶影響到胃的異常,因此會提出各種證候。
常見的證候有「肝氣犯胃」、「飲食積滯」、「寒濕內阻」、「胃火」...等等,透過解除「肝氣犯胃」這種證候,胃食道逆流現象就會消失,這就是治病。
過去千年以來,中醫治病都是運用「證候」在治病的,可以說中醫治療的其實是「證」,不是現代醫學所提到的「病」!
以上這些概念,早在2020年的時雲端中醫就發表過一篇文章,許多人看完了還是看不懂。
這些中醫的「證候」非常抽象,過去的人們不能理解,現代人相信儀器及數據,更是無法理解,甚至嗤之以鼻!
更困擾的問題會是,中醫的證候其實是用腦袋推演出來的結果,每位中醫師的觀點都不同,所以一位病人去給10位中醫師看病,可能真的會出現8種證候。
例如有一個人頭痛了,有中醫師會說這是「外感風寒」、「外感風濕」,有些會說是「肝陽上亢」、「脾胃濕熱」、「中氣虛弱」...等等。
這種現象在古代資訊不流通的時候,這是不會被發現的。然而,雲端中醫將過去千年來的資料建立資料庫後,就會看到五花八門、亂七八糟,甚至換湯不換藥的證候名詞,這時候就找出傳統中醫證候的大問題。
中醫證候就是一種症候群
雖然中醫的證候非常紊亂,這個概念依然是值得推廣的,如果要更簡單理解什麼叫做中醫的「證候」,可以用現在醫學的症候群(綜合症)來理解。
現代醫學發現,當一個疾病被診斷出來的時候,會經常會同時出現的臨床特徵、症狀。當病患出現其中一種症狀時,醫師警覺可能一併出現的相關變化。
所以,一系列症狀例如口渴、頭暈、食慾不佳、疲勞沒精神、背痛、舌象、脈象...等等,組合成為一種「綜合症」,就被定義為「證候」。
既然確認了「證候」,等於知道敵人在哪裡了,透過幾個中藥組成「武器」,去殺掉這個敵人,之後疾病就消失了,所以一帖中藥經常可以解除一大堆症狀。
所以,中醫判斷「證候」關鍵,就是釐清一系列的「症狀」,有什麼身體症狀,組合成一種證候,這可以是相當精確的。
在最原始的《傷寒論》中,對於證候的定義是相當精確的。多一個症狀,少一個症狀,藥物的比例隨之變化,精確程度連現在中醫師都望塵莫及。
善於鑑別「證候」的中醫師,甚至可以單純透過遠端問診,確認幾個症狀之後,就可以達到精確開藥的目的。
舉個例子,當一個人出現口苦、口乾、頭暈、食欲不佳的時候,如果你遇到一位運用《傷寒論》的經方醫師,他就很可能斷定這是「少陽病」的「小柴胡湯證」。
然而,如果你遇到的不是經方家,就不會認為是「小柴胡湯證」,而可能認為是「濕熱鬱蒸」、「肺燥津傷」、「陰虛火旺」...等等。
無論是哪一種派別,只要證候斷定正確了,用藥組成也正確了,一次就可以解除一大堆的症狀,中醫治病自始至終都是非常神奇的!
從經絡理解傳統中醫證候
雲端中醫有一定比例的會員都是中醫師,或是過曾經學習過中醫的人,他們都完整學習過證候理論,因此經常都會直接問說這張經絡圖是什麼「證候」?
這裡必須明確提出來的是,透過經絡圖不能立即判別這是什麼「證候」?上面提到,「證候」是一種症候群,必須要先知道他有什麼症狀!
從「經絡型態」無法直接判斷中醫「證候」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1.同樣的經絡型態不一定會有症狀
在以前,如果你生病了,如果去找一位運用經絡檢測的中醫師,他會看著經絡圖,對你訴說你這個疾病是因為哪些經絡異常所造成的。
然而,自從雲端中醫開發經絡檢測個人版之後,你竟然可以在家中幫自己檢測經絡,這時候一定會發現一件事情:「奇怪了,我今天明明覺得身體挺好的啊,也沒什麼不舒服的,為什麼經絡圖還會出現一堆異常經絡?」
或是:「奇怪了,明明今天的經絡現象跟之前是一模一樣的,為什麼今天反而很不舒服,之前卻沒有不舒服?」
雲端中醫在許多文章都有提到,經絡型態只是一種疾病的模型,沒辦法看出嚴重性,也沒有辦法看到時間累積性,癌症病患的經絡型態與健康的人幾乎是一樣的。
出現同樣的經絡型態,不一定會出現不舒服的症狀,而一種經絡型態持續一定時間之後,不舒服的症狀才有可能出現,因此運用經絡型態是完全可以用來預測疾病的。
以2023年2月底,某會員就分享他幫家人檢測時,出現肺經、三焦經與大腸經同時虛證,他對家人說:「你感冒了喔!」因為這種經絡型態通常是「即將感冒」或「已經感冒」的現象。結果家人說:「我一點感覺也沒有!」
當下家人並不覺得有感冒,沒想到過了兩天之後,感冒就真的出現了,反過來說:「天啊,你果然料事如神!」這類案例其實是非常多的。
因此,當一個人出現肺經、三焦經與大腸經虛證時,你可以說這是「外感傷寒證」嗎?對方甚至連症狀都還沒有出現,你只能說這很有可能未來會出現外感傷寒證。
2.同樣經絡型態會出現不同證候
同樣的經絡型態,是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證候的,這種現象尤其最容易出現在「鐵三角經絡型態」,如果說這種型態是萬病之源,那絕對是成立的。
過去10年間,有非常多的會員都陸續回報這種「鐵三角經絡型態」所出現的各種症狀,若將這些症狀全部分類的話,至少可以涵蓋幾十種中醫的證候。
然而,「鐵三角經絡型態」確實就只是一張看起來完全類似的經絡圖,竟然最終會出現千怪的各種症狀,甚至各種難治性疾病。
這其實是合理的,因為一張經絡圖上至少會有3個以上的異常經絡,每一個異常經絡都可能出現5-10種症狀,因此一張經絡圖可能出現幾十種症狀是絕對可能的。
然而,有些人身上的特定經絡症狀比較多,有些卻比較少,這是因人而異的。所以當然同一種經絡型態,會出現不同的症狀,也會呈現不同的證候。
也因為這樣,中醫開始變得簡單了起來,因為不論他有多少症狀,背後的經絡型態竟然是同一個,所以完全可以化繁為簡,一點都不難學了。
3.證候解除之後,經絡型態依然不變
當一位中醫師精準判斷證候,而且也精準開藥,病患在極短的時間內症狀全部消失了,恨不得呼喊「神醫降世」!當這位中醫師即將享受這種榮耀之時,可怕的事情卻降臨了。
當病患再度進行經絡檢測,常常會發現經絡圖根本沒有轉好,或是當天有短暫轉好,隔兩天之後又回到之前的經絡型態現象,這一點其實最讓人困惑!
最後,這些神醫乾脆把經絡儀收起來不要用,因為這對經營診所生意是沒有幫助的,只會讓自己增加更多的困擾。
然而,有一定比例的中醫師,終其一生所追求的是真理,或是用來自己養生。若拋開經營診所的商業利益,這種現象對他們而言依然是有意義的。
事實真相是:每個人都在追求「根治」的境界,這個經絡現象就是清楚地告訴你,你的「根」並沒有被「治好」,只是表面上好了。
從大量現代人的數據,結合許多會員長達10年以上的親身觀察,清楚地確認要「根治」疾病,只有自己可以辦到,沒有任何其他人可以幫你!
也因為這樣,雲端中醫藥發表大量的文章持續教育社會大眾,出現異常經絡型態時,不代表自己生病了,也不一定會有症狀,在多數的時候只能是未來疾病的模型。
吃藥好了,只是解除當下的「證候」,如果你沒有配合改變生活習慣、飲食起居...等等各種造成疾病的原因,沒多久之後疾病又會再度復發,經絡數據是個老實樹,永遠只能將事實真相呈現給你。
如果中醫師可以教育病患這個基本的概念,基於99.9%的人每天身上存在異常經絡,所有的人都必須在沒病的時候開始養生,如果全人類都相信這個事實,全世界的中醫診所一定是門庭若市。
從經絡理解中醫證候的未來
這時候,又回到一個較為專業的議題,傳統中醫的證候這麼多,派別紊亂,有什麼辦法可以一統江湖呢?事實上這是有辦法的。
首先要提到一個比較尷尬的議題是:不是只有現代的中醫師不喜歡從經絡下手,古代的中醫師其實也一樣,所以這些常用的證候,很少與經絡有什麼關係。
絕大多數的傳統中醫證候,都是運用「六經辨證」、「臟腑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衛氣營血辨證」...等等,幾乎完全直接跳過「經絡」這個概念。
這裡以心經、心包經虛證為例,這是一個千年來沒有古人討論過的現象,因為這是在1950年代之後,日本人發明「良導絡檢測法」之後才有的技術與研究成果。
這種經絡現象所代表的意義是:這2條經絡的原穴導電度,遠低於全身的平均導電度,顯示這兩條經絡明顯氣血不足。
如果運用傳統中醫的證候分類,依照「症狀」結合「四診」(望聞問切)來判斷,可能會有以下這些證候:
- 心氣虛:心氣不足所引起,症狀是:心悸、心律不整、氣短乏力,活動後更嚴重,兼見胸悶不適,神疲自汗,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 心血虛:心血不足,心失所養所引起,症狀是:心悸、怔忡、心煩失眠、多夢、易驚、健忘、頭目昏眩、面色少華、唇舌色淡、脈細弱。
- 心陽虛:心之陽氣不足,虛寒內生所引起,症狀是:心悸、心中空虛、胸悶、胸痛、冷汗、怕冷、四肢冰冷、氣短、面色白、疲倦無力、舌苔淡白、脈細弱或結代。
- 心陰虛:心陰不足,心失所養所引起,症狀是:心悸,怔忡(心中燥動不安)、胸痛、胸悶、健忘、失眠、多夢、兩顴潮紅、五心煩熱、口乾舌燥、低熱、盜汗、舌紅少津、脈細數。
若從數據角度,不論是哪一種中醫證候,在經絡檢測看來就是只有「2條經絡同時虛證」的一種單純現象,沒有這麼多的複雜證候分類。
不論是哪一種證候,這兩條經絡的經絡氣血運作確實是不順暢的,從經絡的角度,就是要先疏通這兩條經絡,疏通經絡的方法就是運用經絡療法(針灸、艾灸、按摩、推拿、刮痧、拍打、拔罐、電療...等等)。
在多數的時候,連證候都還沒有辦法分辨清楚時,先運用「經絡療法」,直接解除這兩條經絡虛症現象,多數症狀就會改善或消失,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一針、二灸」
然而,經絡療法對於陽虛、陰虛改善多數是有限的,心經、心包經同時虛證時,也一定會伴隨其他經絡一起異常,如果多數陽經都是虛證,如果再配合一些溫陽的中藥,改善體內的陽虛現象,這時候就是「三湯藥」。
因此在治療疾病的時候,如果能夠直接從經絡檢測下手,就能夠完全落實「一針、二灸、三湯藥」的古法,這可是古人所推崇的治病SOP,而現代人是完全可以落實的!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熱愛研究中醫的軟體工程師所組成,專長: Python,T-SQL,NOSQL,Node.JS,TensorFlow,Pytorch,各種Javascript框架,各種雲端架構AWS,Google,Azure,立志推廣中醫及五術科學化,以延續傳統中國人博大高深之智慧。